中央督导组密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红色保密电话挂断后留下的微弱忙音在回荡。督导组组长缓缓放下话筒,目光扫过房间里每一位核心成员——韩博、李正峰、以及几位从中央各部委抽调来的精英。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与决绝。
“命令已经下达。”组长的声音不高,却如同磐石般坚定,“最终收网行动,开始!”
他走到覆盖整面墙的电子屏幕前,屏幕上显示的不再是清州一地的地图,而是整个江东省的行政区域图,上面密布着数十个被标记出的光点。
“同志们,”组长转过身,目光如炬,“经过我们数月艰苦卓绝的调查,隐藏在清州系列腐败案件最深处的‘老板’,其真实身份已经确认。他,并非我们最初猜测的某个退居二线的封疆大吏,也不是某个手握重权的在任高官。”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揭露历史尘埃的沉重感:“他的身份,更加特殊,也更加具有欺骗性。他叫郑怀古。”
“郑怀古?”这个名字让在场的一些人微微蹙眉,似乎有些陌生,又隐约有些印象。
“没错,郑怀古。”组长操作控制器,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略显模糊、但气质儒雅的老者照片,下面是一行简单的介绍:郑怀古,曾任江东省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后担任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五年前退休,被誉为省内“理论权威”、“改革智囊”。
“是他?!”韩博瞳孔微缩,他想起来了。这位郑怀古,在江东省政学两界确实颇有声望,经常在重要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参与省里重大政策的咨询论证,门生故旧遍布全省。他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清高、博学、超脱,从不直接介入具体事务,更像是一位躲在幕后的“师爷”。谁能想到,这样一位看似与世无争的学者型人物,竟然是盘踞江东省二十年、编织了如此庞大腐败网络的终极“老板”!
“我们都被他‘学者’的外衣欺骗了。”组长冷声道,“根据魏承泽的最终供述、周秉良同志提供的线索、以及我们掌握的港区项目原始档案,郑怀古才是整个利益网络真正的核心和大脑!”
他指向屏幕,一条条关系脉络被清晰勾勒出来: “二十多年前,他担任省委政研室主任时,就利用其参与顶层设计、掌握政策信息的便利,开始精心布局。他从不直接收取贿赂,而是通过其门生(如魏承泽)作为白手套,构建起一个以‘政策咨询’、‘项目论证’为幌子,实则进行利益输送和权力寻租的隐秘王国。” “清州港扩建、环城高速北段、甚至早期的一些国企改制…许多重大项目的决策背后,都有他‘高瞻远瞩’的‘政策建议’的影子。而这些建议,往往巧妙地偏向于特定的利益集团。他通过魏承泽,收取巨额的‘咨询费’、‘干股’,并通过复杂的海外渠道进行洗白。” “刘明维,不过是他提拔起来、放在清州前台具体办事的‘项目经理’。胡三强,更是他用来处理脏活、累活的‘施工队’头目。就连省委宣传部那位出面打压赵晓颖的副部长,也曾是他的学生,深受其‘知遇之恩’。” “他极其狡猾,从不留下直接证据。所有指令都是口头传达或通过加密渠道,资金流向经过无数次转折。他隐藏在学术光环和退休干部的身份之后,遥控指挥,将自己完美地伪装成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密室内一片寂静,只有组长沉稳的声音在继续: “我们之所以能最终锁定他,是多条线索汇聚的结果。魏承泽在最后关头,为了保命,吐露了与郑怀古单线联系的秘密方式和部分海外资产关联账户。周秉良同志提供的港区原始档案中,一份被刻意忽略的专家反对意见背后,就有郑怀古当年施加影响的痕迹。而网安部门对水军资金的追溯,虽然几经周折,但其中一个隐秘的中间环节,最终指向了郑怀古女婿在海外控制的一家公司。”
所有的碎片,在这一刻被彻底拼凑完整。那个一直隐藏在重重迷雾之后,神秘而强大的“老板”,终于露出了他的真面目——一个利用知识、信息和影响力,将自己伪装成学者,实则贪婪无度、操控权力的巨蠹!
“其危害,远超一般的贪官!”组长语气沉痛,“他不仅贪污腐败,更严重的是,他利用其特殊地位和影响力,扭曲政策,绑架决策,将公共资源变为私产,严重破坏了江东省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不将其铲除,江东永无宁日!”
“行动方案!”组长目光扫过众人,“鉴于郑怀古身份特殊,影响巨大,且反侦察能力极强,行动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由韩博同志担任一线总指挥,李正峰同志协助。行动时间定于明日清晨六点,在其位于省城西山脚下的住所,以及其女儿、女婿家同步实施!参与行动人员必须绝对可靠,行动过程严格保密!务求一击必中,人赃并获!”
“是!”韩博和李正峰等人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肃杀之气。
老板的身份已经揭晓,最终的猎杀,即将开始。这场持续了数月、牵扯了无数人命运的正邪较量,终于走到了摊牌的最终时刻。清州的天空,能否彻底放晴,就在此一举!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官场破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