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峰在清州层面的高度警觉与未雨绸缪,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其激起的涟漪,很快便传导至更高层级的水域,最终引起了省委书记宋清风的密切关注。宋清风,作为一省之主,其视野与格局自然更为宏阔。他对清州的关注,早已超越了单一城市的发展成败,而是将其置于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乃至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路径的宏大坐标系中进行审视。清州前期“刮骨疗毒”的成功实践,曾被他誉为“提供了区域性政治生态系统性修复的宝贵样本”。而今,当李正峰敏锐地捕捉到“新型腐败”与“潜伏危机”的苗头时,宋清风的关注也随之升级,从欣赏其“破”的勇气,转向考察其“立”的韧性以及应对新挑战的智慧。这种来自更高层面的“宋清风的关注”,既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强大的背书和战略指引。
宋清风对清州新阶段困境的关注,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带着深刻的时代洞察和明确的问题导向,其视角更具战略性和系统性。
视角一:将清州视为“治理现代化”的“压力测试场”
在宋清风看来,清州在初步完成政治生态修复后所面临的新挑战,具有普遍性和前瞻性。
· “试点”价值的延伸: 他在一次省委内部会议上指出:“清州前期的工作,解决了‘不敢腐’和‘不能腐’的初步问题。现在它遇到的‘新型腐败’和深层治理难题,实际上是全省乃至全国很多地区或早或晚都会遇到的共性挑战。清州就像我们全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前沿观测站’和‘压力测试场’。它能否成功应对这些新挑战,其经验教训对全省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 因此,他要求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纪委监委、省委政法委等部门,要密切跟踪清州的动态,将其作为研究新时代廉洁政治建设和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案例。
· “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深层次考验: 宋清风认为,清州已经搭建起相对完善的制度框架,但“新型腐败”的出现,恰恰考验着这些制度在面对“变异”行为时的实际效能。他关心的是,清州的制度体系是否具备足够的“适应性”和“进化能力”,能否在运行中自我修复、自我升级,从而持续保持对腐败和风险的有效遏制。这关乎制度建设的“质量”而非仅仅“数量”。
· “干部队伍”适应性的观察: 他特别关注清州的干部队伍,尤其是李正峰领导下的市委班子,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方法上,是否能够跟上治理对象和治理环境的变化。在他看来,战胜“新型腐败”,最终要靠一支既忠诚干净担当,又具备高专业素养和现代治理能力的干部队伍。
视角二:对“清州模式”可持续性与可复制性的审慎评估
作为省委书记,他必须思考清州经验的普遍意义。
· 追问“内生动力”的持续性: 宋清风肯定清州依靠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路径,但他更深入地思考:这种活力是持续内生的,还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李正峰个人的强力推动和特定时期的政策红利?如果主要领导者更换,或者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清州的发展势头能否保持?这关系到“清州模式”的生命力。
· 评估“改革成本”与“社会承受力”: 他注意到清州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潜在的社会张力,如房价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压力、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平衡问题等。他提醒李正峰,在推进改革和发展时,必须精准拿捏节奏和力度,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防止“解决旧矛盾”引发“新矛盾”。
· 思考“经验移植”的边界条件: 他在不同场合强调,“清州经验”值得学习,但不能简单照搬。各地资源禀赋、发展阶段、文化传统不同,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路径也必然各异。他要求全省各地学习清州“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坚守法治、依赖群众”的精神内核,而非具体做法的生硬复制。
视角三:在更高层面提供“战略支持”与“政策空间”
宋清风的关注,绝非止于旁观,更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支持上。
· 赋予清州更大的“改革探索权”: 他明确表示,支持清州在防范化解“新型腐败”、深化“四治融合”、推进数字治理等方面进行更大胆的探索。对于一些可能触及现有政策边界的创新举措,只要符合改革方向、于法有据、风险可控,省委愿意为其承担一定的政治责任,充当“改革缓冲垫”。这为李正峰破解难题提供了宝贵的政策空间。
· 协调省级资源进行“精准赋能”: 他指示省直相关部门,在数据共享、技术支撑、人才培养、跨境协作等方面,给予清州必要的倾斜和支持。例如,推动省级“政务云”与清州“城市大脑”的深度对接;协调省属高校、科研机构与清州在关键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清州建设省级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分享其治理经验。
· 建立“直通渠道”与“风险熔断”机制: 宋清风与李正峰之间,建立了一条非正式但高效的沟通渠道。李正峰可以将清州遇到的最棘手、最敏感的问题,直接向宋清风汇报请示。同时,也约定了一套风险预警和熔断机制,一旦某项改革探索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将及时叫停或调整,确保改革在可控范围内进行。
视角四:对“关键人物”李正峰的持续考察与培养
宋清风深知,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他对李正峰的关注,带有长远培养的考量。
· 考察其“战略定力”与“破局能力”: 清州当前面临的“新型腐败”等问题,比之前的反腐败斗争更为复杂,更需要耐心、智慧和策略。宋清风有意借此机会,进一步考察李正峰在复杂局面下的战略定力、系统思维和精准施策的能力。这关系到对其能否承担更重担子的最终判断。
· 磨砺其“政治智慧”与“平衡艺术”: 处理“新型腐败”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既要坚决打击,又要防止扩大化,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既要大力推进改革,又要确保社会可承受。宋清风希望看到李正峰如何把握好这些“度”,展现出成熟政治家应有的平衡艺术。
· 为其“站台鼓劲”与“排忧解难”: 在公开场合和省委会议上,宋清风多次肯定清州的工作和李正峰的表现,为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对于清州改革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来自上级部门或周边地区的阻力,宋清风也会在了解情况后,适时出面协调,为李正峰和清州市委排忧解难。
宋清风的关注,如同为在深水区探索的清州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安装了一个“导航仪”。它让李正峰更加坚定了前行的信心,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在一次私下交谈中,宋清风对李正峰语重心长地说:“正峰同志,清州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全省探路。省委信任你,也支持你。大胆去干,遇到难题可以直接找我。记住,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解决清州的问题,更是要为更大范围的治理现代化,蹚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
这份沉甸甸的“关注”,将清州的探索提升到了省级战略层面,也为清州接下来构建更具前瞻性的“预防机制”,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动力和资源保障。清州的命运,已不仅仅关乎一城一池,而是与更高层级的改革布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官场破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