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尘在“云深居”安顿下来后,整个人如同枯木逢春,精神焕发。他深知自己能留下全靠那堆“故纸堆”,伺候起那些古籍来比伺候祖师爷还尽心,每日里不是小心拂去书页间的灰尘,就是按照柳谨的要求,将某些特定类型的典籍分门别类。
柳谨也没闲着。他很快发现,自己这“半路神仙”捡到宝了。
玄尘这位老道长,虽然自身修炼不出什么名堂,但理论功底那是相当扎实!几十年守着青松观,把那堆玉虚宫传承的典籍不知翻了多少遍,里面的功法口诀、经脉运行、术语隐语,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虽然大多是“纸上谈兵”,但理论框架极其完备。
这正好弥补了柳谨最大的短板——他空有磅礴的灵力和一些粗浅的应用,却缺乏系统的认知体系。
于是,柳仙师开始打着检查功课和印证的幌子“不耻下问”了。
这日,柳谨拿着一本《玉虚炼气枢要》,指着其中一段关于“气走紫府,过重楼”的论述,故作深沉地对玄尘道:“玄尘,你对此段如何理解?我近日修炼,于此稍有滞涩,你且说说你的看法,也好印证一二。”
玄尘一听仙师竟然向自己请教,顿时受宠若惊,只觉得毕生所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将自己数十年来对此段经文的钻研理解,结合各种注疏版本,引经据典,娓娓道来。从“紫府”的方位隐喻,到“重楼”的关窍指代,再到行气时的意念引导、呼吸配合,甚至可能出现的偏差及应对,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柳谨听得茅塞顿开,心中暗呼:“原来如此!我之前灵力运转完全是蛮干,差点走岔了气!这有理论指导和自己瞎摸区别太大了!”他面上却依旧维持着高深莫测,微微颔首:“嗯,与我所思大致不差,虽略显迂腐,却也算根基扎实。”
玄尘得到“仙师”肯定,激动得老脸泛红,干劲更足了。
通过这种方式的“交流”,柳谨对自身力量的认知飞速提升。许多之前模糊不清、全靠本能驱使的灵力运用技巧,如今有了理论支撑,变得清晰可控。他甚至从那些看似失效的功法中,逆向推导出不少实用的灵气操控法门。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在玄尘带来的众多秘籍中,柳谨发现了几本关于攻伐护身之术和炼丹的典籍。
一本《玉虚剑指诀》记载了如何将灵力凝聚于指,化为无形剑气伤敌的法门。另一本《小五行护身咒》则讲述了如何引动周围环境的五行之气形成简易防护。这些术法对灵气要求不算苛刻,更侧重于技巧和意念运用,柳谨尝试了几次,竟很快上手,指尖已然能逼出寸许微芒,周身也能隐隐流转一层薄薄的气场。
最让他心跳加速的,是一本残破的《九转丹录》!里面不仅详细记载了各种丹方,更重要的是系统阐述了炼丹的要旨:火候的掌控、药性的君臣佐使、灵气的注入与融合、丹成的征兆等等!虽然里面提到的许多灵草仙药早已绝迹,但其理论和思路对柳谨而言,无异于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炼丹不是把东西扔进锅里煮就行……”柳谨看着《九转丹录》上关于“文武火转换”、“药性提纯”、“凝丹手诀”的记载,再想想自己之前用电饭煲炼“仙参汤”的黑历史,不禁老脸一红。
但随即,巨大的兴奋涌上心头。他的人参在聚灵阵和猴儿酒的滋养下长势极好,眼看就要成熟。之前他还在发愁怎么最大化利用,现在好了!按照这《九转丹录》的法子,说不定真能炼出点像样的东西!他甚至开始琢磨,要不要让赵铭想办法定制一个高科技版的“炼丹炉”……
就在柳谨沉浸在古籍带来的惊喜和对未来炼丹事业的憧憬中时,赵铭脚步匆匆地来了,脸色焦虑。
“师尊,”赵铭恭敬行礼后,语气急切地道,“家父在山西的一处煤矿,近日出了件极其蹊跷古怪的事,矿下接连有工人莫名昏迷,查不出任何病因,现在矿场已经停工,人心惶惶。家父求助无门,想到师尊神通广大,特让弟子前来,恳请师尊出手,探查一二!”
柳谨从丹方中抬起头,挑了挑眉。
煤矿?工人昏迷?这听起来……可不像是寻常事故。
他如今正愁一身本事没处实践,刚学了点新术法,又对灵气运用有了更深理解,正好需要个机会验证一下。而且,此事涉及凡人安危,倒也符合他这“神仙”的人设。
略一沉吟,柳谨放下手中的《九转丹录》,严肃道:“哦?竟有此事。凡人无助,我既知晓,便不能坐视不理。赵铭,你去准备一下,明日随我前往山西一探究竟。”
赵铭闻言大喜,激动道:“多谢师尊!弟子这就去安排行程车辆!”
一旁的清虚和玄尘也看了过来。清虚跃跃欲试:“师尊,可要弟子随行伺候?”
柳谨摆摆手:“不必,尔等留守此处,好生照看人参和道观。玄尘,那些典籍,继续整理。”
“是,师尊!”两人齐声应道。
柳谨看向远方,目光微凝。
山西煤矿……诡异昏迷事件……这背后,会不会有什么超乎寻常的东西存在?
他感觉,这次出山,或许不会那么平淡。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终南山的修仙日常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