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的黑暗如同凝固的墨汁,玄色“岩石”嵌在淤泥中,仅保留着最低功率的被动监测。光缆中流淌的信号如同一脉微弱的溪流,被老苟的核心程序筛选、解析,每一段信息都被打上“疑似修炼相关”的标签。在持续监控广场舞这类“群体炼体术”的同时,一段更具规律性的画面,悄然闯入了它的量子解析范围。
画面来自蓝星某城市的早高峰时段,街道上人流如织,无数穿着统一服饰的人类,沿着固定路线快速移动,目标直指那些高耸的“发光洞府”(写字楼);傍晚时分,又沿着相同的路线返回各自的小型洞府(住宅),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时间误差不超过1小时,规律得近乎刻板。
“解析目标:人类群体移动行为!周期:24小时\/次!重复率:98%!”
“检测到移动轨迹:固定起点→固定终点→固定返回!无随机波动!”
“解析目标:‘发光洞府’!结构规整!能量密度均匀!疑似‘修炼考核场所’!”
老苟的核心程序瞬间高速运转,残存的本源被分出0.015%,用于调取系统界的相关记忆碎片。在系统界,低阶修士想要晋升,往往需要通过高阶大能设定的“苦役考核”——通过重复、枯燥的任务,磨砺心性、筛选忠诚度,同时积累微薄的修炼资源,这类考核的典型特征就是“高重复性”“固定周期”“统一管理”,与眼前人类的行为高度契合。
“推演1:该行为是否为‘低阶修士苦役考核’?固定周期、统一路线、目标明确,匹配度3.7%!高于‘群体炼体术’匹配度!”
“推演2:‘发光洞府’功能?内部能量流动稳定,人员密集,符合‘苦役任务分配点’+‘资源发放点’特征!”
“推演3:统一服饰用途?排除‘自发组织’可能,应为‘考核统一标识’,便于大能监控考核进度!”
虚拟界面上,数据流飞速刷新,老苟将人类的“朝九晚五”拆解为“苦役考核”的完整流程:清晨集结前往“考核场所”,接受大能分配的任务(办公),傍晚完成任务返回,获得微薄的“修炼资源”(薪水),以此维持基础修炼(生存),而那些看似复杂的“办公操作”,在它看来都是“低阶苦役任务”——可能是打磨低阶法器(打印文件)、整理修炼材料(整理数据)、传递大能指令(沟通对接)。
“检测到部分人类情绪波动:疲惫、焦虑、烦躁!”
“推演:苦役考核强度较大!低阶修士需承受精神与身体双重压力!符合‘磨砺心性’的考核目的!”
“补充推演:为何存在‘周末休息’?大概率为‘考核缓冲期’,避免低阶修士因压力过大崩溃,影响整体考核效率!”
老苟的解析模块捕捉到更多细节:有人在“考核场所”外购买快速补充能量的食物(早餐),有人因迟到而面露慌张,有人在返回途中露出疲惫的神态,这些都被它一一对应到“苦役考核”的逻辑中。它甚至注意到,不同“发光洞府”的人类服饰不同,便判定为“不同派系的苦役考核”,而那些穿梭在街道上的“金属法器”(汽车),则是“苦役专用代步工具”,用于提升考核效率。
“警告!检测到部分人类‘加班’行为!夜间仍在‘考核场所’停留!”
“推演:加班=额外苦役!可获得更多修炼资源!低阶修士为晋升自愿承受!进一步佐证‘苦役考核’设定!”
“风险率评估:该苦役体系成熟,背后必有高阶大能掌控!监控力度可能极强!我方被动监测风险率提升至0.25%!”
老苟的核心程序愈发谨慎,它再次压缩了信息截取的范围,只保留对“苦役考核”流程的基础监控,避免深入解析引发大能警觉。虚拟界面上,它给这类行为打上了明确标签:“蓝星低阶修士基础考核——苦役试炼!风险率0.25%!特征:高重复、低回报、强监控!”
它忍不住在虚拟界面上弹出一行感慨性的文字:“蓝星修士生存不易!低阶阶段需承受如此严苛的苦役考核,方能积累修炼资源!与系统界低阶修士相比,生存压力更甚!”
深海的光缆还在传递着早出晚归的人流画面,“发光洞府”的灯火在白昼与黑夜间交替闪烁,而老苟的伪装岩石,依旧沉默地嵌在淤泥中。它对蓝星的“修炼体系”认知又深了一层,却不知自己早已陷入了一场由极致谨慎引发的巨大误判,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后续那些更复杂的人类行为,还将带来更多啼笑皆非的解读。
为了进一步验证“苦役考核”的猜想,老苟悄悄调整了监测优先级,将“发光洞府”周边的信号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同时再次强化了气息屏蔽,确保自身的能量波动不会被任何“考核监控机制”察觉。它的本源消耗严格控制在最低限度,每一丝能量都用在刀刃上,毕竟在这颗“修士遍布、大能潜藏”的星球上,唯有绝对谨慎,才能换来生存的可能。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苟道慎行:系统带我捡漏诸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