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灯笼还在红旗生产大队的屋檐下摇曳,绯红的灯影映着残雪,将年味的余温揉进料峭的春风里。林晚秋家的院子里却早已没了清闲,副业小组的乡亲们围在临时搭起的木棚下,看着她手里翻飞的面团,眼里满是期待——自从小年那天从县城供销社带回供货合同,林晚秋就忙着筹备糕点量产,如今终于到了开工的日子。
木棚中央支着四口大陶缸,分别装着筛好的精白面粉、炒得喷香的芝麻、去皮的绿豆沙和去核的枣泥,都是林晚秋带着乡亲们提前三天准备好的。她特意从空间里取出现代的食品秤,用红布裹着底座,只露出刻度盘,对外只说是“县城供销社特批的精确量具”。此刻她正站在案板前,手里拿着竹刮板,将揉好的面团分成均匀的小块,动作利落得像在舞台上表演:“做桃酥的面团要揉到‘三光’——盆光、面光、手光,这样烤出来才会酥而不散。”
李大婶穿着新做的蓝布罩衣,手里捧着一个陶盆,小心翼翼地往面团里加猪油:“晚秋,这猪油的量你可得盯紧点,咱们可不能像上次试做那样,多放了半勺就差点让桃酥发苦。”她还记得第一次跟着林晚秋学做糕点时,自己因为紧张多放了料,看着烤焦的桃酥心疼了好半天,如今再上手,每一步都格外谨慎。
林晚秋笑着点头,伸手接过陶盆,用勺子舀起猪油细细打量:“婶子放心,这次咱们按比例来,每十斤面粉配三斤猪油,少一钱都不行。”她一边说,一边将猪油均匀地抹在面团上,指尖沾着的面粉在阳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咱们做吃食,讲究的就是个实在,不能因为要赚钱就偷工减料,不然砸的是咱们红旗生产大队的招牌。”
不远处的灶台边,沈廷舟正往大铁炉里添柴,火光映得他脸上泛红,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他特意请村里的铁匠打造了四个分层的铁烤盘,此刻正将第一盘生桃酥坯子放进炉子里,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易碎的珍宝:“火候要先大后小,初烤用武火让酥皮定型,再转文火慢慢烘熟,这样桃酥表面才会起漂亮的裂纹,内里又不会夹生。”
念安背着小书包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上面用歪歪扭扭的铅笔字记着数字:“娘,我数过了,咱们今天一共要做两百斤桃酥、一百五十斤芝麻糕、一百斤绿豆糕和一百斤枣泥糕,刚好够供销社的订单!”他自从上次跟着去县城,就主动承担起“记账员”的工作,每天都会提前算好原材料的用量,小脸上满是认真。
林晚秋蹲下身,帮儿子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刘海,眼里满是温柔:“念安真是娘的小帮手,比你爹还会算账呢。”她说着朝沈廷舟眨了眨眼,惹得沈廷舟无奈地笑了——自从儿子开始展现数学天赋,林晚秋就总爱拿这事调侃他。
乡亲们也跟着笑起来,木棚里的气氛顿时热闹起来。张大叔负责将烤好的桃酥从炉子里取出来,刚打开炉门,一股浓郁的香气就扑面而来,金黄的桃酥上缀着几颗白芝麻,裂纹像绽放的花瓣,看得人直咽口水。他忍不住拿起一块,吹了吹热气就往嘴里送,酥脆的口感在舌尖炸开,甜而不腻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好家伙!这桃酥比县城点心铺卖的还好吃,咱们这次肯定能卖爆!”
林晚秋连忙拦住他:“大叔,这可是要供货的,您可不能先偷吃。”话虽这么说,她还是拿起一块凉透的桃酥递给念安,“给,尝尝娘的手艺,看看比上次有没有进步。”
念安接过桃酥,小口小口地吃着,眼睛亮晶晶的:“娘,这次的更好吃!比上次的更酥,甜味也刚刚好,一点都不腻!”他说着,还把桃酥递到沈廷舟嘴边,“爹,你也尝尝,娘做的桃酥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沈廷舟咬了一口,温热的酥皮在嘴里化开,芝麻的香气混合着猪油的醇厚,确实比试做时更胜一筹。他看着林晚秋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骄傲——这个女人,总能在看似平凡的日子里,创造出让人惊喜的奇迹。从最初带着儿子艰难求生,到如今带领乡亲们搞副业,她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把日子过成了诗。
忙碌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傍晚。夕阳透过木棚的缝隙照进来,将地上的面粉染成金色,空气中弥漫着糕点的香气,连风都变得香甜起来。乡亲们已经将做好的糕点分门别类地装进铺着油纸的竹筐里,整整二十大筐,堆在院子里像一座小山。
林晚秋擦了擦额角的汗,看着眼前的成果,心里满是成就感:“今天大家辛苦了,明天一早咱们就用马车把糕点送到县城供销社,争取让王主任满意。”她从屋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糖,分给每个乡亲一包,“这是咱们副业小组的第一笔福利,以后咱们做得越好,福利就越多。”
乡亲们接过红糖,脸上笑开了花。李大婶捧着红糖,眼眶有些发红:“晚秋,要不是你带着我们搞副业,我们这辈子都想不到能靠做糕点赚钱。你放心,以后我们肯定跟着你好好干,绝不给你拖后腿!”
“是啊!晚秋,我们都听你的!”乡亲们纷纷附和,语气里满是感激。他们大多是村里的贫困户,以前靠挣工分勉强糊口,自从加入副业小组,不仅能拿到工资,还能学到手艺,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对林晚秋也越发敬重。
送走乡亲们,院子里只剩下林晚秋一家三口。沈廷舟将最后一筐糕点盖好油纸,转身看见林晚秋正坐在门槛上发呆,眼神里满是憧憬。他走过去,在她身边坐下,轻轻握住她的手:“在想什么?”
“我在想,等咱们的糕点在县城打开销路,就把配方教给更多乡亲,让大家都能靠做糕点赚钱。”林晚秋靠在他肩上,声音里满是期待,“到时候咱们再开个豆腐坊,做豆腐、粉条、豆皮,把副业越做越大,让红旗生产大队成为公社最富裕的村子。”
沈廷舟低头看着她,眼里满是温柔:“会的,只要有你在,咱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他顿了顿,又说,“明天送完糕点,我就去县城见那个联络员,等把任务的事查清楚,我就彻底安心在家陪你和念安,帮你打理副业。”
林晚秋抬起头,眼里满是惊喜:“真的吗?那太好了!我等你回来给我讲好消息。”她一直担心沈廷舟的任务会有危险,如今终于要真相大白,心里悬着的石头也落了一半。
念安跑过来,抱着林晚秋的腿,仰着小脸说:“娘,明天我也要去送糕点,我想看看王主任看到咱们做的糕点,会不会像上次一样夸你。”
林晚秋笑着点头,摸了摸儿子的头:“好,明天带你一起去。不过你要答应娘,到了县城要乖乖听话,不能乱跑。”
“我知道了!”念安用力点头,小脸上满是兴奋。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沈廷舟就套好了马车。林晚秋和念安坐在车辕上,乡亲们则坐在车厢里,守护着装满糕点的竹筐。马车在晨雾中缓缓前行,车轮碾过结着薄冰的路面,发出“咯吱”的声响,像一首轻快的歌谣。
念安裹着厚厚的棉袄,靠在林晚秋怀里,好奇地看着窗外的风景。晨雾像轻纱一样笼罩着田野,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给寂静的清晨增添了几分生机。他指着远处的炊烟,兴奋地说:“娘,你看,那边有人家在做饭,是不是也在做你教的糕点呀?”
林晚秋笑着摇头:“现在还不是,不过以后说不定会是。等咱们的糕点在县城卖火了,说不定会有更多人学着做,到时候大家都能吃到好吃的糕点了。”
沈廷舟握着缰绳,回头看了一眼母子俩,嘴角扬起温柔的笑容。阳光渐渐穿透晨雾,洒在马车上,将三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温暖得让人心里发甜。
马车行驶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到达县城供销社。王主任早就等在门口,看到马车过来,立刻笑着迎了上来:“晚秋同志,沈同志,你们可来了!我这一早上都在盼着你们呢。”
林晚秋跳下车,笑着说:“让王主任久等了,这是咱们做的糕点,您先尝尝,看看合不合口味。”她从竹筐里拿出一块桃酥,递给王主任。
王主任接过桃酥,咬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好!比上次的样品还要好吃!这酥皮够脆,甜味也刚刚好,一点都不腻,咱们县城的老百姓肯定喜欢!”他说着,又拿起一块芝麻糕尝了尝,“这芝麻糕也不错,软糯香甜,带着芝麻的香味,老人小孩都爱吃!”
沈廷舟将竹筐一一搬下车,王主任让人把糕点搬进供销社的仓库,一边走一边说:“晚秋同志,我跟你说,自从上次你把样品送来,供销社的老顾客就天天来问,什么时候能买到你们做的糕点。现在好了,咱们有这么多货,肯定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林晚秋笑着说:“王主任放心,只要供销社有需求,咱们随时都能供货。以后咱们还会开发新的口味,比如花生糕、杏仁糕,争取让老百姓有更多选择。”
“太好了!”王主任激动地说,“我现在就安排人把糕点摆上货架,咱们今天就开始卖!”
林晚秋和沈廷舟跟着王主任走进供销社,只见货架前已经围了不少顾客,大多是听说有新糕点到货,特意来看看的。当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将桃酥、芝麻糕等糕点摆上货架时,人群顿时沸腾起来。
“这桃酥看着就好吃,给我称一斤!”
“我要两斤芝麻糕,我家老婆子就爱吃这个!”
“给我来一斤绿豆糕,再要一斤枣泥糕,让孩子们也尝尝鲜!”
顾客们争相购买,不一会儿,货架上的糕点就卖出去了大半。一个穿着中山装的男人走到货架前,拿起一块桃酥尝了尝,眼睛顿时亮了,转身对王主任说:“老王,这糕点是哪里进的货?味道这么好,以后多进点,我每个月都来买。”
王主任笑着说:“这是咱们公社红旗生产大队副业小组做的,都是纯手工制作,没有添加任何杂七杂八的东西,吃着放心。”
男人点点头,又买了三斤桃酥和两斤芝麻糕,临走时还特意问了红旗生产大队的地址,说以后要亲自去看看。
林晚秋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自豪。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他们的糕点会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成为县城里的“网红美食”。
念安拉着林晚秋的手,小脸上满是兴奋:“娘,你看,大家都喜欢吃你做的糕点!你太厉害了!”
林晚秋蹲下身,抱着儿子,眼里满是温柔:“这不是娘一个人的功劳,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做更多好吃的糕点,让更多人喜欢。”
沈廷舟走到母子俩身边,手里拿着一张单子,笑着说:“王主任刚才跟我说,让咱们下个月多供两百斤糕点,还说要把咱们的糕点推荐给其他公社的供销社。”
林晚秋接过单子,看着上面的数字,眼里满是惊喜:“真的吗?那太好了!咱们的糕点终于得到大家的认可了!”
从供销社出来,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林晚秋看着手里的单子,心里满是憧憬。她知道,随着糕点生意的红火,他们的副业小组会越来越壮大,乡亲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而沈廷舟的任务也即将查清,他们的小家很快就能彻底安稳下来。
马车在阳光下往回走,车厢里装满了供销社支付的货款,沉甸甸的,却让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希望。林晚秋靠在沈廷舟身边,看着远处的田野,嘴角扬起幸福的笑容。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六零辣妈:重生带娃奔小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