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公社的田野间已泛起一层淡淡的金黄。林晚秋站在食品坊新扩建的办公楼窗前,手中捧着一杯温热的红枣茶,目光透过玻璃,落在院中忙碌的工人身上。晨光照在工人们的脸上,映出他们专注而踏实的神情——这些大多是来自附近村庄的乡亲,当初跟着她创业时,大多是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困难户,如今不仅能拿到稳定的工资,不少人还盖了新房、买了自行车,日子过得越发红火。
随着订单量的激增,食品坊的生产压力越来越大,虽然新招聘了工人、扩建了车间,但管理和技术层面的人才却日渐紧缺。李秀莲虽然认真负责,却缺乏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遇到复杂的订单分配和客户谈判,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而负责生产技术的几个老师傅,虽然经验丰富,却不懂现代化的生产流程优化,导致部分产品的合格率始终难以提升。
“秀莲,你坐。”林晚秋指了指办公桌前的椅子,亲自为李秀莲倒了一杯茶,“最近订单量越来越大,你和工人们都辛苦了。只是咱们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要想把食品坊做得更大、走得更远,就必须培养一批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李秀莲端着茶杯,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林厂长,您的意思是……要从外面招聘大学生来管理吗?可咱们这小地方,怕是很难吸引到有学问的人啊。”
林晚秋笑着摇头,目光再次投向院中忙碌的乡亲:“外面的人才固然好,但未必了解咱们食品坊的情况,也未必能像乡亲们这样真心实意地为食品坊着想。我想,从咱们现有的工人里挑选有潜力、靠得住的人,重点培养他们,让他们成为食品坊的核心骨干——既懂生产,又懂管理,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咱们的人才问题。”
李秀莲眼中一亮,连忙点头:“林厂长,您说得太对了!咱们车间的王建国,不仅干活麻利,还特别爱琢磨,上次您改进烘烤机的温度控制,他看了几遍就学会了,还帮着其他工人一起调试;还有包装组的刘春燕,做事细心,每次打包都能把货物整理得整整齐齐,客户好几次都夸她呢!”
林晚秋心中早已有所考量,李秀莲提到的这两个人,她也印象深刻。王建国今年二十五岁,是隔壁王家村的村民,家里兄弟姐妹多,以前靠在公社打零工勉强糊口,进食品坊后不仅踏实肯干,还肯钻研技术,上次车间的和面机出了故障,维修师傅没到之前,他凭着自己的观察,竟然暂时排除了故障,让生产没有中断;刘春燕则是红旗生产大队的媳妇,丈夫在部队服役,她一个人带着孩子,以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进食品坊后不仅工作认真,还特别有责任心,包装组的产品从来没有出现过漏装、错装的情况。
“你说的这两个人,我也注意到了。”林晚秋放下茶杯,语气带着几分郑重,“除了他们,还有负责原材料采购的张大叔,他经验丰富,每次都能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面粉和芝麻,而且从来没有出过一次差错;还有记账的李会计,虽然年纪大了,但账目记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苟。这些人都是咱们食品坊的宝贵财富,也是咱们重点培养的对象。”
李秀莲心中豁然开朗,连忙说道:“林厂长,那咱们具体怎么培养他们啊?是请老师来教他们,还是送他们去县城学习?”
林晚秋微微一笑,从抽屉里取出几本书,分别是《现代企业管理基础》《食品生产技术规范》《市场营销入门》,这些都是她从空间里的技能库中提取出来,打印装订而成的。“这些书是我托朋友从外地买来的,里面有很多实用的知识。咱们可以先从基础教起,每天晚上组织大家在食品坊的会议室学习,我和你轮流给他们讲课,重点讲解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和客户沟通技巧。另外,我还打算让他们轮岗学习,比如让王建国跟着老师傅学习设备维修和技术改进,让刘春燕跟着你学习订单处理和客户对接,让张大叔带着年轻的采购员熟悉市场,让李会计教年轻人记账和财务知识。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掌握多方面的技能,还能更好地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以后管理起来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李秀莲接过书,翻了几页,眼中满是敬佩:“林厂长,您想得太周到了!有您这样的领导,咱们食品坊肯定能越来越红火!我明天就去通知他们,让他们做好学习的准备!”
当天晚上,食品坊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林晚秋将王建国、刘春燕、张大叔、李会计等八个人召集到一起,宣布了培养计划。当大家听到不仅能学习新知识,还能轮岗锻炼时,都兴奋不已。王建国激动地说:“林厂长,谢谢您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以前连初中都没读完,没想到还能有机会学习这么有用的知识,我一定好好学,不辜负您的期望!”
刘春燕也红着眼眶说:“林厂长,您不仅给了我一份稳定的工作,还让我有机会学习新知识,我以后一定更加努力工作,为食品坊多出力!”
林晚秋看着大家真诚的眼神,心中满是感动:“乡亲们,咱们食品坊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大家的努力。我培养你们,不仅是为了食品坊的发展,更是为了让大家能掌握一技之长,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能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只要你们肯学、肯干,我保证,以后食品坊的管理层,都会从你们中间选拔,你们的工资待遇也会随着能力的提升而提高!”
接下来的日子里,食品坊的学习氛围愈发浓厚。每天晚上,会议室里都坐满了学习的工人,林晚秋和李秀莲轮流讲课,林晚秋主要讲解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她结合食品坊的实际案例,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易懂;李秀莲则主要讲解生产流程和订单处理技巧,她凭借自己的实践经验,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王建国学习格外认真,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第一时间向林晚秋请教。有一次,车间的烘烤机温度控制不稳定,导致部分芝麻酥烤得太焦,林晚秋让王建国负责解决这个问题。他连续几天泡在车间里,反复调试温度,查阅资料,还向县城的维修师傅请教,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温控器的灵敏度不够,他建议更换新的温控器,并根据不同的产品调整烘烤时间,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林晚秋看在眼里,心中十分欣慰,当即决定让他负责车间的技术管理工作,月薪也比之前提高了二十元。
刘春燕则在订单处理和客户对接方面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有一次,市区的一家百货商场因为运输问题,收到的枣泥糕包装有些损坏,客户很不满意,要求退货并赔偿损失。刘春燕主动请缨,带着新的枣泥糕前往市区,不仅向客户诚恳地道歉,还详细说明了食品坊的质量控制流程,并承诺以后会加强包装保护,确保类似的问题不再发生。她的真诚和专业打动了客户,不仅没有退货,还增加了订单量。林晚秋得知后,当即让她负责客户关系维护工作,还让她带着几个年轻的工人一起学习如何与客户沟通、处理客户投诉。
张大叔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以前他主要在附近的集市采购原材料,价格和质量都不稳定。林晚秋建议他去县城的批发市场考察,了解市场行情,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张大叔按照林晚秋的建议,不仅找到了几家性价比更高的供应商,还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稳定,每年能为食品坊节省近万元的采购成本。林晚秋决定让他负责原材料采购部的管理工作,还给他配备了两名年轻的采购员,让他带着他们熟悉市场,培养新的采购人才。
李会计则将自己多年的记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年轻的会计员。他不仅教他们如何记好每一笔账目,还教他们如何进行成本核算和财务分析,帮助食品坊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利润。在他的指导下,年轻的会计员很快就能独立处理财务工作,食品坊的账目也变得更加规范、清晰。
随着培养计划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乡亲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出了过人的能力,食品坊的管理也变得更加规范、高效。订单处理更加及时,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客户满意度也不断提高。林晚秋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些乡亲不仅成为了食品坊的核心骨干,还带动了更多的乡亲就业致富,这才是她创办食品坊的初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六零辣妈:重生带娃奔小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