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方才一番剖析,精准地剖开了汉室溃烂的疮痈,指出了四大危机,也提出了利用何进与宦官火并、趁机掌控局面的策略。这已然显示了他过人的才智和胆识。
刘辩听得心潮起伏,豁然开朗,由衷赞道:“先生之言,真如拨云见日!能得先生辅佐,实乃天不亡我汉室!”他激动之下,甚至对陈宫行了一礼。
陈宫连忙避让,口中称道:“陛下折煞臣了!此乃臣之本分。”在他锐利的目光深处,却仍残留着一丝极难察觉的审视和疑虑。
计划虽好,但执行起来难如登天。最关键的一环,在于眼前这位少年天子。
他真的有能力,有魄力,有足够的手段去执行这个刀尖跳舞的计划吗?
他对自己说的“必须掌握吕布”、“必须争取清流”、“必须关键时刻站出来”,真的理解其中的凶险和所需的决断吗?
还是仅仅因为恐惧而病急乱投医,听到一个计划便觉得抓住了救命稻草?
陈宫沉吟片刻,决定再进一步试探。他需要确认,自己效忠的,是否真的是一位值得辅佐的明主,而非一个即将被巨浪吞噬的懵懂少年。
“陛下,”陈宫语气转为更加深沉,“方才臣所言,不过是对眼下危局的应对之策,或可解燃眉之急。
然则,即便此番侥幸成功,铲除何进,诛灭宦官,暂退董卓,陛下可知我大汉天下,最深之痼疾何在?
若不能根除此疾,今日除去何进,明日又有王进、李进;今日诛杀十常侍,明日又有新常侍。
天下纷乱,循环往复,永无宁日。陛下可知,根源究竟在何处?”
这个问题,远比分析当前局势更加深刻,更加致命!直指东汉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刘辩闻言,心中猛地一震。他抬起头,迎上陈宫那探究的、甚至带有一丝挑战意味的目光。
他明白了。这是陈宫最后的考校。不仅仅考校他的智慧,更考校他的见识,他的格局,他是否真正看到了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矛盾。
若是原来的刘辩,恐怕只能茫然无措。但此刻的刘辩,身体里是一个来自后世、熟读史书的灵魂。他对东汉灭亡的根源,有着超越时代的认知。
暖阁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刘辩没有立刻回答。他缓缓踱步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望着外面沉沉的、没有星光的夜幕,仿佛在眺望这片饱经苦难的华夏大地。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沉重和穿透力:
“先生此问,方是真正掘到了我大汉的根子上了。”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看向陈宫:“朕以为,天下大乱之根源,不在外戚,不在宦官,甚至不在权臣豪强。此辈皆乃表象,如人体之痈疮,割之复生,因其病根深种于五脏六腑!”
陈宫眼神一凝,身体不由自主地微微前倾:“请陛下明示!”
刘辩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其根,一在土地兼并,流民百万!豪强地主巧取豪夺,侵吞民田,无数百姓失地破产,沦为流民佃户,饥寒交迫,怨气冲天。
黄巾之乱,岂是张角一人所能煽动?实乃百万流民求生无路,泄愤之举!此乃天下动荡之土壤!”
陈宫瞳孔骤然收缩!皇帝竟然能看到这一层?!这通常是那些深知民间疾苦的能吏或者反思历史的大家才会洞察的根源!他一个深宫少年,如何得知?!
刘辩不等他消化,继续道,语气愈发沉痛:“其根,二在察举制度崩坏,仕途被垄断!举孝廉,已成世家大族互相吹捧、安插亲信之游戏。
寒门士子纵有管仲乐毅之才,亦难有出头之日。如先生这般大才,若非朕偶然知之,岂不也要埋没于中牟小县?
朝廷失去吸纳天下英才之途径,犹如人体血脉淤塞,岂能不亡?”
轰!这番话,如同惊雷,狠狠劈在陈宫心头!瞬间击中了他内心最深处的痛楚和愤懑!
他陈宫空有才华,却因出身寒门,蹉跎至今,不正是这腐朽制度活生生的写照吗?!少年天子竟看得如此透彻,如此一针见血!
刘辩的声音还在继续,带着一种冰冷的绝望和一种不甘的愤怒:“其根,三在中央权威丧尽,地方尾大不掉!刺史州牧,权重一方,拥兵自重,渐成割据之势。
朝廷政令不出洛阳,天子威仪不及州郡。如此天下,岂能不大乱?
董卓、丁原之患,非是其人天生反骨,实乃制度纵容、朝廷自取其祸也!”
“土地兼并,流民失所,乃乱之土壤;察举崩坏,人才壅塞,乃乱之根源;中央失威,地方割据,乃乱之表象!”刘辩总结道,目光灼灼地看向已经彻底呆住的陈宫,
“三者叠加,方使我大汉四百年江山,病入膏肓,摇摇欲坠!外戚、宦官、权臣,不过是在这即将崩塌的朽木之上,疯狂啃噬的最后蛆虫罢了!”
噗通!
陈宫再也无法保持镇定,他猛地后退一步,撞翻了身后的凳子,脸上血色尽褪,眼中充满了无以复加的震惊和骇然!
他原以为皇帝能看清何进、宦官、董卓之患,已属难得。
万万没想到,这位少年天子的目光,竟然深远到了如此地步!直指土地、制度、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三大根本死穴!
这哪里是一个十四岁深宫少年能有的见识?!这分明是历经沧桑、洞悉世事的经国大家才能发出的震耳发聩之声!
一瞬间,陈宫心中所有的疑虑、审视、甚至那一丝隐藏的优越感,被击得粉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震撼和敬畏!
原来陛下并非仅仅是因为恐惧而求助!他是真正看清了一切!
他深知汉室将倾,深知积重难返,但他没有放弃,他还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黑暗中试图抓住每一丝可能的光亮!
自己方才那点分析谋划,在陛下这洞穿时代的目光面前,反而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和肤浅了!
巨大的震撼之后,是如同潮水般涌来的激动和狂喜!
明主!这才是真正的明主!虽身处绝境,年纪幼小,却有着远超常人的智慧和洞察力!
若能辅佐如此明主,扫除奸佞,革除积弊,再造大汉,哪怕最终失败,亦不负平生所学,不愧对平生之志!
陈宫的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他整理了一下衣冠,推开翻倒的凳子,向前几步,来到刘辩面前。
这一次,他不再是试探,不再是审视,而是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和狂热。
他撩起衣袍,推金山,倒玉柱,以最庄重、最恭敬的礼节,双膝跪地,俯首叩拜,声音因激动而哽咽,却异常清晰、坚定:
“陛下!陛下之见,洞穿千古,直指本源!臣……臣陈宫,今日方知何为天子之智,何为圣主之明!臣方才竟以浅薄之见妄测圣心,实乃井底之蛙,可笑至极!”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和决绝的光芒:“陛下既知天下痼疾深重至此,仍不屈不挠,欲挽天倾!
此等气魄,此等见识,古之圣君不过如此!臣陈宫,愿倾尽毕生所学,竭尽犬马之劳,辅佐陛下,扫除奸佞,匡扶社稷!
纵使前途刀山火海,万丈深渊,臣亦万死不辞,永随陛下左右!此心天地可鉴,神明共证!”
这一次的效忠,与之前在中牟县时的承诺,截然不同。
那一次,更多是出于士人的责任感和对机遇的抓住。
而这一次,则是彻底的心悦诚服,是被对方深邃智慧彻底折服后的死心塌地!
刘辩看着跪在面前、情绪激动的陈宫,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知道,自己凭借超越时代的认知,终于真正收服了这位王佐之才的心。
他上前,再次用力扶起陈宫:“先生请起!得先生真心相助,朕更有信心了!前路虽艰,但你我君臣同心,未必不能杀出一条生路,为这天下,寻得一线生机!”
“臣,定不负陛下所望!”陈宫起身,眼神已然不同,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清晰的目标。
就在这时,阁外传来李青刻意加重的咳嗽声,以及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刘辩和陈宫脸色同时一凛。
李青匆匆入内,脸色发白,压低声音急报:“陛下!陈先生!大将军府刚刚传出消息,何进已下令,明日一早,北军精锐入宫,‘搜查宦官私藏甲胄’!”
命令终于下了!
屠刀,已经举起!
刘辩和陈宫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凝重的光芒。
风暴,就在明日!
“先生,”刘辩沉声道,“看来,我们的第一步,就要开始了。”
陈宫深吸一口气,迅速从刚才的激动中冷静下来,目光恢复锐利:“陛下放心,臣已有计较。彼等明日入宫搜查,必是雷声大雨点小,意在打草惊蛇,逼迫宦官铤而走险。我等正好可将计就计……”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