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您误会了,”
李南连忙解释,
“公安工作至关重要,格局也大,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危。我绝无轻视之意。只是...或许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
我觉得治理一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其复杂性和挑战性,以及对综合能力的要求,
可能更能激发我的潜力,也或许能发挥我一些不同的特点。”
他顿了顿,见苏建民认真倾听,便继续深入道:
“这让我想起历史上两位有名的宰辅,海瑞和张居正。”
苏建民眼中精光一闪,兴趣更浓了:
“海瑞和张居正?说说看,你怎么看这两位?”
李南知道这是展现自己历史观和政治思考的关键时刻,他整理了一下思路,不卑不亢地说道:
“海瑞刚直不阿,清正廉洁,是千古清官的典范。他敢于直谏皇帝,‘直言天下第一事疏’震古烁今,
其道德操守和勇气令人钦佩。他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锋芒毕露,能够斩破污浊,但也容易折断,或者伤及无辜。
他的一生,更多的是道德标杆的意义,但在实际的治国理政、推动社会发展的成效上,相对有限。
他过于追求绝对的‘清’和‘直’,有时缺乏必要的变通和策略,难以真正融入复杂的政治生态去做成大事。”
苏建民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而张居正则不同。”
李南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欣赏,
“他同样有匡扶社稷的抱负,但他更懂得‘道’与‘术’的结合。他深知大明王朝积弊已深,非大刀阔斧的改革不能挽救。
于是,他推行‘一条鞭法’简化税制,丈量土地,整顿吏治,任用戚继光等名将巩固边防...
这一系列举措,目标明确,步骤清晰,讲究策略和实效。他为了推行改革,
甚至不惜在一定程度上妥协、权变,与各方势力周旋。后人评价他‘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他或许在个人操守上不像海瑞那样毫无瑕疵,但他实实在在地为明朝续命了几十年,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李南总结道:
“我认为,海瑞代表了一种极致的道德理想主义,而张居正则代表了一种务实的理想主义。
前者令人敬仰,但后者或许更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在当下的环境中,
要做成一番有利于国家和发展、有利于百姓福祉的事业,或许更需要张居正那样的智慧、魄力和务实精神,
既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也要懂得审时度势、灵活施策。公安工作更侧重于‘破’,而我希望未来能有机会更多地参与‘立’的过程。”
这一番关于海瑞与张居正的论述,引经据典,见解独到,清晰地表达了李南的价值观和抱负。
他不是简单地仰慕清官,而是更看重能够切实推动变革、取得实效的实干家。
这显示出他超越年龄的政治成熟度和历史洞察力。苏建民听完,久久没有说话,只是慢慢地品着茶,目光深邃地看着李南。
书房里一时间只剩下茶香袅袅。他心中已是波澜起伏。眼前这个年轻人,对历史的解读如此深刻,
对现实的理解如此透彻,对自己未来的定位如此清晰且富有野心,这完全超出了他对一个二十多岁基层干部的预期。
这甚至不像是一个刚踏入仕途不久的年轻人能有的眼界,倒像是历经宦海沉浮、洞明世事后的透彻。
“说得很好。”
苏建民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
“海瑞与张居正,确是两种不同的为官之道。你能有此见识,很难得。务实理想主义...
这个提法很贴切。是啊,空有理想不足以成事,一味妥协又会迷失方向。
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中坚守初心、有效作为,是一门大学问。”
他话锋一转,似乎想到了什么,语气变得有些意味深长:
“说到务实与理想,这次国庆来我们临海德市休养的那位老领导,就是一位将这两者结合得极好的人物。”
李南心神一动,知道苏建民要切入另一个重要话题了,他聚精会神地倾听。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致命清算:从派出所民警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