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一架从江北飞来的客机,平稳地降落在京州国际机场。
林浩没有耽搁,直接乘车赶往了位于京州西郊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这座充满了未来感的庞大建筑群,正是华夏计算科学的“心脏”,而他今天要拜访的人,就是这颗“心脏”最重要的缔造者之一。
孟承英院士的办公室,位于超算中心主楼的顶层,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园区。
当林浩敲门进入时,这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正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手中端着一个泡着浓茶的保温杯。
“林浩,你小子,来京州也不提前打个招呼。”孟院士转过身,脸上露出了爽朗的笑容,丝毫没有大科学家的架子。
“事发突然,不敢打扰孟院士。”林浩笑着走上前去。
“坐,坐。”孟院士指了指会客区的沙发,亲自给林浩泡了一杯茶,“你可是稀客。上次咱们在‘铸心计划’竣工典礼上一别,也有小半年了吧?你们那台超导版的‘神威之心’,用得还顺手吗?”
“顺手,太顺手了。”林浩接过茶杯,苦笑了一下,“就是因为太顺手了,所以才不够用了。”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立刻变得轻松起来。他们之间,没有寻常的客套与寒暄,只有老搭档间的默契和直接。
“说吧,这次又搞出了什么‘幺蛾子’?”孟院士呷了一口茶,饶有兴致地问道,“能把你们‘新地平线’的算力都榨干,想必不是小事。”
林浩也没有拐弯抹角,他知道在孟院士这样的技术专家面前,任何铺垫都是多余的。他直接将自己带来的平板电脑打开,调出两份高度概括的项目简介。
“孟院士,我这次来,确实是来‘化缘’的。”林浩开门见山,将平板电脑推到孟院士面前,“我们最近新开了两个项目,结果……严重低估了它们的计算量。”
他指着第一份简介,上面是关于“天穹”计划的描述。
“我们的人工智能团队,在丰承德院士的帮助下,正在尝试构建一种全新的、基于生物神经元‘非确定性’响应机制的脉冲神经网络。初步的模型已经出来了,但我们发现,引入‘突触可塑性’之后,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一个百万神经元规模的验证性网络,就需要占用我们那台机器百分之四十的算力。”
孟院士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起来。作为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奠基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非确定性”和“动态权重”这两个词,对现有的计算架构意味着多么巨大的挑战。
接着,林浩又划到了第二份简介,上面是关于“动态拓扑抑制”方案的框架图。
“另一个项目,则是我和克劳斯在负责。我们想尝试制造一种理论上存在的‘量子玻璃’。但理论推演走进了死胡同,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制备方案……”
林浩详细地解释了那个需要在超快淬火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反馈和动态能量场干预的“拓扑结构雕刻家”构想。
听完林浩的讲述,孟院士久久没有说话。他不是在思考“值不值得”,而是在以一个总设计师的视角,审视这两个疯狂的构想背后,那庞大而复杂的计算需求。
“第一个项目,‘天穹’,”孟院士缓缓开口,一针见血,“它的计算本质,是超大规模的、时序依赖的稀疏矩阵运算,并且需要对海量的、动态变化的权重参数进行频繁的读写。这对计算核心的访存带宽和并行处理能力,要求极高。”
“而你这个‘拓扑雕刻家’,”他指着第二份简介,眼神变得愈发凝重,“它的计算本质,已经不是单纯的科学计算了。它是一个‘控制-计算’强耦合的实时反馈系统。它要求算力平台不仅要‘算得快’,更要‘响应快’。分子动力学模拟、有限元分析、AI模式识别,这三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计算任务,需要在皮秒级的时间尺度内,完成一次闭环的数据交换和决策。这……”
他看着林浩,一字一顿地说道:“你这是在用我们为科学计算设计的‘超级跑车’,去干F1赛车才需要做的‘极限响应’的活儿。”
作为“神威之心”的总设计师,孟院士只用了几分钟,就洞穿了这两个项目最底层的计算逻辑和对硬件架构的极限挑战。
“所以,”林浩坦诚地说道,“我们自己的那台机器,已经被彻底榨干了。而新的机器,最快也要一个月后才能上线。”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孟院士点了点头,他非但没有任何为难,眼中反而充满了欣赏和兴奋,“你们这些年轻人,手里拿着设计的最好的机器,就应该拿去做这种惊天动地的事!如果只是拿来跑一些常规的仿真,那才是对超导版神威之心最大的浪费!”
他话锋一转,又笑着“抱怨”起来:“不过话说回来,你那台‘创世’机器,也是个不讲道理的‘吞金巨兽’。我们这些搞计算机的,虽然眼馋,可也不敢天天打扰它。上次为了模拟一个芯片封装的微观应力问题,跟你们申请了一次机时,排队就排了半个月。”
这番话,既是肯定,也是一种善意的调侃。
“说起来,”孟院士像是想起了什么,随口问道,“我们预定的第六台机器,进度怎么样了?按计划,是不是下个月就该交付了?”
“是,孟院士。”林浩立刻回答,“生产线那边一切顺利,超导材料的制备也已经过半。按计划,一个月后可以准时交付。”
“那就好,那就好。”孟院士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目光深邃,似乎在盘算着什么。
林浩看着他,心中明白,接下来,才是这场“算力茶话会”真正进入正题的时刻。他不仅需要借到眼前的算力,更要为那台即将出厂的新机器,争取到更长的使用时间。而这一切,都取决于眼前这位老搭档、老朋友,对他们这两个“屠龙术”项目,最终的价值判断。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