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四年的春寒还没褪尽,金城的黄土地上刚泛出点嫩绿色,城北十里店的河滩边,却已拢着不少裹着棉袄的人。
不是农人赶早,也不是商贩集市,而是聚集着丈量队的一群人——他们把皮尺在地上拉得笔直,很多个钢楔子被无情的砸到土地里。
领头的工程师在再三考察地势和各种因素之后,最终决定在这里重新建厂了,原因也很简单,“背山面河,铁路可通河口,煤炭能走阿干镇……地理条件优越。”
……
而在一间会议室里,参谋长在汇报,“最终确定总厂定在黄河北岸的十里店到安宁堡之间,背靠着山,前头就是黄河,将来高炮阵地一架,谁也别想轻易靠近。
火药厂设在了河口镇,炼钢、轧钢厂设在西固区,利用黄河水运、煤炭、石灰石。精密光学则选择在皋兰山麓设山洞式车间,这样做是出于防空等方面的考虑。”
常敬之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要修建的工厂和配套厂的图纸,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他一边揉着太阳穴,努力看着资料,一边听着参谋长絮絮叨叨的汇报,感觉瞬间回到了读私塾的时光。
最后,他烦躁的站起身,打断了参谋长的汇报:“好了!好了!你别再折磨我了!你下去找常恒和我的省长去吧,让他们来处理这些事情!”。
参谋长见状,很有眼色的应道:“是,是,督军,我这就去。”然后匆匆离开了房间。
常敬之望着参谋长离去的背影,深深地叹了口气。他知道,作为一名领导者,他必须承担起这些责任,但也有时候,他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毕竟自己根本就不了解这些啊。
看着参谋长即将离开的背影叮嘱道,“我的要求仅有一条,即务必确保质量,同时要做好保密工作。特别是保密方面,你务必提醒商铭多加留意。”
常敬之嘱咐完毕,尚未等参谋长转身离去,他便自行出门,快步奔向校场。此时,这座校场正在训练新近选拔上来的新兵。
参谋长望着常敬之匆匆离去的背影,不禁感到有些头疼。也罢,既然督军将这项任务也托付下来了,那自己就全力以赴地去执行吧。
常恒这个人虽然有点本事,但也只是个二把刀而已。在米勒的教导下,他也仅仅学到了一些大概的知识,对于更深入的内容就一窍不通了。而林锡光学的是师范专业,对这些东西也是知之甚少。
常恒和林锡光两个人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终于决定还是全盘接受专家们的建议吧,毕竟人家才是专业的。至于他们自己这些人能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在财政和人员方面尽最大努力给予支持罢了。
林锡光觉得自己简直压力山大,头发都变白了好多,好在还没掉多少。
他不仅要负责修路,还要建设工厂,都是硬骨头。不过好在修路那边有实业厅的赵元贞顶着,他只需要关注建厂这边就行了。可这哪里是建一个兵工厂那么简单啊,简直就是在建一个和兵工厂相匹配的工业体系!
值得欣慰的是,玉门那边传来了好消息,美国人从天津运来的机器早就运到了,美孚的工程师们在玉门摆弄了好几个月,现在也开始催促建筑材料了,准备正式建设油田和炼油厂了。
幸运的是,甘肃前几年已经建成了水泥厂,各种高标号水泥都能生产,这方面倒是不用担心。但钢筋就没办法了,只能去找常培之想想办法了。
也令人费解的是,常培之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得如此大量的钢材呢?不过,这似乎并不是重点,因为在甘肃的所有工地上,甚至是工事上,都完全不缺钢材。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既然如此,也就没有必要去过分深究其中的缘由了。
年仅十四岁的常恒,最近也忙得如同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一般。为了及时补充各地的建筑材料,他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地方,跑完一个又紧接着奔赴下一个。
搞建设绝非易事,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常恒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他觉得自己在这几年里,仿佛已经将前世未曾经历过的所有苦难都一一尝遍了。
然而,尽管辛苦异常,常恒却从未有过丝毫的退缩之意。在他看来,男人就应当专注于事业,无论最终的结局如何,只要能够为这个前世今生的家乡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那便足矣。
在如今的督军府里,汽车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件,毕竟这里可是甘肃的权力中心,各种资源都相对丰富。尤其是和美国、德国达成合作之后。
然而,真正稀缺的却是燃油。由于去年年末和冯玉祥的冲突,和镇嵩军的战争燃油的供应变得极为有限,这使得汽车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这更可气的是,从美方进口的油料,只要从天津卸下船,各种各样的势力只要有资格都会插一脚,十成的东西运到金城差不多只有六成了。
而这六成的紧着各种器械,发电机用,剩下的几乎填入“河西走廊装甲试验支队”了。
常恒作为督军府的重要人物,自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尽管他有车可用,但考虑到燃油的珍贵,他通常都会选择骑马出行。在甘肃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能够享受这种待遇的人寥寥无几,其中就包括常敬之、林锡光、赵元贞以及美、德两国的代表。
对于签到系统的能力,常恒有着独特的看法。他认为这个系统虽然神奇,但并不能成为他安身立命的根本。因为签到所获得的奖励实在太过随机,完全无法预测。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签到得到的物品大多是枪械武器、建筑材料和书籍。
要将这些东西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漂亮实用的建筑,以及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知识分子,都需要常恒自己去动脑筋、想办法。这无疑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哎,我真是太难了。”常恒不禁长叹一声,感慨自己所面临的困境。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民国之我在西北当军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