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的成功并未让沈芷衣有丝毫懈怠,她深知平静的水面之下往往暗流涌动。果然,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打破了朝堂短暂的宁静。北境戎族撕毁盟约,集结重兵,接连攻破两座边城,守将殉国,边境告急。
消息传来,朝野震动。龙泉宫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萧景玄坐在龙椅上,面色铁青,下方文武百官分列两旁,争论不休。
“陛下,戎族悍勇,此次来势汹汹,必须派遣大将,率重兵迎头痛击!” 一位武将出列,声如洪钟,主战之意鲜明。
“李将军此言差矣。” 一位文官立刻反驳,“国库方才略有盈余,经不起大战消耗。且戎族骑兵来去如风,我军主力与其在旷野决战,胜算几何?不如依仗坚城固守,同时派遣能言善辩之士,与其和谈,许以金银布帛,令其退兵。”
“和谈?简直是耻辱!戎族贪得无厌,今日许以金银,明日便会索要更多!唯有将其打怕,方能换来边境十年安宁!” 主战派将领怒目而视。
“打?说得轻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钱粮从何而来?莫非又要增加赋税,令天下百姓负担更重吗?” 主和派文官寸步不让。
朝堂之上,顿时吵作一团。萧景玄揉着眉心,心中烦躁。武将们求战心切,却难免考虑不周;文官们主张稳妥,却又失之怯懦。如何抉择,关系国运。
沈芷衣虽未在朝堂,但通过顾影和小禄子的渠道,很快就得知了朝堂争论的详情以及北境最新的战报。她屏退左右,独自在女学所属的“明慧堂”偏殿内,对着悬挂的巨幅炎朝与周边势力地图沉思。
她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北境那片广袤而复杂的区域。戎族是心腹大患,但他们的动向背后,是否还有其他势力的影子?她想起之前清理太后与裕亲王余党时,曾有一些线索隐约指向边境与朝中某些人的隐秘联系,只是当时重心在宫内,未能深究。
“粮草,兵源,将领,天时,地利……” 沈芷衣轻声自语,脑海中那庞大的记忆宫殿再次运转起来,所有与北境、戎族、边军、粮饷相关的信息碎片被迅速调取、分类、串联。她不仅在看军事,更在审视这场危机背后可能存在的政治博弈与人心的向背。
萧景玄在御书房独自待到深夜,面前摊着北境地图和争吵不休的奏折。他需要一个能打破僵局的方法,一个既能有效抵御外侮,又不至于耗尽国力的策略。他想到了沈芷衣,那个总能从意想不到角度解决问题的女人。但军国大事,非同小可,她一个从未涉足军旅的女子,能有何见解?
就在他犹豫是否要召见沈芷衣时,顾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殿内,手中捧着一份不算厚的卷宗。
“陛下,这是沈姑娘命属下呈送陛下的。她说,此乃她根据现有情报整理的一些浅见,或可供陛下参考,权当是女学‘地理’课业的延伸。”顾影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
萧景玄微微一怔,接过卷宗。展开一看,里面并非具体的作战计划,而是对北境地理气候、戎族各部势力分布、习性优劣、以及历年与戎族交战得失的详尽分析。更让他惊讶的是,卷宗最后还附了一份清单,罗列了目前朝廷能够较快调集的粮草、军械数目,以及几条可能的、损耗较小的补给线路建议。
没有空泛的主战主和,只有冷静到近乎冷酷的数据与分析。这份卷宗,像是一把梳子,将他纷乱的思绪稍稍理清。他抬头看向顾影,目光深邃:“她对此事,有何看法?”
顾影垂首道:“沈姑娘只说,战与和,皆系于陛下圣心独断。然无论是战是和,知己知彼,方能有所侧重,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她还说……真正的威胁,有时并非来自正面的豺狼。”
萧景玄心中一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沈芷衣的话,似乎意有所指。他重新将目光投向地图,一个模糊的计划开始在心中酝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锦瑟之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