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训练、复盘、再加训的循环中悄然流逝。窗外的天色明暗交替,训练室里的灯光却似乎永远亮着,映照着几张日渐消瘦却眼神愈发专注的脸。
陈晨手写的那份日程表,像一道无形的枷锁,也像一座指引前路的灯塔,牢牢钉在bLG下路组合的日常里。每一天,都有新的“折磨”在等待着Elk和oN。
周三,团战站位与技能衔接。陈晨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模拟,他开始引入复杂的变量——突然改变的阵型,瞬间消失的视野,以及来自多个方向的、同时发起的攻击。Elk和oN必须在电光火石间做出判断,是撤是打,技能交给谁,站位如何调整才能最大化输出和生存。一次次团灭,一次次重生,枯燥的重复中,对团战的理解在痛苦中缓慢而坚定地加深。
周四,特定组合对抗与极限反应。陈晨轮番使用各种版本强势甚至冷门的下路组合,用极具压迫性的对线风格,考验他们的对线强度和应变能力。同时,他加入了大量需要极限反应的操作测试,比如锤石的钩子、机器人的机械飞爪,必须在看到起手动作的瞬间做出规避。oN的手腕因为高频次的鼠标操作而隐隐作痛,Elk的眼睛也因为长时间捕捉细微的动作而酸涩不已。
周五,综合压力测试。陈晨将前几天的所有内容融合在一起,打造了一个“地狱难度”的自定义对局。对线强度拉满,Gank频率极高,团战局势瞬息万变。Elk和oN感觉自己像是在暴风雨中航行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被巨浪掀翻。失误,被骂,调整,再失误……循环往复。绝望的情绪在某些时刻几乎要将他们吞噬,但看到旁边陈晨那张永远平静、仿佛不知疲倦的脸,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又硬生生顶了上来。
痛苦吗?
是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如同煎熬。
绝望吗?
在无数次被“打爆”,感觉自己毫无进步时,确实如此。
但变化,也在这日复一日的煎熬中,悄然而至。
他们自己或许都未曾明显察觉,但旁观者却看得分明。
在新的训练赛中,当对方打野再次习惯性地将目光投向下路时,会发现那里的视野布控变得刁钻而周密,难以找到完美的绕后角度。当对方辅助试图上前压迫时,Elk的走位变得更加灵动,总能在极限距离躲开关键技能,oN的保护和反打也变得更加及时和果断。
虽然对线依然可能被小压,但那种轻易送出人头、导致全线崩盘的低级失误,出现的频率显着降低。在中期团战中,他们的站位不再显得突兀和脱节,开始能跟上中野的节奏,打出应有的输出和控制。
一种沉静的力量,正在他们身上慢慢凝聚。
“感觉下路……稳了不少啊。”在一次训练赛间隙,xun忍不住低声对Knight说道。
Knight推了推眼镜,看着屏幕上正在稳健补刀的厄斐琉斯和锤石,点了点头:“嗯,失误少了。”
连教练叉烧和分析师小白在复盘时,也明显减少了对下路的批评,转而开始探讨一些更深入的战术配合问题。
这一切,Elk和oN起初并未强烈地意识到。他们只是感觉,训练赛好像没那么难打了,被教练点名的时候没那么心虚了。直到某一天,他们无意间点开自己一周前的Rank录像,对比现在,才愕然发现,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冒进走位、粗糙的眼位、团战时的茫然无措,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改善了许多。
那种感觉,很奇妙。仿佛是在黑暗的隧道里爬行了太久,猛然回头,才发现已经离入口很远,前方隐约透出了微光。
他们看向那个始作俑者——陈晨。他依旧每天最早来到训练室,最晚离开,脸上没什么表情,加训时依旧严苛到不近人情。
但此刻,他们心中涌起的,不再是纯粹的畏惧和抱怨,而是掺杂了一丝复杂难明的……感激?
oN揉了揉依旧有些发酸的手腕,低声对Elk说:“好像……是有点用?”
Elk看着屏幕上自己那比以前好看不少的数据,沉默地点了点头。
痛苦和绝望并未消失,依旧伴随着每一个加训的深夜。
但在这缓慢又悄然的蜕变中,一种名为“强大”的种子,正在绝望的土壤里,顽强地生根、发芽。
而这一切,都被陈晨看在眼里。
他依旧没什么表示,只是在那份日程表上,“周六:阶段性复盘 & 问题修正”的后面,用笔轻轻划了一个勾。
然后,在“周日”那一栏,原本的“待定”被他划掉,重新写上:
“巩固。准备新战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之我是BLG上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