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颖水之战的损耗与“求贤”的波折后,陈盛全与吴广德都意识到,直接北上硬啃汝南王这块尚有门阀输血的硬骨头,或是立刻与楚王、周恒等强大势力正面冲突,并非明智之举。在那些被强行征召来的“智囊”们七嘴八舌的建议中,一条相对稳妥的策略逐渐清晰起来——避实击虚,先易后难,逐步增强实力。
陈盛全与吴广德再次坐到了一起,尽管彼此猜忌未消,但在共同利益面前,暂时达成了新的共识。
“广德兄弟,”陈盛全指着舆图,语气不再像之前那般急切,“汝南王如今缩在城里当乌龟,又有那些世家给他续命,强攻损失太大。楚王、周恒更是兵强马壮,不好惹。咱们不如换个打法。”
吴广德剔着牙,斜眼看着地图:“陈兄有何高见?”
“你看这里,”陈盛全的手指从汝南郡旁边滑过,指向西南和东南方向,“弋阳郡、庐江郡北部。这两地,名义上还属汝南王管辖,但天高皇帝远,实际控制力很弱,驻军不多,地方豪强各自为政。而且,此地水网虽不如临淮密集,但也有淮河支流贯穿,你的船队照样能发挥作用。”
他顿了顿,继续道:“咱们就先拿这些软柿子开刀!把这些地方打下来,既能扩充地盘、人口和钱粮,又能进一步孤立汝南王,还能练兵。等咱们实力更强了,内部也更稳固了,再回过头来收拾汝南王,或者找楚王、周恒的麻烦,岂不是更有把握?”
吴广德琢磨了一下,觉得有理。攻打这些相对薄弱的地盘,风险小,收益却可观,尤其能缴获更多物资来壮大他的水师。他点了点头:“成!就按陈兄说的办!老子负责清扫水道,保证粮道畅通,你的人马负责攻城略地!”
新的战略就此制定。陈、吴联军如同饥饿的狼群,暂时放过了蜷缩一隅的汝南王,转而扑向防御更为薄弱的弋阳、庐江北部地区。
联军兵分两路:
陈盛全亲率陆师主力,以归附的当地土匪或对汝南王不满的豪强部曲为向导,避开坚固城池,专挑守备空虚的县城、坞堡下手。他采纳了钱益(原账房先生)的建议,对主动投降或抵抗较弱的地方,采取相对宽大的政策,允许当地豪强保留部分武装和特权,但必须缴纳钱粮,服从征调,以此减少抵抗,加快占领速度。
吴广德则指挥水师,沿淮河及其支流巡弋,一方面为陆师运输粮草辎重,提供侧翼掩护;另一方面,则清扫沿岸水寨,劫掠官方和敌对豪强的漕运船队,将获取的物资源源不断运回临淮老巢。同时,他也开始尝试按照郑钱(原革职小吏)的建议,组建属于联军自己的漕运船队,尝试进行一些“官方”贸易,虽然手段依旧带着浓厚的海盗色彩。
这一“先易后难、蚕食积力”的策略果然取得了显着效果。弋阳、庐江北部地区的抵抗力量远不如汝南郡核心区域,联军势如破竹,在短短两三个月内,便连续攻占了七八座县城和数十个大小坞堡,控制区域和人口大大增加,缴获的钱粮军械堆积如山。
联军的实力在稳步增长,陈盛全的陆师在新占区域招募了大量新兵,虽然战斗力尚需锤炼,但人数已远超颖水之战前。吴广德的水师则增添了更多船只,水卒也更加精悍。
然而,随着地盘的扩大和实力的增强,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有效管理这些新占领区?陆师与水师在战利品分配、辖区划分上的摩擦日益增多。陈盛全与吴广德之间的信任并未因暂时的合作而增加,反而因各自实力的膨胀而更加微妙。
但无论如何,通过改变策略,陈、吴联军成功地度过了颖水之战后的虚弱期,以一种更为稳健和贪婪的方式,继续着他们的扩张之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鹿踏雍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