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早晨,清远县衙门前聚集了比平日更多的百姓。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在讨论昨夜发生的一件大事——县里的刑房司吏胡三被苏明远当场革职,还要追究其贪污受贿的罪责。
消息传得很快,但版本各异。有人说胡三贪污了几百两银子,有人说他收受贿赂包庇罪犯,还有人说他伪造案卷徇私舞弊。无论哪个版本,都让百姓们感到震惊,因为胡三在县衙工作了十多年,向来被认为是个精明能干的老吏。
在县衙的大堂里,苏明远正在主持晨会。参加会议的有师爷赵文渊、主簿李仲文,以及各房的头领。气氛比平日凝重了许多。
诸位,关于胡三的事情,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苏明远开门见山地说道,今天召集大家,就是要总结这件事的教训,并且讨论如何进一步整顿县衙的司法工作。
赵文渊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胡三的案子确凿吗?会不会有什么误会?
苏明远从案头拿起一叠文书:误会?这里是他收受贿赂的证据,这里是他伪造案卷的证据,这里是他贪污公款的证据。铁证如山,还有什么误会可言?
主簿李仲文皱眉道:大人,胡三在县衙多年,人脉广泛。这样处理他,会不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
不满?苏明远冷笑,那些为非作歹的人当然会不满。但是,守法的百姓会拍手称快。我们是为百姓服务的,还是为那些贪官污吏服务的?
他站起身来,在堂中踱步:诸位,我今天把话说清楚。清远县的司法必须公正廉洁,任何人如果敢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无论他是谁,无论他有什么背景,一律严惩不贷。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一阵嘈杂声。王伯匆匆走进来报告:老爷,外面来了一群人,为首的是胡三的兄长胡二,说要为胡三鸣不平。
苏明远点头:让他们进来。本官倒要听听,他们有什么话要说。
不一会儿,以胡二为首的十几个人走进大堂。胡二是个五十多岁的商人,在县里也算有些地位。他一进门就大声嚷嚷:苏县令,您这样处理我兄弟,实在是太过分了!
苏明远坐在主位上,冷眼看着这群人:胡二,你有什么不服?
我兄弟在县衙工作十多年,勤勤恳恳,从无差错。您仅凭一些捕风捉影的证据,就要治他的罪,这公平吗?胡二义愤填膺地说道。
苏明远拿起刚才的那叠文书:捕风捉影?那你来看看这些。
他将一份账目递给胡二:这是你兄弟经手的案件登记册,其中记录了三起受贿案例。第一起,张屠户因为斗殴被抓,你兄弟收了他五两银子,就把重罪改成了轻罪。第二起,李寡妇的土地纠纷案,你兄弟收了对方十两银子,就篡改了证词。第三起...
住口!胡二打断了苏明远的话,这些都是诬陷!我兄弟是清白的!
诬陷?苏明远冷笑,那这些证人证词是假的?这些账目记录是假的?还是说,这些银两的来源是假的?
他又拿出另一份文书:这是在你兄弟家中搜出的银两,总计八十三两。按照他的俸禄,这些钱从哪里来的?
胡二被问得哑口无言。八十三两银子,确实不是一个小吏能够正当获得的数目。
这时,人群中一个年轻人站出来说道:县令大人,即使胡司吏有些小过错,但罪不至此吧?能否从轻处理?
苏明远仔细看了看这个年轻人,发现他衣着华贵,应该是某个富户家的公子。
你是谁?苏明远问道。
在下陈家三公子陈绍。年轻人拱手道,胡司吏平日与我家有些往来,所以特来为他求情。
陈绍?苏明远想起来了,这是陈老爷的儿子,平日里在县城里有些恶名。你说胡三只是小过错?那么包庇你家的事情,也是小过错吗?
陈绍的脸色一变:大人,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苏明远又拿出一份文书:去年冬天,你家的长工打死了隔壁村的一个农民。按理说,这是人命案,应该严厉处理。但是胡三收了你家的钱,就把案子压了下来,说是意外死亡。这件事,你敢说不知道?
陈绍的脸色变得惨白。这件事确实是他们家的一个痛处,以为处理得很隐秘,没想到被苏明远查了出来。
大人,这...这都是误会...陈绍结结巴巴地说道。
误会?苏明远站起身来,声音变得严厉,一条人命就是误会?包庇杀人犯就是误会?
他环视一周,目光锋利:诸位,今天我就借这个机会,把话说清楚。清远县的司法制度必须彻底整顿。任何人犯了法,都要受到应有的惩罚;任何人想要通过贿赂逃脱法律制裁,都是痴心妄想!
胡二还想争辩:县令大人,您刚到清远不久,可能不了解我们这里的情况。有些事情,没有您想的那么简单...
不简单?苏明远冷笑,我看很简单。犯法的就要受罚,贪污的就要严惩,没有什么复杂的。
这时,县衙的一个老吏站出来说道:大人,胡三确实有错,但他在县衙工作多年,对业务很熟悉。如果就这样把他革职,会不会影响工作?
苏明远看着这个老吏,知道他是在为胡三求情,但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业务熟悉不是贪污受贿的理由。苏明远说道,而且,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影响工作,就纵容违法行为。这样的话,还有什么公正可言?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至于工作问题,县衙有的是人才。只要制度健全,监督有力,任何人都可以胜任。
说到这里,苏明远转向在场的县衙官吏:诸位,胡三的事情是一个教训。我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吸取经验,严格要求自己。县衙即将推行新的司法监督制度,任何违法违纪行为都会被严厉查处。
赵文渊问道:大人,具体是什么样的监督制度?
苏明远早有准备:第一,建立案件复核制度。所有案件都要经过复核,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第二,设立监察官员。专门负责监督各房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建立举报机制。鼓励百姓和县衙工作人员举报违法违纪行为,一经查实,重重有赏。
这些制度听起来很严格,在场的官吏们都有些紧张。但苏明远接着说道:当然,我们不是要搞人人自危,而是要建立公正有效的制度。只要大家按规矩办事,就不用担心什么。
胡二见状势不妙,最后试探道:县令大人,能否给我兄弟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苏明远摇头:机会,不是求来的,是自己争取的。胡三有今天的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如果每个犯法的人都可以求情改过,那法律还有什么威严?
他的语气变得更加严厉:而且,胡三的问题不是一般的工作失误,而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贪污公款、收受贿赂、包庇罪犯,这些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见苏明远态度坚决,胡二等人只好悻悻离去。但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这件事还没有结束。
送走了这些人,苏明远继续主持会议。
诸位,胡三的案子只是一个开始。苏明远说道,接下来,我们要对县衙的所有案件进行重新梳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主簿李仲文担心地说道:大人,这样大规模的整顿,会不会引起混乱?
短期内可能会有些混乱,但这是必要的代价。苏明远坚定地说道,一个腐败的司法体系,比没有司法体系更可怕。只有彻底清理,才能建立真正公正的秩序。
赵文渊问道:大人,新的监察官员从哪里选?
从现有的清廉官吏中选拔,也可以从外地调入一些人员。苏明远回答道,总之,必须确保监察官员本身的廉洁性。
会议结束后,苏明远独自在大堂里思考。司法整顿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但他知道,这是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
如果司法不公,其他的改革都会失去基础。因为只有在公正的司法保护下,善良的人才能安居乐业,邪恶的人才会受到制裁。
从现代法治观念来看,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虽然在这个时代,法治观念还不够完善,但基本的正义原则是普世的。只要坚持公正执法,就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当然,整顿司法也会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那些习惯了通过贿赂解决问题的人,肯定会强烈反对。但苏明远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阻力,都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傍晚时分,王伯来报告:老爷,又有人来访,是几个村民,说有冤情要申诉。
苏明远点头:让他们进来。
很快,三个衣着朴素的农民走进大堂。为首的是一个老者,约莫六十多岁,满脸愁容。
草民拜见县令老爷!三人齐声行礼。
起来说话。苏明远和蔼地说道,你们有什么冤情?
老者哽咽着说道:老爷,我们是城南村的,有一桩冤案要申诉。去年我村的王铁匠被人打死,凶手逍遥法外,我们告了好几次状,都石沉大海。
苏明远皱眉:具体是怎么回事?你们详细说说。
是这样的,老爷。老者擦了擦眼泪,王铁匠是个老实人,手艺好,人也和善。去年秋天,陈家的长工因为一点小事就把他打死了。我们当时就报了官,但是...
但是怎么样?苏明远追问。
但是胡司吏说证据不足,不能立案。我们知道陈家给了胡司吏好处,所以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老者愤愤地说道。
苏明远的脸色沉了下来。果然,胡三的问题不止一起两起,而是系统性的腐败。
你们有什么证据吗?苏明远问道。
另一个村民站出来说道:老爷,我们有目击证人,也有尸体检验的结果。当时好多人都看到了,陈家长工用锄头把王铁匠活活打死。
那尸体检验的结果呢?
胡司吏说是意外死亡,但我们村的老大夫说,王铁匠身上的伤明显是被人打死的。
苏明远点头:这样吧,你们把所有的证据和证人名单整理一下,交给县衙。我们会重新调查这个案子,一定给王铁匠一个公道。
三个村民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连连磕头感谢。
送走村民后,苏明远立刻召集相关人员,开始重新调查王铁匠案。经过几天的深入调查,案情逐渐清晰:陈家长工确实故意杀害了王铁匠,而胡三收受陈家贿赂,伪造了案卷,将故意杀人说成了意外死亡。
苏明远当即下令逮捕陈家长工,并要求陈家承担相应责任。同时,他还发现了好几起类似的案件,都是胡三收受贿赂后包庇罪犯的。
这些案件的重新调查和处理,在县里引起了巨大反响。百姓们纷纷称赞苏明远的公正执法,但一些与胡三有利益关系的人则感到恐慌。
几天后,苏明远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威胁说:苏县令,识时务者为俊杰。有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何必较真?小心引火烧身!
看到这封信,苏明远不禁冷笑。看来那些既得利益者开始急了,竟然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威胁他。
但是,这种威胁不仅不会让他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改革的决心。既然有人这么害怕司法整顿,说明这项工作正好打到了他们的痛处。
当天晚上,苏明远在灯下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论司法公正》。在文章中,他阐述了自己对司法改革的理念和决心: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不可私用,不可买卖,不可亵渎。司法者,守法之人也。当以公心处事,以正义为准,不可因私情而枉法,不可因利益而违心。吾既为县令,当以维护司法公正为己任,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篇文章很快传播开来,成为他司法改革理念的重要宣言。许多正直的读书人读后都深受感动,纷纷表示支持。
但苏明远也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那些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放弃,他们还会想出各种办法来阻挠改革。
不过,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前面有多少困难,他都要将司法整顿进行到底。因为只有建立了公正的司法制度,其他的改革才有可能成功。
星火已经点燃,剩下的就是如何让它燎原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知不可忽骤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