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初霁,苏明远的轿子缓缓驶过东华门外的青石大道。透过轿帘,熟悉的京华景象一一映入眼帘——飞檐斗拱的店铺,络绎不绝的行人,还有那些他曾经无数次经过却从未真正留意的巷陌深处。
三年了。三年前他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离开这里,如今再度归来,心境却已判若两人。
轿子停在一处雅致的客栈前,苏明远下了轿,深深吸了一口京城的空气。依然是那熟悉的味道——胭脂水粉、酒肉香气、还有隐约的檀香,但他已不再是那个为着前程患得患失的年轻举人。如今的他,是带着一方政绩、享有声誉的地方官员。
明远兄!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客栈内传来。
苏明远转身,见到一个身着深青袍服的中年男子快步走来,正是昔日同窗赵文卿。三年不见,赵文卿已是员外郎的身份,眉宇间多了几分官场的老练,但见到故友时的笑容依然真挚。
文卿兄,别来无恙?苏明远拱手相迎,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在这个人情冷暖变化莫测的官场,能有一个推心置腹的老友,实在难得。
好,好得很!赵文卿上下打量着苏明远,看你这气色,在下县治理得不错吧?我可听说了不少你的政绩传闻。
两人进入客栈雅间,小厮奉上香茗。苏明远细细观察着赵文卿,发现这位昔日的书友确实变化不小。说话间眼神时不时地扫视四周,选词用句也比从前谨慎了许多。这让他意识到,在京城这个政治中心,即便是老友相聚,也难以完全摆脱那种无形的戒备。
明远兄此番入京,可是因为那位郑大人的传召?赵文卿压低声音问道,同时用茶盏轻敲桌面,这是他们在太学时约定的暗号,表示接下来的话题需要谨慎对待。
苏明远心中一凛。他原以为郑大人传召他入京述职是一桩寻常公事,但从赵文卿的神态来看,此事似乎另有深意。
正是。不过文卿兄似乎对此事颇为关注?苏明远也压低了声音,同时在心中快速分析着各种可能性。现代人的逻辑思维此时发挥了作用——如果一个普通的述职会引起朝中官员的关注,那么背后必然有更复杂的政治因素。
赵文卿四下看了看,确认无人偷听后,才缓缓开口:兄弟,朝中近来可不太平。新党旧党之争愈演愈烈,而你这次入京的时机……恰好撞在了风口浪尖上。
苏明远的心跳加快了。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对北宋的党争历史有一定了解,但亲身置于其中时,那种政治风险的切身感受才真正降临。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不再是一个置身事外的地方官,而是即将被卷入朝廷政治斗争的棋子。
何以见得?苏明远故作平静地问道,内心却开始快速盘算。他需要更多信息来判断自己的处境。
最近朝中正在讨论一项重要的财政改革政策。赵文卿的声音更低了,据说是要改革赋税征收的方式,涉及到各地的具体执行。而你在下县推行的那些创新举措,恰好与这项政策的理念不谋而合。
苏明远暗自吃惊。他在地方任职期间确实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那些措施很多都借鉴了现代的管理理念,没想到竟然与朝廷的政策方向产生了呼应。这既是机遇,也可能是陷阱。
不瞒兄长,赵文卿继续说道,郑大人虽然以文章着称,但在朝中的政治立场并不模糊。他是改革派的重要人物。而你此次被召入京,很可能就是为了支持即将到来的政策辩论。
苏明远心中的现代人开始分析形势:如果郑大人确实属于改革派,那么自己被召入京很可能是为了作为改革的实践者来为政策背书。这意味着自己将不可避免地被贴上政治标签,卷入党争之中。
那保守派那边是什么态度?苏明远试探性地问道。
赵文卿苦笑一声:什么态度?自然是竭力反对。他们认为祖宗成法不可轻改,你那些创新举措在他们眼中就是离经叛道。已经有人在私下里说你是名为创新,实为败坏
这句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苏明远头上。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地方的那些改革尝试,在这个时代的政治生态中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路线问题了。
那兄长以为,我此次入京应当如何自处?苏明远决定直接向这位在京城浸淫多年的老友请教。
赵文卿沉思良久,才道:明远兄,你还记得我们在太学时读过的《中庸》吗?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在朝堂之上,有时候最重要的不是立场正确,而是把握分寸。
这番话让苏明远陷入深思。现代人的思维模式让他习惯于追求效率和结果,但在这个时代,政治的艺术似乎更在于平衡和妥协。
具体而言呢?苏明远继续追问。
据我观察,赵文卿压低声音,郑大人召你入京,一方面确实欣赏你的才能,另一方面也需要你的地方实践来支撑他的政策主张。但是,他停顿了一下,你也要防备被过度利用。在朝堂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苏明远点头表示理解,但内心却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感受。作为一个现代人,他习惯于相对直接的政治表达方式,但在这个时代,似乎每句话都需要在多个层面上进行解读。
还有一事需要提醒兄长,赵文卿继续说道,最近朝中有传言说,皇上对财政问题颇为关注,甚至亲自过问了一些地方的税收情况。你在下县的政绩如果传到御前,未必全是好事。
为何?苏明远有些困惑。
因为树大招风。赵文卿的眼中闪过一丝担忧,皇上关注,意味着各方势力都会关注。支持你的人会期望你能为他们的政策背书,反对你的人则会寻找你的破绽。而你,他看着苏明远,恐怕很难再置身事外了。
这番话让苏明远内心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原本以为自己只是一个带着现代知识的穿越者,可以在这个时代相对超脱地生活。但现在看来,他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这个时代政治游戏的参与者。
窗外,夕阳西下,京城的暮色中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威严。苏明远望着窗外的景色,内心的三个自我再次开始对话:现代的理性主义者在分析政治风险,初来古代的理想主义者在为可能的政治参与感到兴奋,而正在成型的古代官员则在考虑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生存和发展。
文卿兄,苏明远最终开口,你在朝中这几年,可有什么为官之道传授于我?
赵文卿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说道:明远兄,你我都是读书人出身,原本都有着匡时济世的理想。但在这朝堂之上,我学到的第一课就是:有时候保持理想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会在现实中妥协。
这句话在苏明远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曾经以为自己可以用现代的知识和理念来改变这个时代,但现在他开始明白,真正的改变需要的不仅仅是理念,更需要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生存的智慧。
不过,赵文卿话锋一转,明远兄也不必过分担忧。你在地方的政绩确实出色,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而且,他神秘地笑了笑,我听说有人已经开始关注你了。
什么人?苏明远立即警觉起来。
一位很有分量的人。赵文卿没有直接回答,不过这个消息我也是道听途说,不敢确定。总之,明远兄此次入京,恐怕比你想象的要重要得多。
夜色渐深,两人的谈话也接近尾声。当赵文卿起身告辞时,他在门口回头对苏明远说道:明远兄,无论如何,记住一点:在朝堂上,永远不要让人完全看透你的底牌。
送走了赵文卿,苏明远独自一人坐在客栈房间里,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窗外的京城夜色中,点点灯火如繁星般散布,每一盏灯火背后都有着复杂的人情世故和政治考量。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即将面对的不再是地方的简单治理问题,而是朝廷政治的深水区。在这里,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每一句话都可能被多重解读,每一个盟友都可能转为敌人。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的知识背景确实给了他某种优势,但同时也可能成为包袱。他需要学会如何在保持自己理念的同时,在这个时代的政治框架内生存和发展。
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意识到知不可忽骤得这句话的深层含义。真正的智慧不是简单地应用现代知识,而是要在深刻理解这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基础上,找到推动变革的可行路径。
月光透过窗纸,在房间里投下斑驳的影子。苏明远知道,明天见到郑大人时,他将面对的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需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在变革与妥协之间找到智慧,在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之间做出选择。
而这一切,都将从明天的那次会面开始。
苏明远轻叹一声,起身走到窗前。京城的夜色深沉如海,而他知道,自己即将被卷入这片政治海洋的深处。无论是福是祸,他都必须学会在其中游泳,而不是被波涛吞没。
此刻,远方传来更鼓声,提醒着这座帝都中的每一个人:时间在流逝,变化在孕育,而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知不可忽骤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