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浓,池水中的倒影也变得模糊起来。苏明远感到李汝弼抛出的问题正在步步逼近某个核心,而自己的每一个回答都在被仔细评估着。
若涉及朝中重臣...苏明远斟酌着措辞,内心的现代政治学知识与古代官场智慧在激烈碰撞,下官以为,此时更需慎重。既不能因人废法,也不能鲁莽行事。或可先从周边着手,收集确凿证据,再寻找合适时机和方式处理。
李汝弼的目光依然注视着池水,但苏明远能感受到对方正在仔细品味自己的回答。这种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氛围,让他想起了现代政治学教授讲述的那些幕后博弈案例。
合适时机...李汝弼若有所思地重复着这四个字,苏学士可知,什么是合适的时机?
这是一个陷阱。苏明远几乎立刻意识到这一点。如果自己回答得过于具体,可能会暴露某种政治立场或者野心;如果回答得过于模糊,又可能被认为缺乏政治敏感度。
下官以为,苏明远缓缓开口,时机之妙,在于多方因素的汇聚。既要考虑朝廷大局,也要顾及民心向背;既要评估各方力量对比,也要掌握具体事证。更重要的是,要确保行动的结果有利于朝廷和百姓,而非仅仅出于个人恩怨。
李汝弼终于将目光转向苏明远,那双老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名状的光芒:苏学士年纪轻轻,竟有如此通达的见解,实在难得。
老大人过誉。苏明远谦逊回应,但心中却在思考着对方这番话的真实含义。是真的赞赏,还是另有深意?
池水中突然跃起一条锦鲤,溅起几朵水花,打破了沉静的氛围。李汝弼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提醒了什么,话锋一转:老朽久居京城,深知朝堂之复杂。苏学士初入中枢,不知可曾注意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请老大人指教。苏明远保持着恭敬的姿态,内心却在猜测对方要引向什么方向。
比如说,李汝弼的语调变得更加平缓,仿佛只是在闲聊,朝中诸公对于某些政策的态度,往往表里不一。台面上慷慨激昂地支持,私下里却可能另有考虑。
这是在暗示什么?苏明远的现代政治敏感度让他嗅到了某种危险的气息。李汝弼这是在试探自己对朝中某些人物的看法吗?
下官资历尚浅,不敢妄议朝中诸公。苏明远选择了最保险的回答,但下官以为,为政者有公心私心并存,实属人之常情。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约束,使其公心胜过私心。
李汝弼微微一笑:苏学士果然谨慎。不过,老朽想问的是,若苏学士发现自己的顶头上司,在某项重要政策上阳奉阴违,暗中破坏,苏学士会如何处理?
这个问题更加尖锐和具体,几乎是在逼迫苏明远表态。苏明远感到自己正站在一个政治选择的十字路口,每一个回答都可能带来深远的影响。
他深吸了一口气,现代人的理性思维开始全速运转。这种情况在现代政治中并不罕见,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忠诚、原则和自保。但在宋代的政治环境中,这种选择可能更加复杂和危险。
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处境。苏明远最终开口,下官以为,首先要确认事实,避免因误解而做出错误判断。其次,若确有其事,应当先尝试私下劝说,或许那位上司只是有所顾虑或误解。若劝说无效,则要考虑通过其他途径反映情况,但要确保方式得当,既维护大局,也保护自身。
李汝弼静静听完,然后问道:若是那位上司不仅不听劝说,反而对苏学士有所防范,甚至可能加以打击报复,又当如何?
这个问题的锋芒已经毫不掩饰。苏明远意识到,李汝弼正在通过假设的情境,深入探查自己的道德底线、政治勇气和生存智慧。
若到了这个地步,苏明远沉思良久才回答,下官以为已经不是简单的政策分歧,而是涉及根本的是非对错。此时虽然危险,但为了朝廷大义和百姓福祉,即使承担风险也要坚持原则。当然,方式方法仍需慎重考虑,既要有勇气,也要有智慧。
李汝弼深深地看了苏明远一眼,然后缓缓点头:苏学士的回答,让老朽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这句话中蕴含着什么?是赞赏还是警告?苏明远无法确定,但他感到气氛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夜色已经完全降临,池塘边的灯笼开始发出温暖的光芒。远处传来郑府下人准备晚膳的声音,提醒着时间的流逝。但李汝弼显然还没有结束这场对话的意思。
苏学士可知,老朽为何要与你谈这些?李汝弼忽然直接问道。
苏明远心中一紧,知道关键时刻已经到来。他必须小心应对,既不能显得过于天真,也不能表现得过于世故。
下官不敢揣测老大人的用意,但感受到了老大人的关心和提点。苏明远诚恳地回答,若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大人指正。
李汝弼轻笑一声:苏学士真的不知道吗?
这个反问让苏明远更加紧张。他感到自己正在接受某种测试,而这个测试的结果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政治前途。但他依然选择保持谨慎:下官确实不敢妄自猜测。
李汝弼站起身来,走到池边,背对着苏明远:老朽今年已经六十有三,在朝为官三十余载,见过太多的起起伏伏。有些人才华横溢却不知进退,最终身败名裂;有些人虽然才能平平,却因为懂得分寸而能平安终老。
这番话让苏明远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李汝弼是在暗示什么?是在警告自己要小心谨慎吗?
更有些人,李汝弼继续说道,表面上聪明过人,实际上却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他人手中的棋子而不自知。
苏明远的心中警铃大作。这是在暗示自己可能已经被某些人盯上了吗?还是在暗示自己目前的处境有什么他不知道的危险?
老大人的话,下官当深思。苏明远站起身来,恭敬地回应。
李汝弼转过身来,在夜色和灯火的映衬下,他的面容显得更加深沉:苏学士聪明过人,想必能理解老朽的意思。有些事情,说得太明白反而不好。
这句话让苏明远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紧张。他意识到这场看似随意的对话,实际上充满了复杂的政治暗示和警告。但具体是什么,他还无法完全理解。
正在这时,远处传来郑府管家的声音:老爷,晚膳已备好,是否现在用膳?
李汝弼看了看天色,对苏明远说道:时候不早了,苏学士也该回府了。今日与苏学士的谈话,让老朽颇有收获。
下官也深受启发。苏明远回答,但心中却充满了困惑和不安。
两人一起走向府门,一路上再也没有深入的对话,只是偶尔谈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但苏明远能感受到,李汝弼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停顿,都似乎在传达着某种信息。
在府门前,李汝弼突然停下脚步,对苏明远说:苏学士,老朽想起一句古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望苏学士能时常想起这句话。
说完,李汝弼转身进入府内,留下苏明远一人站在府门前,望着他消失的背影,心中涌起千万种疑问...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知不可忽骤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