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京城的街道上已是车马如流。苏明远坐在轿中,手中紧握着厚厚一叠文书——那是他在地方任职期间的详细记录,每一页都浸透着汗水与心血。距离那个月圆之夜的神秘约定已经过去了数日,但李汝弼的警告依然在他心中回响。
轿子缓缓驶向皇城,苏明远透过轿帘观察着街上的行人。现代人的敏锐让他注意到,今日街上的官员格外之多,许多熟悉的面孔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显然,今日的朝会非比寻常。
少爷,前面就是宣德门了。书童王安在轿外轻声提醒。
苏明远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今日他要正式向朝廷汇报地方任职情况,这不仅是例行公事,更是一次政治考验。李汝弼的暗示让他意识到,朝中已有人开始关注自己,而今日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政治前程。
下了轿子,苏明远随着官员们的队伍缓缓进入宫门。熟悉的宫墙、威严的守卫、庄严的仪仗,一切都让他想起了初次进宫面圣的情景。但此时的心境已截然不同——当初的紧张忐忑,如今已化作审慎的自信。
苏学士!
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苏明远回头,见是同期进士出身的赵文昭正快步走来。此人如今在户部任职,算是苏明远的老相识。
赵兄!苏明远拱手相迎,今日也要述职?
赵文昭点点头,神色间略显紧张:听说今日圣上要亲自听取地方官员的述职报告,朝中重臣皆会到场。兄台在地方颇有政声,想必胸有成竹。
不敢当,只是尽力而为罢了。苏明远谦逊回应,但内心却在思索赵文昭话中的信息。皇帝亲自听取,重臣到场,这意味着今日的述职远比想象中重要。
两人一边交谈,一边随着队伍进入太和殿。偌大的殿宇中已经聚集了不少官员,按照品级高低依次站立。苏明远环顾四周,果然看到了许多朝中重要人物——有他熟悉的开明派大臣,也有从未直接接触过的保守派元老。
诸位同仁,一位内侍走到殿中央,高声宣布,今日圣上将亲自听取各位地方官员的述职报告。述职顺序按照任职时间长短排列,每人限时一炷香,务必言简意赅。
苏明远心中一紧。限时一炷香,这意味着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既要汇报成绩,又要应对可能的质疑。这对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他悄悄观察着殿中的官员们,试图从他们的神色中读出一些信息。有些人显然信心满满,有些人则面露忧色。而那些朝中重臣,大多神色平静,让人无法猜测他们的想法。
苏明远。
突然,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身旁响起。苏明远转头,见是一位约五十岁的官员,面容严肃,双目炯炯有神。
在下正是,不知这位大人是?苏明远拱手行礼。
户部侍郎张景。来人简短地报了名号,听说苏学士在地方推行了一些新政,颇有成效?
张景!苏明远心中一凛。他记得这个名字——张景是朝中着名的保守派人物,向来反对任何形式的改革创新。他主动搭话,绝非善意。
不敢当,只是在前人基础上略作改进,谈不上新政。苏明远谨慎回应。
张景微微一笑,但那笑容中没有丝毫温暖:改进?听说苏学士设立了义学,减免了某些赋税,这在朝廷看来可不算是小事。
这话听起来像是夸奖,但语调中的冷意让苏明远明白,这是在暗示自己的做法可能有越权之嫌。
下官所为皆在职权范围内,且事先都有详细申报。苏明远不卑不亢地回应,至于效果如何,自有数据说话。
数据?张景眼中闪过一丝不屑,治理百姓岂能仅凭数据?祖宗之法传承千年,自有其道理。
周围的几位官员都听到了这番对话,有人投来关注的目光。苏明远意识到,这是张景在公开向自己发难,试图在述职之前就给自己施加压力。
张大人所言极是,苏明远平静回应,下官也深知祖宗之法的珍贵。但正如《大学》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不违背根本原则的前提下,适当的完善和改进应该是被允许的。
张景的脸色微微一变,显然没想到苏明远会如此从容地应对,而且还引用经典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引经据典倒是有些本事,张景冷笑一声,只是不知道一会儿述职时,苏学士还能否如此镇定。
说完,张景转身离去,留下苏明远站在原地思索。这次交锋虽然简短,但已经让他清楚地感受到了即将面临的挑战。张景的态度代表了朝中保守派的立场,而自己在地方的改革措施显然已经引起了他们的警惕。
苏兄,刚才那是张景张大人吧?赵文昭凑过来,压低声音问道。
苏明远点点头:正是。
听说他对你在地方的作为颇有微词,今日只怕会发难。赵文昭提醒道,张大人在朝中影响力不小,你要小心应对。
多谢提醒。苏明远感激地看了赵文昭一眼。
正在这时,殿外传来钟鸣声,内侍高声宣布:圣驾到!
所有官员立即肃立,苏明远也赶紧整理仪容,准备迎接皇帝的到来。但他的内心却并不平静——现代政治学的知识告诉他,今日的述职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工作汇报,而是一场复杂的政治博弈。
皇帝在侍从的簇拥下缓缓步入大殿,龙袍金光闪闪,威严不可侵犯。所有官员齐声山呼万岁,声音在宏伟的殿宇中回荡。
众爱卿平身。皇帝的声音低沉威严,今日召集诸位,是要听取地方政务的汇报。朕希望听到的是实话,不要有任何隐瞒或粉饰。
苏明远偷偷抬头看了一眼龙座上的皇帝,心中不由得想起了那次私下觐见的情景。皇帝依然是那样威严,但苏明远感到自己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当初的敬畏恐惧,到如今的尊重而不失自信。
首先述职的是...内侍开始宣读名单。
苏明远静静等待着,心中回顾着自己准备的述职内容。他决定采用一种平衡的策略——既要如实汇报自己的政绩,也要坦陈存在的问题;既要展现自己的能力,也要表现出适当的谦逊。
最重要的是,他要准备应对来自保守派的质疑和挑战。张景刚才的态度已经表明,今日的述职不会一帆风顺。
第一位述职的是一位来自江南的知州,汇报的内容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皇帝听得很认真,偶尔会提出一些问题,但总体气氛还算平和。
第二位、第三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明远注意到朝中大臣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些人专心听取汇报,有些人则在暗中交流眼神。政治的暗流在这庄严的殿堂中悄然涌动。
下一位,苏明远。
终于轮到了自己。苏明远深吸一口气,缓步走向殿中央。他能感受到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自己,其中有善意的,也有敌意的。
臣苏明远,参见陛下。他恭敬地行礼,声音清晰而有力。
苏爱卿,朕听说你在地方颇有建树,今日就来听听你的汇报吧。皇帝的语调中带着一丝期待。
苏明远缓缓起身,目光扫过殿中的官员们,最后停留在张景身上。他看到对方正用一种审视的眼神看着自己,仿佛在等待着他犯错的机会。
但苏明远并不畏惧。经过地方历练和李汝弼的点拨,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入官场的青涩书生。他要用事实说话,用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
启奏陛下,苏明远开口了,声音在大殿中清晰回响,臣在地方任职期间...
然而,正当他准备详细汇报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起:且慢!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声音的来源——正是户部侍郎张景。他缓步走出班列,面色严肃地看着苏明远。
臣有话要说。张景向皇帝拱手。
皇帝微微皱眉:张爱卿有何话说?
启奏陛下,张景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臣听说苏明远在地方任职期间,擅自改变赋税制度,私设学校,这些做法是否符合朝廷制度,还请陛下明察。
一石激起千层浪。张景的质疑让整个大殿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苏明远心中明白,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知不可忽骤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