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午门外,苏明远从觐见中走出,手中紧握着一卷黄绫诏书。刚才的召见虽然简短,但皇帝对他撰写的政策执行报告赞赏有加,这让他既感到欣慰,又隐隐察觉到更大的政治漩涡正在向他靠近。
苏员外郎!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苏明远回头,见一位五十许的官员正快步走来,此人身着紫袍,神态儒雅,正是他曾在朝堂上见过的杨尚书。
下官参见杨尚书。苏明远恭敬行礼。
杨砺,字孟升,官至尚书左仆射,是朝中德高望重的重臣。此人学问渊博,政治手腕老练,在朝野都有很高的声望。更重要的是,他一向以知人善任着称,许多后来的朝廷栋梁都曾得到过他的提携。
苏学士客气了。杨砺微笑着扶起苏明远,刚才听闻圣上对你的报告甚为嘉许,可喜可贺啊。
消息传得如此之快,让苏明远再次感受到朝堂信息网络的高效。不敢当,只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
杨砺上下打量着苏明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识,实在难得。老夫有个不情之请,不知苏学士可有空闲?
杨尚书请讲。苏明远心中一动,知道这位重臣主动搭话必有深意。
明日戌时,老夫在府中设一小宴,邀请几位文士雅聚,苏学士若不嫌弃,可否赏光一叙?杨砺的语气很客气,但苏明远能感受到这个邀请的分量。
现代政治敏感度让他立即意识到,这绝非普通的社交活动。杨砺作为朝中重臣,他的私人宴请往往承载着更深层的政治意义。能够受邀参加,既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也可能是某种政治试探。
能得杨尚书垂青,下官深感荣幸,定当准时赴约。苏明远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杨砺满意地点头,明日见面时,我们可以好好谈谈治国理政的心得。
送别杨砺后,苏明远走向自己的轿子,心中思绪万千。王安见他神色若有所思,小心翼翼地问道:少爷,刚才那位大人是?
尚书左仆射杨砺。苏明远简单回应,明晚他邀请我参加私宴。
王安虽然不太懂官场的复杂性,但也知道能被这样的大人物邀请意味着什么:恭喜少爷!这是好事啊!
是好事,也可能是挑战。苏明远望着车窗外的街景,在这种层级的聚会中,每一句话都可能有多重含义,每一个表态都可能影响政治前程。
回到府中,苏明远立即开始为明日的宴会做准备。他深知,这种场合不仅要展现学识才华,更要展现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作为一个拥有现代知识背景的人,他既有优势,也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首先是着装。他让王安准备了一套最好的朝服,既要体现对主人的尊重,又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过于华丽会显得张扬,过于朴素又可能被认为不够重视。
其次是话题准备。苏明远开始思考可能涉及的讨论内容。以杨砺的地位和学养,宴会讨论的话题可能涉及政务、文学、历史等多个方面。他需要准备一些既能展现才华又不会过于锋芒毕露的观点。
最重要的是心理准备。苏明远知道,这种聚会中会有各种不同政治立场和利益倾向的人物。他必须在保持自己独立立场的同时,避免得罪任何一方。这需要高超的社交技巧和政治智慧。
当晚,苏明远在书房中仔细研读了杨砺的相关资料。他发现这位尚书的政治立场相对温和,既不属于极端的改革派,也不是顽固的保守派,而是倾向于在稳定中求变革。这种立场与苏明远自己的政治理念有相通之处。
更重要的是,杨砺在朝中的人脉关系极为广泛,既与皇帝关系密切,也与各派官员都有良好关系。能够得到他的认可和支持,对苏明远的政治前程将有重大意义。
少爷,您明天准备如何应对?王安端来夜宵时询问道。
以诚待人,以智应变。苏明远放下手中的书籍,既要展现真实的自己,又要适应那个环境的要求。
王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虽然不理解这些政治细节,但能感受到苏明远对明天宴会的重视。
深夜时分,苏明远还在思考着明天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他的现代政治学知识告诉他,这种高层次的政治社交往往是正式政治活动的重要补充。在轻松的氛围中,人们更容易展现真实的想法,也更容易建立深层的信任关系。
但同时,这种场合也充满了政治陷阱。一个不慎的表态,一个不当的观点,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他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在展现才华的同时避免暴露弱点。
第二天一整天,苏明远都在正常处理度支司的工作,但心思已经部分转向了晚上的宴会。下午时分,钱若水找到他。
苏员外郎,听说杨尚书邀请您赴宴?钱若水的语气中带着羡慕和关切。
是的,钱郎中有什么建议吗?苏明远虚心询问。
钱若水沉思片刻,然后说道:杨尚书的聚会向来很有影响力,能够受邀的都是朝中的精英人士。这对您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但也要小心应对。
具体应该注意什么?苏明远问道。
首先,要展现您的才学和见识,但不要过于张扬。其次,要注意观察其他与会者的态度和立场,避免无意中得罪人。最重要的是,要让杨尚书看到您的价值和潜力。钱若水详细建议道。
这些建议都很实用。苏明远感激地点头:多谢钱郎中指点,我会谨记在心。
黄昏时分,苏明远开始做最后的准备。他精心梳洗打扮,穿上准备好的朝服,检查了随身携带的文房四宝。在古代的文人聚会中,即兴作诗赋文是常有的事,他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王安帮他整理衣冠时,忍不住称赞道:少爷今天特别精神,一定会给那些大人们留下好印象的。
希望如此。苏明远在铜镜中端详自己,满意地点点头。
当轿子在杨府门前停下时,苏明远看到已经有几顶官轿停在那里,显然已经有客人先到了。杨府的门第气势恢宏,但又不失文雅,体现了主人的身份和品味。
苏员外郎,老爷在花厅等候。杨府的管家恭敬地迎接,请随我来。
跟随管家穿过几道回廊,苏明远被引向府中的花厅。这里是一处精雅的庭院,假山流水,花木扶疏,正是文人雅集的理想场所。
花厅中已经有五六个人在交谈,苏明远一眼就认出了几位朝中重臣。除了主人杨砺,还有礼部侍郎王禹偃、太常寺卿陈尧叟等人,都是他之前在各种场合见过的开明派官员。
苏学士来了!杨砺起身相迎,诸位,这就是我常提到的才俊后辈苏明远。
众人纷纷起身相迎,苏明远一一行礼。他注意到,在场的人虽然都是高官,但气氛相当轻松,没有平时朝堂上的严肃感。
苏学士,久仰大名。王禹偃主动上前握手,听说你写的政策执行报告很精彩,连圣上都赞不绝口。
王大人过奖了,只是一些粗浅见解。苏明远谦逊回应。
不要谦虚,能让皇帝满意的报告可不多见。陈尧叟也加入了对话,我们都很好奇,你是如何分析那些复杂问题的。
苏明远意识到,这种看似随意的赞扬实际上是一种试探。他们想要了解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分析能力。
下官只是尝试从历史经验中寻找规律,然后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苏明远简要解释了自己的方法,历史往往会重演,但每次重演都有新的特点。
这个回答让在场的几位大臣眼前一亮。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当时是比较新颖的思路。
这个思路很有意思,杨砺点头赞许,我们今晚正好可以深入探讨一下。不过,先入座用餐,边吃边聊。
宴席设在花厅中央,菜肴精美但不奢华,体现了主人的品味。苏明远被安排在杨砺的右侧,这个位置既体现了对他的重视,也便于深入交流。
随着酒菜上桌,谈话也逐渐深入。苏明远发现,这些朝中重臣在私下场合的谈话比公开场合更加坦率和深刻。他们讨论的不仅是具体的政务问题,更涉及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和对改革方向的探索。
而他,即将在这样的谈话中展现自己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为自己的政治前程争取更多的支持和机遇...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知不可忽骤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