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朝时,苏明远明显感受到了朝堂上微妙的气氛变化。平日里和睦相处的同僚们,今天似乎都在暗中观察着彼此,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透露出政治倾向的信息。
朝会进行得比往常更加小心翼翼,每个人发言都格外谨慎。苏明远注意到,首辅大人确实显得有些疲惫,回答皇帝问题时也不如以往那样精神矍铄。
更值得注意的是,王文正和李德昭在讨论政务时,明显存在分歧。当涉及到边境防务问题时,李德昭主张加强军备,主动出击;而王文正则倾向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避免军事冲突。
这种分歧在以往也存在,但今天显得格外突出,仿佛两人都在通过政策辩论来展示自己的政治理念,为将来的权力争夺造势。
朝会结束后,苏明远正要离开,却被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明远,等一等。
回头一看,竟是自己的老师郑大人。这位文坛领袖、政治导师如今已是翰林院学士,在朝中德高望重。
学生见过老师。苏明远恭敬地行礼。
郑大人摆摆手:不必多礼。到我的书房去,有事要与你商量。
来到翰林院的书房,郑大人关上门,神情严肃地说道:明远,最近朝中风云变幻,你有什么想法?
苏明远谨慎地回答:学生愚钝,还请老师指点。
郑大人走到窗前,望着远山:为师从你初入京师就看着你成长,从一个青涩书生到如今的朝廷重臣,你的才华和品格我都很了解。
但是,郑大人转过身来,现在你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这个选择不仅关系到你的个人前途,也关系到你能否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苏明远心中一动,看来郑大人也知道了朝中的暗流涌动。
老师,您是说...
首辅即将致仕的消息,想必你已经听说了。郑大人直言不讳,王文正和李德昭都在争取支持,你必须做出选择。
苏明远点点头:确实有人来找过学生,但学生还在考虑中。
郑大人沉吟了一下:明远,以为师对你的了解,你内心应该更倾向于改革。但问题是,什么样的改革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苏明远仔细思考着自己的政治理念。
作为一个现代穿越者,他确实希望推动社会进步,但他也深深了解激进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历史上太多的改革失败,都是因为操之过急,不顾实际情况。
学生以为,改革是必要的,但应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苏明远谨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郑大人满意地点点头:这就对了。激进的改革往往容易引起反弹,最终功亏一篑。而过于保守又会错失良机,让问题越积越多。
那老师以为,学生应该如何选择?苏明远虚心求教。
郑大人走到书桌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因势利导,有所为有所不为。
明远,政治是一门平衡的艺术。你不能完全站在任何一边,但也不能完全中立。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既符合自己理念,又能最大化发挥作用的位置。
苏明远若有所悟:老师的意思是...
王文正虽然稳健,但可能过于保守,难有大的作为。李德昭虽然有魄力,但可能过于激进,容易出现问题。郑大人分析道,你需要的是在支持改革的同时,保持必要的独立性。
具体应该如何操作?
郑大人微笑着说道:表面上支持王文正,因为他胜算更大,而且你们的理念相对接近。但私下里,要与李德昭保持良好关系,毕竟改革需要有魄力的人来推动。
这个建议让苏明远眼前一亮。确实,不必完全站队,可以采取更灵活的策略。
更重要的是,郑大人继续说道,你要建立自己的政治基础。不能完全依赖任何人,要有自己的支持者和影响力。
如何建立自己的政治基础?苏明远虚心请教。
首先,继续你的改革实践。分级处理法只是开始,要在更多领域推行类似的改革,证明你的能力。
其次,培养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官员。他们将是你未来的政治资本。
最后,要与各个层面的人建立良好关系,包括皇室、朝臣、地方官员,甚至商人和学者。
郑大人的建议非常实用,让苏明远受益匪浅。
老师,那您认为皇上会倾向于谁?苏明远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郑大人沉思了一下:皇上的想法很难猜测,但从最近的一些迹象看,他可能更希望看到一个既有改革精神,又能维持稳定的人选。
也就是说,纯粹的保守派和激进派都不是最佳选择?
很有可能。皇上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在变革和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的人。郑大人意味深长地说道。
这个分析让苏明远有了新的思考。也许,真正的机会不在于简单的站队,而在于展现出一种更成熟、更平衡的政治智慧。
告别郑大人后,苏明远回到府中,立即召见刘先生商讨对策。
老师的建议很有道理,刘先生听完后说道,我们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那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操作?苏明远问道。
刘先生思考了一下:我建议分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表态支持王文正,但不要过于激进,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第二步,暗中与李德昭保持联系,探讨合作的可能性。毕竟改革需要各种力量的支持。
第三步,开始培养自己的政治团队,在各个部门安排一些志同道合的人。
苏明远觉得这个计划很好,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如何确保我们的行动不被发现?
这需要非常小心的操作,刘先生说道,表面上的支持要明确,但私下里的接触要隐秘。而且,我们要通过第三方来传递信息,避免直接接触。
当天下午,苏明远做出了决定。他让刘先生约见赵郎中,表示愿意支持王文正,但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苏大人终于想通了!赵郎中听到消息后非常高兴,王尚书一定会很欣慰的。
不过,苏明远说道,下官的支持不是无条件的。我希望王尚书理解,我支持的不是个人,而是政治理念。
赵郎中点头称是:这是自然。王尚书最看重的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还有一点,苏明远继续说道,我希望在支持王尚书的同时,能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毕竟,朝政需要不同的声音。
这个要求让赵郎中有些意外,但还是答应了:王尚书是个豁达的人,他会理解的。
与此同时,苏明远也通过一个中间人向李德昭传递了信息,表示虽然不能公开支持,但在改革理念上是认同的,希望将来能够合作。
李德昭通过同样的渠道回复:理解苏明远的选择,但改革的大门永远为志同道合者敞开。
这样的操作让苏明远在保持政治灵活性的同时,也避免了完全得罪任何一方。
但是,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几天后,一个意外的消息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
这天早朝时,首辅大人突然宣布:皇上决定暂不调整首辅人选,而是要先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政务改革实验,由几位副相分别负责不同的改革项目,根据实际效果再决定人事安排。
这个消息如同平地惊雷,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朝会结束后,苏明远心情复杂。这意味着权力争夺变得更加复杂,不再是简单的人事竞争,而是要通过实际的政绩来证明能力。
回到府中,刘先生也是一脸困惑:这下局面更复杂了。看来皇上是要通过实际工作来考察各位候选人。
苏明远沉思着说道:也许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机会。既然要看实际效果,那就正好发挥我们的优势。
您的意思是?
我们的改革经验和实际成果,正是这个时候需要的。苏明远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也许,真正的机会不在于站队,而在于展现能力。
这个变化让整个政治格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也让苏明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关键时刻,谁能拿出真正有效的改革成果,谁就能在未来的权力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知不可忽骤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