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侍郎案震动朝野,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刑部对刘侍郎及其党羽进行了严审,很快就查清了他们的种种罪行。除了伪造证据陷害李及,还牵扯出一系列贪腐案件——受贿、卖官、包庇等等。
皇帝震怒,下旨严惩。刘侍郎被判流放三千里,永不叙用;其余涉案官员,轻则革职,重则杖责入狱。
一时间,朝中保守派遭受重创,许多官员人人自危。
而改革派则士气大振。
这天,苏明远正在三司处理公务,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喧哗。
怎么回事?他皱眉问。
大人,是刘侍郎的家属来了。李安走进来,低声道,他们跪在门外,说是要见您。
见我?苏明远一愣,他们找我做什么?
说是要求您高抬贵手,放刘侍郎一马。
苏明远冷笑一声。这些人还真是找错了对象。刘侍郎的案子是皇帝亲自定的,他一个三司使,哪有权力更改?
告诉他们,此案已经定论,任何人都无权更改。让他们回去吧。
但那些人不肯走,一直跪在门外哭诉。
苏明远只好让人将他们请到偏厅,亲自接见。
刘侍郎的夫人是个四十来岁的妇人,带着两个孩子,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三人一见到苏明远,立即跪下磕头。
苏大人,求您救救我家老爷!刘夫人哭道,老爷虽然有错,但罪不至死。他这一去三千里,生死未卜。求您看在同僚的份上,向圣上求个情……
夫人请起。苏明远叹了口气,并非我不想帮,实在是无能为力。刘大人所犯之事,是欺君罔上、陷害忠良,这是死罪。圣上从轻发落,只是流放,已经是开恩了。
可是……可是……刘夫人泣不成声。
而且,刘大人在位多年,手握重权,家中必然积蓄丰厚。苏明远看着她,我听说,刘府光是田产就有数千亩,京中宅院三处,还有大量金银细软。即使刘大人流放了,夫人和公子们也不至于生活无着。
刘夫人和两个孩子闻言,都低下了头,不敢再说什么。
他们心里清楚,父亲这些年确实捞了不少钱,家中资产丰厚。只是现在父亲获罪,这些财产能保住多少,还是未知数。
夫人,我能给你们的建议是,好好守住家业,教育孩子,别再走父亲的老路。苏明远语重心长地说,刘大人这次获罪,就是因为不择手段、心术不正。你们若能引以为戒,将来未必不能东山再起。
多谢苏大人教诲。刘夫人擦了擦眼泪,带着两个孩子告辞了。
送走了刘家人,苏明远回到书房,却没有心情继续工作。
他想起了刚才那两个少年的眼神——有恐惧,有茫然,也有一丝怨恨。
他们大概觉得,是他害了他们的父亲吧。
但苏明远问心无愧。
他从头到尾,都没有主动陷害刘侍郎。是刘侍郎自己先起歹心,要陷害李及;是他自己伪造证据,触犯国法。
苏明远只是顺势而为,让真相大白于天下罢了。
这不是陷害,这是正义。
但他也明白,在那两个少年眼中,所谓正义不正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父亲被流放了,他们的家破碎了。
这就是政治斗争的残酷之处——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立场的不同。
正沉思间,门外又传来脚步声。
这次来的是王旦。
王相。苏明远起身相迎,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老夫是来恭喜你的。王旦笑道,这次刘侍郎案,办得漂亮。
王相过奖了。苏明远谦虚道,明远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别谦虚了。王旦在椅子上坐下,老夫在朝中这么多年,什么事看不出来?这次从举报到查案,每一步都恰到好处,时机把握得分毫不差。若说背后没有人运筹帷幄,老夫是不信的。
苏明远笑而不语。
王旦也不追问,转而说道:不过,老夫今天来,是想提醒你一件事。
请王相指教。
刘侍郎虽然倒了,但他在朝中经营多年,门生故吏众多。王旦正色道,这些人虽然暂时不敢妄动,但心中必然怀恨。你要小心,别让他们抓住把柄。
明远明白。
还有一点。王旦压低声音,这次你虽然除掉了刘侍郎,但也让其他人看到了你的手段。有些人会敬畏你,但也有些人会更加防备你。
王相的意思是……
物极必反。王旦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年纪轻轻就位列三司使,圣眷正隆,可谓春风得意。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谨慎。功高震主,自古以来都是大忌。
苏明远心中一凛。
王旦说得对。他现在确实太顺了——状元及第,升迁迅速,手握重权,而且每次都能化险为夷,甚至反败为胜。
这样的人,别说皇帝会忌惮,就连其他大臣也会心生防备。
王相的意思是,让我低调一些?
不只是低调。王旦道,老夫的意思是,你要学会示弱。偶尔吃点小亏,偶尔犯点小错,让别人觉得你也是人,也有弱点,也会失误。这样,大家才不会把你当成威胁。
苏明远沉思片刻,点了点头:多谢王相指点,明远受教了。
记住老夫的话。王旦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是个聪明人,但有时候,太聪明了也不是好事。
送走王旦后,苏明远一个人在书房里坐了很久。
王旦的话,让他陷入了深思。
确实,他最近太顺了。
祭天大典圆满成功,刘侍郎的阴谋被他轻松破解,李及不仅没有受到伤害,反而升官了。而他自己,也从这次事件中获益良多——清除了最大的政治对手,巩固了改革派的力量。
从外人看来,他简直就是天之骄子,无往不利。
但这样真的好吗?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如果他继续这样顺风顺水,早晚会引起皇帝的猜忌,引起其他大臣的敌视。
到时候,树敌太多,即使他再有能力,也难以应对。
王旦的建议是对的——要学会示弱,要学会吃亏。
只有让别人觉得他也有弱点,也会失败,才不会把他当成威胁。
但这谈何容易?
让他故意犯错?故意失败?
这和他的性格完全相悖。
他从小到大,从现代到古代,一直都是力求完美,追求成功。现在要他故意失败,简直比登天还难。
但他也明白,这是必要的。
在这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有时候,失败也是一种智慧。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
夜色已深,京城万家灯火渐次熄灭。
远处的皇宫,灯火通明,如同一个巨大的怪兽,静静地蹲伏在黑暗中。
那里,住着大宋最有权势的人——皇帝。
那个人,可以让他飞黄腾达,也可以让他万劫不复。
苏明远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要更加小心,更加谨慎。
他不仅要和政敌斗,还要防着皇帝的猜忌。
这是一场更加复杂、更加危险的博弈。
但他别无选择。
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只能继续走下去。
窗外,寒风呼啸。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五更了。
天快亮了。
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而苏明远,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几天后的一次朝会上,发生了一件小事。
户部的一份报告中,有一处数字出现了差错。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还是被礼部的官员当场指出。
苏大人,这里的数字似乎有误。那位官员客气地说。
苏明远看了看,发现确实算错了一个位数。这种低级错误,以他的能力,本不应该犯。
但他没有辩解,而是坦然承认:确实是我的疏忽。多谢纠正,回去后我立即修改。
那位官员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苏明远会如此爽快地承认错误。
其他官员也有些意外。以往的苏明远,做事一向滴水不漏,很少出错。今天这是怎么了?
只有王旦,坐在一旁,嘴角浮起一丝笑意。
他知道,苏明远听进去了他的建议。
这个年轻人,确实聪明。
散朝后,好几个官员都主动来和苏明远攀谈,语气比以往友善了许多。
以前他们对苏明远,总是敬畏多于亲近,觉得这个年轻人太过完美,让人有些不敢接近。
现在见他也会犯错,也会有疏漏,反而觉得亲切了许多。
苏大人也是人嘛,偶尔出点小错很正常。
就是就是,我们谁还没犯过错呢?
听着这些话,苏明远心中感慨。
原来,示弱真的有用。
一个小小的错误,反而拉近了他和其他官员的距离。
这就是政治的艺术——不是永远正确,而是恰到好处。
回到府中,他将这几天的经历写成一篇札记,锁进了书箱。
这是他给自己的提醒,也是对这段经历的总结。
从赵友深夜来访,到暗中布局破解阴谋,再到学会示弱——这一系列的事件,让他的政治智慧又上了一个台阶。
他开始真正理解,什么叫做大智若愚,什么叫做以退为进。
权力的游戏,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但他已经学会了规则,掌握了技巧。
前路虽然还会有风险,但他已经有了应对的能力。
窗外,冬日的阳光照进来,暖洋洋的。
苏明远坐在书案前,提笔写下几个字:
知不可忽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这是他给自己的警醒。
权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踏实积累,步步为营。
而理想的实现,注定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自己最终能走多远。
但至少现在,他还在坚持,还在努力。
这就够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知不可忽骤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