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神都风起
潞州案尘埃初定,安民告示张贴,减免赋税的消息如同春风般迅速吹遍了潞州城乡,百姓奔走相告,额手称庆,笼罩已久的愁云惨雾渐渐消散。然而,狄仁杰深知,地方的平息只是开始,真正的惊涛骇浪必将涌向神都中枢。
那份由曾泰起草、附有如山铁证的奏章,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被心腹内卫星夜兼程送往洛阳。几乎在同一时间,蔚州方向的信鸽也已携着噩耗,飞入了左威卫节度使武懿宗的府邸。
神都洛阳,王府内,武懿宗捏着那份来自潞州的密报,肥硕的脸上横肉抽搐,冷汗涔涔而下。他猛地将密报拍在桌上,玉杯震落在地,摔得粉碎。
“废物!崔亮赵荣举这两个废物!还有王魁那帮蠢材!竟然全栽在了狄仁杰手里!”他低吼着,声音因恐惧而嘶哑,“老君渡…老君渡的人马也被一锅端了!狄仁杰…他这是要赶尽杀绝!”
堂下几名心腹将领和幕僚亦是面色凝重。一人小心翼翼道:“节帅,如今铁证落入狄仁杰之手,恐怕不日便会直达天听。我们需早做打算…”
“打算?还能如何打算!”武懿宗烦躁地踱步,“狄仁杰手持金牌,如朕亲临!他查到的那些东西,足够我们掉十次脑袋!”
另一名幕僚眼中闪过狠厉之色:“节帅,为今之计,唯有…先下手为强!在狄仁杰的奏章抵达前,我们抢先上书,反告狄仁杰!”
“反告?”武懿宗停下脚步,“告他什么?”
“就告他勾结潞州贪官,诬陷边镇忠良,意图裁撤边军,动摇国本!”那幕僚阴恻恻地道,“我们可在朝中发动关系,联名上奏,众口铄金!陛下即便不信,也会心生疑虑,至少能拖延时间,为我们转圜争取机会!”
武懿宗眼睛一亮,如同抓住救命稻草:“好!此计大妙!立刻去办!重金打点,让御史台、门下省我们的人,全都动起来!还有宫里的几位娘娘、得力的宦官,也都要打点到!一定要把水搅浑!”
武氏一族在朝中经营多年,树大根深,党羽众多。随着武懿宗的指令,一股强大的暗流迅速在神都官场涌动起来。
次日,太极殿常朝。气氛明显与往日不同。几位御史言官率先发难,措辞激烈,弹劾河东道黜置使狄仁杰滥用职权、罗织罪名、屈打成招、勾结地方、诬陷边镇大将武懿宗,所言凿凿,仿佛亲眼所见。
紧接着,又有几位官员出列附议,言辞或激烈或“恳切”,中心思想皆是指责狄仁杰办案不公,有损朝廷威信,动摇边军之心,请求陛下召回狄仁杰,另派公正大臣复查。
龙椅之上,武则天面无表情地听着,凤目微垂,无人能窥知其内心想法。她只是淡淡地让内侍将弹劾奏章全部收下,并未当场表态。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类似的弹劾奏章竟如雪片般飞入宫中,参与其中的官员品级也越来越高。朝野上下,一时间流言四起,关于狄仁杰“倚老卖老”、“排除异己”、“意图不轨”的谣言悄然传播。
这股风潮来得如此迅猛而集中,明眼人都看得出背后必有强大的推手。
皇宫深处,长生殿内。
武则天将一摞弹劾狄仁杰的奏章扔在御案上,发出一声冷哼:“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武懿宗这帮人,倒是狗急跳墙了。”
侍立一旁的上官婉儿轻声道:“陛下圣明。狄公忠心体国,刚正不阿,岂是此等宵小所能诋毁。只是…如今朝议汹汹,恐对狄公不利。”
武则天目光深邃:“朕自然信得过怀英。但他此番触动的是武家根基,那些人岂会善罢甘休。朕若强行压下,反显得偏私,亦会让怀英成为众矢之的。”
她沉吟片刻,道:“婉儿,你如何看待此事?”
上官婉儿思忖道:“臣妾以为,武懿宗等人如此急切反扑,正说明其心虚胆怯,惧怕狄公所获之铁证。陛下不妨暂且隐忍,待狄公奏章一到,一切自有公论。在此期间,或可…冷眼旁观,让那些跳梁小丑再多表演片刻,也好让陛下看清,这朝堂之上,究竟有多少人心怀鬼胎。”
武则天微微颔首:“不错。朕也正有此意。让他们跳,跳得越高,摔得越重。”她眼中闪过一丝帝王的冷厉,“正好借此机会,看看朕这朝堂,有多少是国之栋梁,有多少是蛀虫硕鼠!”
于是,女皇陛下对连日来的弹劾风波,保持了耐人寻味的沉默。既不斥责,也不采纳,只是将奏章留中不发。
这种态度,反而助长了武氏一党的气焰,以为陛下对狄仁杰已生疑窦,更加卖力地攻讦狄仁杰,甚至开始有人暗中串联,准备在狄仁杰回京时发动更激烈的行动。
神都的空气,仿佛暴风雨前的闷热,压抑而紧张。
就在这诡异的气氛中,狄仁杰那份凝聚了潞州无数血泪和罪证的奏章,终于送达了皇宫,经由上官婉儿,直接呈送到了武则天的御案之上。
武则天屏退左右,独自在灯下翻阅着那厚厚的奏章。越是翻阅,她的脸色越是阴沉,凤目之中的寒意几乎能冻结空气。账目之混乱,贪墨之巨,手段之卑劣,牵连之广,尤其是武懿宗竟敢私调军队、截杀钦差,无一不触犯着她的逆鳞!
“好…好一个武懿宗!好一个国之蛀虫!”她猛地合上奏章,胸膛微微起伏,“朕念在同族,予你高官厚禄,镇守边陲,你便是如此报答朕的信任?!”
她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怒火,目光落在奏章末尾狄仁杰那力透纸背的签名和那句“伏乞陛下圣裁,以正国法,以安民心”之上。
沉默良久,她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怀英啊怀英,你总是给朕出难题…”她低声自语,语气复杂,“但这一次,朕,不会再姑息了。”
她转身,声音恢复了一贯的冷静与威严:“婉儿。”
“臣妾在。”上官婉儿应声而入。
“传旨:召狄仁杰即刻还朝。所有潞州案一干人犯、证物,一并押解入京。着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预做准备,朕要亲审此案!”
“是!”
“另,”武则天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传朕口谕给千牛卫大将军,即日起,严密监控武懿宗在京师府邸,及其所有亲信官员府邸,无朕手谕,任何人不得离京!”
“臣妾遵旨!”上官婉儿心中一震,陛下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旨意迅速传出。召狄仁杰回朝的旨意以及监控武氏府邸的密令,如同两道无声的惊雷,瞬间劈开了神都沉闷的政治空气。
所有之前上蹿下跳、弹劾狄仁杰的官员,顿时傻了眼,如同被掐住脖子的鸭子,再也发不出半点声音。他们终于意识到,陛下从未怀疑过狄仁杰,之前的沉默,只是在等待最终的证据,并…引蛇出洞!
武懿宗在府中接到消息,如遭五雷轰顶,彻底瘫软在地。他知道,完了,这次是真的完了。
神都的风向,一夜之间彻底逆转。
而此刻,仍在潞州处理善后事宜的狄仁杰,接到了陛下的召还圣旨。他并无意外,只是平静地吩咐曾泰、李元芳等人准备行装,押解人犯证物,启程返京。
“大人,神都此刻,怕是已风高浪急。”李元芳有些担忧道。朝中的风波,他们已有耳闻。
狄仁杰微微一笑,抚须道:“风高浪急,方能涤荡尘埃。元芳,准备一下,我们回京。这场官司,还没打完呢。”
他知道,返回神都,并非结束,而是另一场更为凶险的较量的开始。但他心怀坦荡,手握实证,无所畏惧。
帝国的马车,载着沉甸甸的罪证和一群心怀鬼胎的人,向着风暴中心的神都洛阳,缓缓驶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神探狄仁杰第五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