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韬带来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涌动的深潭,在狄仁杰心中激起千层浪。
北方?老朋友?王爷?
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指向的可能性令人不寒而栗。若北方边患与朝中谋逆勾结,里应外合,其危害将远超太平公主一党的内部作乱。
狄仁杰立刻意识到,必须尽快厘清这“北方”究竟所指为何。他安抚沈韬好生休养,随即与李元芳回到书房,摊开了巨大的大唐疆域图。
“元芳,你看,”狄仁杰的手指沿着北部边疆划过,“自西向东,突厥余部、契丹、奚族,乃至营州、幽州等地,皆有可能。而能被称为‘王爷’,且有心插手皇位更迭的……”
李元芳目光锐利,接口道:“大人,您是说……那些被陛下迁居东都、看似安分守己的李唐宗室诸王?”
狄仁杰缓缓点头,面色凝重:“不错。太宗、高宗子孙,封王者众。陛下登基以来,对他们或安抚,或监控,虽保其富贵,却削其实权,难免有人心存怨望,念念不忘复辟李唐。太平公主乃高宗之女,她若起事,确能吸引部分宗室支持。但听沈韬所言,‘王爷的承诺’,似乎这王爷的地位和能量,犹在太平公主之上,或是平起平坐的合作关系。”
“会是梁王武三思吗?他虽姓武,但向来与李唐宗室和一些边将往来密切。”李元芳提出一种可能。
狄仁杰沉吟道:“武三思……确有嫌疑。他野心勃勃,左右逢源。但此事牵扯北方边患,他一个洛阳的亲王,手是否能伸得那么长,还需证据。当务之急,是查明北方动向,以及核实是哪位‘王爷’在兴风作浪。”
就在这时,管家又来禀报,称宫中内侍前来传旨,宣狄仁杰即刻入宫见驾。
狄仁杰心知,必然是武则天看到了他呈上的那些涉及广泛的密信后,有了新的决断或是发现了更惊人的内情。
紫宸殿内,气氛比清晨时分更为肃杀。武则天屏退了左右,只留上官婉儿在一旁侍奉记录。御案上,除了狄仁杰带回来的密信,还多了几封显然是刚送到的边关急报。
“狄卿,你来得正好。”武则天将一份急报推到狄仁杰面前,“看看这个。”
狄仁杰接过一看,是幽州都督府发来的密奏,言及近来契丹部落异动频繁,几个大部落首领往来密切,似有联合之势,边境哨探发现有小股不明身份的汉人频繁出入契丹王帐,形迹可疑。
“幽州……契丹……”狄仁杰心中一动,这与沈韬所说的“北方”隐隐吻合。
“还有这个,”武则天又拿起另一份密信副本,正是狄仁杰缴获的,“这信中提到的‘塞北良驹将至’,‘龙庭风起助威’,原先不解其意,如今结合边报来看,恐怕指的就是契丹骑兵将在起事时南下呼应!”
武则天的眼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里通外国,祸乱江山!此辈之罪,罄竹难书!狄卿,太平一党在朝中的党羽,朕已命人按名单缉拿。但这北方之患,边关之危,朕思来想去,非你亲自去一趟,不能查明真相,防患于未然!”
狄仁杰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图,躬身道:“陛下之意,是让臣前往幽州?”
“不错!”武则天斩钉截铁,“朕授你河北道巡察大使,持尚方宝剑,总揽幽州等地军政,有临机专断之权!明面上,是巡查边备,安抚地方,暗地里,给朕彻查与契丹勾结的内奸,尤其是那个所谓的‘王爷’!朕倒要看看,是谁敢把朕的江山,当作他们交易的筹码!”
“臣,领旨!”狄仁杰深知责任重大,这已不仅仅是查案,更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军国大事。
“李元芳勇武过人,心细如发,此次依旧为你副手,统率护卫,协查案情。”武则天补充道,随即又看向上官婉儿,“婉儿,拟旨,着吏部、兵部即刻办理关防文书,一应所需,皆需配合狄阁老。”
“奴婢遵旨。”上官婉儿恭敬应答。
离开皇宫,狄仁杰感到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的沉重。朝中的清洗由武则天亲自坐镇,虽会掀起波澜,但尚在可控之内。而北方边关,情况错综复杂,军政交织,胡汉杂处,又有内奸暗藏,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大战,后果不堪设想。
回到府中,狄仁杰即刻召集李元芳及几名核心僚属,安排出行事宜。他决定轻车简从,以巡查边备的名义悄然出发,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元芳,此次北行,非同小可。敌暗我明,处处杀机。你我要格外小心。”狄仁杰叮嘱道。
李元芳抱拳,目光坚定:“大人放心,末将定护大人周全,纵是龙潭虎穴,也闯它一闯!”
当夜,狄仁杰府邸灯火通明,众人忙碌准备。而神都洛阳的夜空下,因大规模缉拿而带来的紧张与恐惧,正在权贵阶层中无声蔓延。与此同时,一匹快马带着最新的密令,冲出洛阳,向着北方疾驰而去,或许,是去向某个隐藏极深的“王爷”报信。
山雨欲来风满楼。狄仁杰的北上,注定将揭开一场更大阴谋的序幕。前方的幽州,等待他的不仅是边塞的风沙,更有深不见底的权谋陷阱与血腥杀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神探狄仁杰第五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