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姜老匠人的佐证和更为详尽的“地下脉络推测图”,狄仁杰决定开始进行初步的地面勘查。为避免打草惊蛇,他并未大张旗鼓,依旧是“怀先生”带着子侄仆从的装扮,只是此行目的,从问诊变成了看似随意的“散步访古”。
这一日,他们再次来到安喜坊。根据地图标示,结合姜老匠人模糊的记忆和坊间老人的零星口述,他们锁定了几个最有可能存在古暗渠“窨口”或其它地下入口的区域。
第一处,位于安喜坊东南角,靠近坊墙的一片相对荒僻的杂草地。据一位在此居住多年的老丈回忆,他幼时曾见过此地有一个被石板覆盖的“窟窿”,大人严禁孩童靠近,后来不知何时就被彻底填平了。
李元芳与张环、李朗借着清理杂草的由头,用铁钎在那片区域小心探查。果然,在一处泥土明显较为松软的地方,铁钎下探不到三尺,便碰到了坚硬的、人工修砌的石壁边缘。扒开浮土,可见一块边缘已有些风化的厚重青石板,严丝合缝地嵌在地面,其形制与姜老匠人描述的旧式窨口盖板极为相似。
“先生,这里确有一处封死的入口。”李元芳低声禀报。
狄仁杰上前查看,点了点头,并未下令开启:“标记下来。此处过于显眼,且封死多年,强行开启动静太大。”
他们又来到第二处可疑地点,位于坊内一条死胡同的尽头,紧挨着一户人家的后墙根。此处地面与周围无异,但根据地图标示,正下方应是一条分支暗渠的转折点。如燕心思细腻,发现那户人家后墙的墙基处,有几块砖石的色泽与周围略有差异,缝隙间的灰浆也显得较新,像是后期修补过。
“叔父,您看这里。”如燕指着那处修补痕迹,“若从此处向内挖掘,或许能避开主窨口,直接进入旁边的分支渠道。”
狄仁杰仔细察看后,认可了如燕的判断:“此处更为隐蔽,可作为备选。”
接着,他们又勘查了地图上标记的另外两三处地点,有的已被民房完全覆盖,有的则因年代久远、地貌变迁,难以确定具体位置。
最后,他们来到了位于安喜坊深处,靠近薛老实家,也是那龟甲符号上被特殊标记(圆圈内套波浪纹)的地点。这里是一片小小的废弃园圃,属于一户早已搬离多年的人家,园内杂草丛生,中央有一口以石板半掩的枯井,井口比薛老实家那口要稍大一些。
“地图标示,此处应是那条‘青龙渠’的一个较大节点,或者……是一个重要的出入口。”狄仁杰环视四周,此处相对僻静,被废弃的园圃和周围的树木环绕,是个不易被察觉的地方。
李元芳上前,移开井口的石板,一股带着土腥味的凉气从井下涌出。他探头望去,井壁由青砖垒砌,向下深不见底,井壁一侧,隐约可见一个黑黢黢的横向洞口,与在翰墨斋库房下发现的密道入口颇为相似,只是规模更大。
“大人,井下有横向洞口,似与地图所示暗渠相连。”
狄仁杰走到井边,仔细观察井壁和那个洞口。洞口边缘粗糙,但有人工开凿的痕迹,大小可容一人弯腰通过。他沉吟片刻,道:“从此处入手,或许最为直接。元芳,你下去初步探查一下,只探明洞口附近数丈内的情况即可,切记小心,若有不对,立刻撤回。”
“是!”李元芳毫不迟疑,取出随身携带的绳索,固定在井口一棵老树上,另一头系在腰间,便敏捷地滑入井中。
等待的时间仿佛格外漫长。井上之人皆屏息凝神,留意着井下的动静和周围的环境。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功夫,井下传来李元芳的声音,带着些许回响:“大人,洞口内是一条人工开凿的甬道,高约一人,宽可容两人并行,地面有流水冲刷的痕迹,但如今已干涸。向前行进约十丈,甬道转向,深处漆黑,不知通向何方。空气尚可流通,但气味陈腐。”
狄仁杰闻言,心中稍定。至少证明这条通道确实存在,并且部分地段尚可通行。
“上来吧,元芳。今日探查到此为止。”
李元芳依言返回地面,身上沾了些许井壁的湿泥。
“看来,这口枯井,便是通往那地下网络的钥匙孔之一了。”狄仁杰望着那幽深的井口,缓缓道,“只是,锁孔已找到,门后的世界究竟是何模样,还需从长计议。”
返回狄府后,狄仁杰结合今日勘查结果,在地图上做了更精确的标注。
“入口已确认,接下来,便是要考虑如何安全地进入探查了。”狄仁杰对众人道,“地下情况不明,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结构坍塌、毒气、积水,甚至……可能盘踞其中的未知生物或……人。”
他看向李元芳:“元芳,你负责准备探查所需的物资:足够的绳索、照明(特制的防风油灯及火把)、防身的兵器、以及一些试探前方道路的长杆、探测有无毒气的活物(如鸟雀)。”
“是!”
“如燕,你心思缜密,负责拟定一份详细的探查章程,包括人员分组、联络信号、应急方案等。”
“明白,叔父。”
“张环、李朗,你二人继续负责外围警戒,确保我们行动时,不会被外界干扰或察觉。”
“是!”
一场深入神都地下的探险,已然箭在弦上。狄仁杰知道,这绝非儿戏,每一步都需谨慎规划。那幽暗的甬道深处,等待他们的或许是尘封的历史,或许是惊人的秘密,也或许是致命的危险。但无论如何,探寻真相的脚步,不会因前方的未知而却步。地下的迷宫,正等待着它的第一批“访客”。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神探狄仁杰第五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