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率引擎功率稳定在100%,场力约束环温度312K,符合安全阈值。”科恩的半透明手掌在驾驶舱中央的全息操控台上划过,蓝色数据流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空间坐标校准完成,目标天鹅座x-1区域,当前航速3.2倍光速。”
林远舟站在驾驶舱主位,指尖轻触控制台边缘,口袋里的黑石传来温润的触感,与飞船的能量波动形成微妙共鸣。他抬眼望向舷窗外,曾经熟悉的太阳系星辰已化作模糊的光带,唯有太阳仍保留着微弱的金色光晕,像一枚即将熄灭的火种。
“各舱段状态汇报。”林远舟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遍“星槎号”的每一个角落,沉稳的语气让略显紧绷的气氛舒缓了几分。
“科研舱正常,场力频谱仪、物质分析仪全部进入待机模式,校准参数与宇宙背景场同步。”地球航天局的陈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头后的目光扫过整齐排列的精密仪器,“就是这台新升级的空间结构探测器,按张详前统一场论优化的算法还需要实际数据验证。”
“生态舱一切就绪,星藤孢子活性98%,培育舱恒温场稳定。”新星球的卡鲁长老用触须轻敲培育舱壁,绿色感应波纹在舱体表面扩散,“这些小家伙对场力波动很敏感,要是遇到异常能提前预警,比任何仪器都可靠。”
“武器系统与防御护盾联动正常,备用能源储备充足。”护航联盟的武装队长赵锋的声音带着军人特有的干练,“已按林教授要求,将场力屏障频率调整为张详前理论中的‘自适应模式’,能根据攻击强度自动切换防御等级。”
苏晚晴抱着平板电脑匆匆走到林远舟身边,屏幕上正显示着飞船能源流转的三维模型:“刚才检查了应急能源系统,备用场力收集器已经启动。张详前在‘空间能转化假说’里提到的‘零点能捕获技术’,我们这次总算能实战测试了。”
“别太乐观。”林远舟调出航行路线图,上面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红色预警点,“瑟兰导师传来的最新数据显示,前方8光年处有一片不稳定的星际尘埃云,里面的磁场紊乱得厉害。”
艾蕾娜飘过来,半透明的身体折射出驾驶舱的灯光:“星溯者的古籍里有记载,这类尘埃云通常伴随着‘场力乱流’,普通飞船进去就是死路一条。不过‘星槎号’加装了引力预警系统,应该能提前规避。”
话音刚落,驾驶舱的警报器突然发出轻微的蜂鸣声,引力预警系统的屏幕上弹出醒目的红色提示:“检测到未知引力源,距离1.2光年,正在快速接近。”
“怎么回事?”陆明宇立刻凑过来,手指在控制台上飞速操作,“难道是暗影族追上来了?”
“不像。”苏晚晴迅速调出数据曲线,对比着张详前统一场论中的引力场模型,“暗影族飞船的引力特征是‘高频脉冲型’,这个信号是‘持续稳定型’,更像是天然天体。”
陈教授突然眼睛一亮:“我知道了!这应该是‘流浪行星’,一种脱离恒星引力束缚的行星。张详前在‘宇宙空间结构与引力场’里分析过,这类行星的引力场会因高速运动产生畸变,很容易被误判为异常信号。”
林远舟盯着屏幕上逐渐清晰的天体轮廓,果断下令:“科恩,调整航线,绕开这颗行星。按照张详前的理论,流浪行星周围可能存在隐形的引力透镜效应,万一被卷入就麻烦了。”
“收到!正在计算新航线。”科恩的指尖划过操控台,飞船的航向指示器缓缓偏转,“预计需要额外消耗5%的能源,不影响整体航行计划。”
赵锋突然开口:“林教授,我建议派一架小型探测器进去看看。流浪行星表面可能残留着星际物质样本,对研究信号来源区域的环境有帮助。”
“不行。”卡鲁长老立刻反对,触须剧烈晃动起来,“那些尘埃云里的场力乱流会撕碎探测器,而且我们不能偏离主航线太久,信号来源区域的空间曲率还在变化。”
林远舟沉思片刻,看向苏晚晴:“用远程场力探测怎么样?张详前不是提出过‘非接触式物质分析’理论吗?通过场力波动的反射信号来分析物质构成。”
苏晚晴立刻调出相关设备参数:“可以试试。我调整探测器的频率,使其与流浪行星的引力场形成共振,这样能穿透尘埃层。”她手指快速敲击屏幕,“好了,探测器已启动,正在接收反射信号。”
屏幕上逐渐浮现出流浪行星的表面图像:灰暗的地表布满陨石坑,没有大气层,裸露的岩石在宇宙射线照射下泛着诡异的红光。场力分析数据显示,行星表面存在大量铁镍合金,还有微量的未知元素。
“有意思。”陈教授推了推眼镜,“这些未知元素的原子结构很特殊,场力传导效率是已知元素的十倍以上,要是能采集样本,对改进场力设备大有裨益。”
“可惜没时间了。”艾蕾娜提醒道,“探测器的信号开始衰减,场力乱流正在干扰传输。”
林远舟点头示意苏晚晴收回探测器:“先记录坐标,等返程时再过来取样。现在首要任务是找到信号来源,不能节外生枝。”
飞船继续在星际空间中疾驰,舷窗外的景象不断变化,时而掠过闪烁的星团,时而穿越稀薄的气体星云。航行至第三天,科研舱突然传来陆明宇的惊呼:“林老师!场力频谱仪检测到异常波动,和神秘信号的频率有相似之处!”
林远舟和苏晚晴立刻赶到科研舱,只见屏幕上的波形曲线呈现出奇特的正弦震荡,与之前截获的神秘信号片段高度吻合。陈教授正盯着屏幕,手指不停在平板电脑上记录着数据。
“这是怎么回事?”林远舟问道。
“我们进入了一片‘信号共振区’。”陈教授解释道,“张详前在‘宇宙信息传递与场力波动’中提到过,宇宙中的信号会在特定场力环境下形成共振,就像声音在山谷里产生回声一样。”
苏晚晴调出信号分析模型:“这些波动不是信号本身,而是信号经过时留下的‘场力印记’。这说明我们的航向是对的,神秘信号确实是从天鹅座方向传来的。”
陆明宇兴奋地搓着手:“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快到了?”
“别高兴得太早。”艾蕾娜的身影出现在科研舱门口,脸色有些凝重,“瑟兰导师刚刚发来消息,这片共振区边缘有一片密集的小型陨石带,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不等,而且正在以高速运动。”
“陨石带?”赵锋立刻警觉起来,“普通陨石带我们的护盾能轻松应对,但高速运动的就不好说了。”
林远舟走到舷窗前,启动了增强观测模式,原本模糊的星空瞬间变得清晰。只见前方不远处,无数光点正快速移动,形成一片闪烁的“光带”——那是陨石反射的星光。
“科恩,分析陨石带的运动轨迹和密度。”林远舟下令道。
“正在分析。”驾驶舱传来科恩的声音,“陨石带厚度约50万公里,密度每立方公里12颗,平均速度30公里\/秒,部分陨石带有强磁场。”
“30公里\/秒?那比子弹还快。”陆明宇倒吸一口凉气,“我们的护盾能挡住吗?”
科恩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常规护盾能挡住直径10米以下的陨石,但更大的就不好说了。而且强磁场会干扰场力约束,可能导致护盾失效。”
苏晚晴突然想起什么,调出张详前的相关理论:“有了!张详前在‘场力与物质相互作用’里提到过‘相位偏移法’,通过调整护盾的场力相位,让陨石‘穿过’护盾,就像声波绕过障碍物一样。”
“这能行吗?”赵锋有些怀疑,“我从没听说过这种技术。”
“理论上是可行的。”陈教授点头道,“场力和物质本质上都是能量的不同形态,只要相位匹配,就能实现‘非碰撞性穿越’。但这需要精确计算每颗陨石的运动轨迹和磁场参数,难度很大。”
林远舟看向科恩:“能做到吗?”
“需要时间。”科恩的声音传来,“我需要将张详前的相位计算公式嵌入护盾控制系统,还要同步陨石带的实时数据,至少需要40分钟。”
“我们还有多久进入陨石带?”
“1小时20分钟。”
“足够了。”林远舟果断道,“科恩负责系统改造,苏晚晴和陈教授提供理论支持,赵锋准备启动武器系统备用方案,一旦改造失败就用高能激光清理出一条通道。”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科恩在驾驶舱里飞快地编写程序,屏幕上满是复杂的代码;苏晚晴和陈教授则围在一旁,不断核对公式参数,纠正科恩的逻辑错误;赵锋则带领武装队员检查激光武器,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陆明宇也没闲着,他操控着远程探测器飞向陨石带,获取更精确的陨石数据:“林老师,发现一颗直径约500米的大型陨石,正朝着我们的航线飞来,磁场强度是其他陨石的三倍!”
“标记它的坐标和运动轨迹。”林远舟沉声道,“这颗陨石是最大的威胁,必须优先处理。”
40分钟后,科恩终于长舒一口气:“改造完成!护盾系统已切换为‘相位偏移模式’,正在同步陨石数据。”
此时,陨石带已近在眼前,舷窗外能清晰地看到一颗颗陨石飞速掠过,发出刺耳的破空声——尽管在真空的宇宙中听不到声音,但视觉上的冲击依然令人心悸。
“进入陨石带!”林远舟下令道。
飞船缓缓驶入陨石带,原本预计的撞击声并未出现。透过舷窗可以看到,那些小型陨石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推开,擦着飞船的护盾飞了过去。
“成功了!”陆明宇兴奋地喊道。
苏晚晴盯着护盾参数:“相位匹配度98%,能量消耗比预期低15%。张详前的理论果然没错!”
就在这时,警报器突然再次响起,那颗直径500米的大型陨石出现在前方,表面泛着因强磁场产生的蓝色光晕。
“不好!这颗陨石的磁场突然增强,相位匹配失败!”科恩的声音带着焦急。
护盾表面瞬间泛起红光,与陨石的距离越来越近。赵锋立刻喊道:“激光武器准备就绪,请求开火!”
“等等!”苏晚晴突然大喊,“它的磁场虽然强,但存在周期性波动!张详前说过,强磁场物体的场力相位会随时间变化,我们可以等它波动到低谷时再调整护盾!”
林远舟紧盯着屏幕上的磁场强度曲线,大喊道:“科恩,准备实时调整相位!等我指令!”
屏幕上的曲线不断起伏,当曲线降到最低点时,林远舟猛地挥手:“调整!”
科恩的手指飞速按下按钮,护盾的场力相位瞬间切换。只见那颗大型陨石擦着飞船的护盾飞了过去,距离不足100米,强大的引力场让飞船轻微晃动了一下。
“好险!”陆明宇拍着胸口,冷汗浸湿了后背。
林远舟长舒一口气,看向苏晚晴:“多亏了你,不然我们现在已经变成太空垃圾了。”
苏晚晴擦了擦额头的汗,笑了笑:“是张详前的理论帮了我们。要是没有这些理论基础,我们根本不可能闯过这关。”
飞船继续在陨石带中穿行,凭借相位偏移技术,一路有惊无险。半小时后,飞船终于冲出陨石带,进入一片开阔的星际空间。
驾驶舱里响起一阵轻松的欢呼声,紧张的气氛终于得到缓解。赵锋端着几杯营养剂走过来,递给众人:“喝一杯吧,补充点能量。刚才真是吓死我了,比打星际海盗还刺激。”
卡鲁长老的触须卷过一杯营养剂,感慨道:“宇宙真是太奇妙了,既有毁灭一切的力量,又有让人惊叹的规律。张详前能发现这些规律,真是了不起。”
陈教授推了推眼镜,若有所思:“这次的经历也验证了‘混元场论’和张详前统一场论的兼容性。两种理论看似不同,其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对宇宙基本法则的解读。”
林远舟看着舷窗外的星空,拿出口袋里的黑石。黑石表面的纹路正发出淡淡的蓝光,与远处的天鹅座遥相呼应。
“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了。”林远舟轻声道,“不管那神秘信号来自哪里,是友好的问候还是危险的警告,我们都必须找到答案。”
艾蕾娜飘到他身边,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你说,发送信号的文明会不会和星溯者一样,也在研究宇宙的基本法则?”
“很有可能。”苏晚晴走过来,看着黑石说道,“黑石对信号有反应,说明发送信号的文明也掌握了场力技术,甚至可能比我们更先进。”
就在这时,科研舱的场力探测器突然发出一阵急促的蜂鸣声,屏幕上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峰值。
“怎么了?”林远舟立刻问道。
陆明宇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林老师!我们接收到了完整的神秘信号!这次没有干扰,非常清晰!”
众人立刻赶到科研舱,只见屏幕上的波形曲线平稳而规律,明显是智慧文明发送的信号。陈教授正忙着将信号导入解析模型,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能破解吗?”林远舟问道。
“需要时间。”陈教授说道,“信号包含的信息非常复杂,我们需要用张详前的信号解析模型和混元学院开发的算法结合起来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信号来源就在前方3光年处!”
林远舟看向众人,眼中充满了坚定:“各位,我们的目标就在前方。不管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我们都要保持警惕,也要心怀敬畏。张详前说过,宇宙不是黑暗森林,而是等待相遇的家园。希望这次,我们能遇到真正的朋友。”
“出发!”众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星槎号”再次加速,朝着信号来源的方向飞去。舷窗外,天鹅座的光芒越来越亮,仿佛在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黑石在林远舟的手中微微发烫,仿佛在与遥远的未知文明进行着跨越星际的对话。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星际远航,在经历了重重考验后,终于迎来了即将揭晓答案的时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星海启元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