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门铃准时响起。周谨引进来一位穿着专业运动服、身材精干的中年男人,提着一个硕大的器械包。他就是陈医生推荐的资深复健师,姓周。
“顾先生,您好,我是周复健师。”男人声音洪亮,笑容爽朗,带着一股能感染人的活力,“陈医生已经把您的情况详细跟我沟通过了,接下来一段时间,由我负责您的居家康复训练。”
顾怀笙坐在客厅沙发上,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他打量着这位复健师,对方眼神锐利,动作干练,一看便是经验丰富之人。
周复健师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进入工作状态。他先让顾怀笙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仔细观察着他的姿势、发力方式和表情变化,然后又用手精准地按压检查了他背部关键肌群的紧张程度和伤口周围的状况。
“嗯,基础比预想的要好,核心力量有初步恢复,但深层稳定肌群还很弱,代偿现象明显。”周复健师一边检查,一边快速做出判断,“而且您长时间保持坐姿处理公务,斜方肌和竖脊肌过度紧张,这会加重背部负担,不利于恢复。”
他的诊断一针见血,与顾怀笙自身的感受完全吻合。
“那我们开始今天的训练。”周复健师从器械包里拿出几个不同阻力的弹力带、一个瑜伽球和一些小工具,“今天主要以激活深层肌肉、改善肌肉失衡和恢复神经控制为主,强度不会太大,但需要您绝对专注。”
训练在客厅宽敞的地毯上进行。周复健师的教学清晰严格,每一个动作都要求精准到位,对发力部位、呼吸节奏都有明确要求。
“顾先生,注意呼吸,不要憋气!感受腹部向内收,对,不是胸口!”
“这个动作幅度很小,关键是控制,想象用腰腹的力量把骨盆轻轻抬起来一点点,对,非常棒!”
“肩膀放松!不要用脖子代偿!力量集中在后背中下段!”
顾怀笙沉默地执行着指令。这些动作看似简单,但对于他而言却异常艰难。肌肉的无力感、神经控制的迟钝、以及伤口区域的牵拉感,让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都充满了挑战。汗水很快从他额角渗出,呼吸也变得粗重。
周复健师目光如炬,不断纠正着他的细微错误,语气不容置疑:“停!这里发力不对,重新来!我们要的是质量,不是数量!”
顾怀笙抿紧唇,没有丝毫不耐,按照要求重新开始。他的专注力高度集中,全部心神都用在感知和控制那不听使唤的身体上。
周谨站在一旁,看着老板在复健师近乎严苛的要求下,一次次重复着那些枯燥而痛苦的动作,心中感慨。这比在医院的复健更加具有针对性,也更能暴露问题。
训练中途休息时,顾怀笙靠在沙发扶手上,脸色苍白,背后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周复健师递给他一杯功能饮料,语气缓和了些:“感觉怎么样?强度能接受吗?”
顾怀笙接过饮料,喝了一口,才沙哑地开口:“……可以。”
周复健师笑了笑:“您是我见过意志力最强的客户之一。但康复急不得,尤其是您这种程度的损伤,必须循序渐进。接下来,我会把一些简单的拉伸和激活动作教给您,您在工作间隙,每隔一小时就要起来活动五到十分钟,绝对不能久坐。”
他又拿出一个本子,开始详细记录今天的训练情况和顾怀笙的身体反应:“我们会根据您的恢复进度,每周调整训练计划。另外,营养和睡眠至关重要,必须保证。”
整个训练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结束时,顾怀笙感到一种混合着极度疲惫和奇异舒畅的感觉。身体的酸痛无处不在,但那种被精准“唤醒”和“梳理”过的感觉,又带来了一丝轻松。
周复健师收拾好器械,最后叮嘱道:“顾先生,康复是一个主动的过程,需要您百分之百的配合和耐心。有任何不适,随时联系我。”
送走复健师,公寓里重新安静下来。
顾怀笙缓缓走到落地窗前,望着下方的城市。阳光炽烈,但他背后被汗水浸湿的地方却感到一丝凉意。
身体的战场,从医院转移到了家中,战斗依旧在继续。只是,这一次他有了更专业的“武器”和“战术”。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依旧有些颤抖的双手。
路还很长。
但他已经清晰地看到了方向,并且,有了走下去的具体方法。
这或许就是专业的意义——将模糊的痛苦和挣扎,转化为清晰的路径和可执行的步骤。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书房。疼痛和疲惫依旧,但眼底深处,却多了一份面对漫长康复之路的、沉静的笃定。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明珠映夜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