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得功太了解关外那些八旗兵的可怕了。
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骑射无双,更兼战术狡猾多变,极擅捕捉战机,尤以野战冲阵、侧翼突袭为能事。若真如太子所假设,在李自成与吴三桂杀得两败俱伤、人困马乏之时,这样一支如狼似虎的生力军突然杀入……
那场面,根本不是战斗,将是一场单方面的、血腥的屠杀。
光是想想,就让黄得功不寒而栗,头皮发麻!
黄得功猛地抱拳,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充满对危险本能的敬畏:“殿下…殿下如此假设,虽看似骇人听闻,然,末将细思之下,以为确有极大可能。”
顿了顿,黄得功解释道,“尤其昨日按锦衣卫最新情报,关外满、蒙、汉八旗确有向沈阳中卫一线大规模集结调动、举行会盟的迹象。辎重粮草汇集,绝非寻常。”
“可见,鞑子已然嗅到血腥,按捺不住,蠢蠢欲动。其野心,绝不仅仅是劫掠边关那么简单,恐有倾巢南下、问鼎中原之志。”
黄得功眼神锐利,仿佛穿透舆图直抵关外,继续说道:“不过,殿下,按末将对鞑子,尤其是对那多尔衮的了解,此獠用兵,最是狡诈诡谲,深谙兵法虚实之道,喜出奇兵,惯用迂回。”
略微沉思,黄得功判断道,“多尔衮未必会老老实实从山海关一线而来,与吴三桂硬碰硬,或直接闯入李、吴的混战泥潭,而极有可能是……”
说着,黄得功猛地转身,大手在舆图上划过,手指重重地点在了京师北部、长城防线的一连串关隘——蓟州、平谷、密云一线。
“多尔衮极有可能,会——”
在舆图上划拉着,黄得功解释道,“会绕过山海关正面重兵,取道蒙古科尔沁等部草场,从大安口、龙井关、洪山口、墙子岭等防御相对薄弱的隘口破关而入。”
黄得功继续在舆图勾勒着,“然后沿着这条路线,经密云、怀柔、顺义,疾驰而下,直插京师北郊。”
“如此一来,既可避开山海关吴三桂的锋芒,又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绕过所有主力兵团,直扑我华夏腹心最柔软之地,此方为其最擅长的战术,历史上屡试不爽。”
朱慈烺听着黄得功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心中赞叹不已。这位老将果然经验老到,眼光毒辣,对敌人的了解深入骨髓。
作为穿越者,朱慈烺知道,其实历史上,多尔衮最初的计划正是如此!
若非吴三桂冲冠一怒、主动献关,清军主力根本不会走山海关,明朝末年之情势,或将完全不一样。
朱慈烺重重地点点头,语气沉凝如水:“黄都督所虑,深谋远虑,切中要害。此路,确为鞑子南下之捷径,犹如一柄悬于京师顶上的利剑,不可不防。必须在我军计划中,充分考虑此一变数。”
堂内气氛再次变得凝重无比,甚至比刚才更加压抑。
原本看似清晰诱人的北伐蓝图,因为关外鞑子这个巨大而恐怖的变数陡然介入,瞬间变得错综复杂,凶险万分,前途莫测。
仿佛一片平静的水潭表面下,隐藏着无数致命的暗流。
朱慈烺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扫过那舆图,手指无意识地在方桌上敲击着,发出笃笃的轻响,似是在计算着每一步的得失与风险。
片刻后,朱慈烺猛地抬起头,眼中犹豫、权衡尽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破釜沉舟的决绝。
朱慈烺重重一掌拍在案上,震得茶盏乱跳,笔架摇晃,声音如同金铁交鸣,斩钉截铁:
“诸位,现情势已明,利弊已晰。风险固然巨大,然机遇更是千古难逢!”
扫视众人,朱慈烺详细分析道,“其一,李自成贼子大军主力不日即将倾巢而出,京师空虚,此乃天赐之良机,绝无仅有。”
“孤以为,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时机稍纵即逝,不容错失,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朱慈烺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面孔,最终坚定看向舆图,用厚重的语气对着众人说道:
“故而,孤意已决!”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心脏砰砰狂跳,目光死死锁定在朱慈烺身上,等待着他那最终的决定,那将决定他们以及千万人命运的号令。
朱慈烺深吸一口气,像是要将所有的勇气都吸入胸中,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宣告最后的决定,每一个字都如战鼓擂响:
“孤决意:立刻整备兵马,秘密——要绝对秘密地,在三日内,备齐所需船只、粮草、军械、火药,做好全军登船,沿运河秘密北上,直抵通州码头的万全准备。”
扫视一圈众人,朱慈烺说道:
“雷霆一击,光复神京!诸位,对此决议,可有异议?”
静,死一般的寂静,仿佛连时间都凝固了。
尽管已有预感,但当太子亲口说出这孤注一掷的战略决策时,所有人还是感到一阵窒息,血液仿佛瞬间冲上头顶,又瞬间冰凉。
北上,直扑京师!
在李自成和鞑子这两头巨兽即将猛烈碰撞的夹缝之中,火中取栗,虎口拔牙。
这其中的风险,大到无法想象。
一旦消息泄露,李自成只需带大军回援,便能将北伐大军堵死在运河之上;
一旦时机把握稍有偏差,过早或过晚,都可能直面敌军主力,或错失良机;
一旦内应出现问题,东直门未能如期打开,大军顿兵坚城之下,后果不堪设想;
一旦关外鞑子提前破关,或是迅速结束山海关战事南下……
这八万大军,乃至太子本人,都可能陷入四面楚歌、万劫不复之地。
在座的众人,包括最为激进的常延龄,此刻都感到喉咙发干,手心冒汗,后背冰凉。
他们并非怕死,而是肩上的责任太重,太子的安危,大明的国运,天下的期望,几乎都系于此举一线。
然而,正如朱慈烺所说,天予弗取,反受其咎!风险的另一面,是巨大的机遇。
若不趁此良机搏一把,待北方战事尘埃落定,无论最终是李自成、吴三桂还是鞑子胜出,整合了北方力量后,挟胜利之威南下而来,偏安一隅的济宁,真的能抵挡得住吗?
届时,才是真正的绝望,再无翻身之日!
沉默并未持续太久。
常延龄猛地一咬牙,眼中闪过决绝,第一个单膝跪地,抱拳低吼,声震屋瓦:“殿下,末将信您。干他娘的,富贵险中求,中兴大业更是如此。”
“如此良机,若不敢把握,岂不是暴殄天物,枉为男儿?末将愿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万死不辞!”
有了带头的,黄得功也不再犹豫,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顾虑压入心底,目光变坚定,重重抱拳:“殿下决断,魄力惊天,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末将附议,愿率前军府将士,为殿下前驱,刀山火海,绝不退缩!”
“臣等附议。”
“末将附议。”
邱祖德、史可法、许文昌、赵啸天等人纷纷躬身表态,意志统一。
这一刻,所有的疑虑,都被巨大的机遇、太子的决心以及身为臣子的责任感所压倒,整个核心层的意志,高度统一了起来。
“好。”朱慈烺见无人反对,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豪气顿生,“既然诸位同心,君臣一体,此事便定下了。”
朱慈烺重重表态,“望我等同心协力,共创不世之功!”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