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玉把那张布条递过来的时候,陈墨正站在阴山主控室的青铜望管前。他接过布条,扫了一眼上面的字迹——“突厥船”。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多余的笔画。
他把布条折好,放进腰牌夹层。动作很稳,手指没有抖。
外面传来齿轮咬合的声音,是蒸汽机在预热。胡万三靠在铁箱边,右手转动着翡翠扳指,左手已经按在了控制阀上。他的右眼蒙着黑布,但左眼盯着沙盘上的三条红线,看得极准。
“阴山、泉州、波斯湾。”他低声说,“三地联动,锅炉压力必须同步。差一点,系统就会自锁。”
苏婉娘站在信标船阵列图前,指尖划过几艘标记为“中继”的小船位置。她手腕上的翡翠算盘轻轻晃了一下,珠子发出一声脆响。
“第一段信号链已接通。”她说,“从泉州出发,经占城、真腊,到波斯湾浅滩,七艘船组成回路。时序误差不超过半刻钟。”
陈墨点头。“启动吧。”
胡万三深吸一口气,抬起左手,将鹰笛含进嘴里。他吹出一段音符——三短一长。声音不高,却顺着地下埋设的铜管一路传出去,直达千里之外的港口节点。
同一时间,泉州码头的蒸汽机开始轰鸣。锅炉盖缓缓闭合,工人们退到安全区。一名工匠盯着压力表,等到指针接近红线时,猛地拉下开关。
波斯湾那边静了几息。
然后,远处海面升起一道白烟——那是回应信号。节点已激活。
“压力同步完成。”苏婉娘看着算盘上滑落的一串珠子,“三地锅炉均达临界值,磁暴装置进入待命状态。”
陈墨走到主控台前,手掌贴在玄铁护腕上。护腕微微发热,这是与远程系统建立连接的征兆。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目光落在望管另一端的火光上。
敌船还没到,但他们一定会来。
完颜玉这时放出了追风隼。鸟儿振翅飞向东南方向,爪子里带着一块微型铜片。那是热感探头,能感知船体下方的温度变化。
半个时辰后,铜片被送回来。表面有细密的刻痕,记录着数据。
完颜玉接过竹筒,取出铜片,对着光看了一会儿。“船底有暗舱。”他说,“不止一艘,是三艘连体改装船。藏兵至少两百。”
陈墨立刻下令:“标记目标,准备拦截。”
慕容雪站在高台边缘,打开磷粉箭匣。她抽出一支箭,搭上弩弓,瞄准空中预定区域。一声轻响,箭矢升空,在最高点炸开一团白烟。
这是安全空域的标记。
紧接着,第二支、第三支接连射出,五道白烟连成一线,划出一条清晰的飞行通道。
“机械鹰可以进场。”她说。
陈墨抬起手臂,护腕上的磁环轻微震动。他向前一挥,一道微弱的磁波扩散出去,像水纹一样传向天空。
云层裂开一道缝隙。
一群机械鹰俯冲而下。它们翅膀由铁片拼接,尾部装有陀螺仪,每一只都搭载了燃烧弹。这是楚红袖留下的设计图,由阴山工匠耗时三个月复原出来的成品。
第一只鹰投弹。
海面上炸起火柱,位置精准卡在敌船前方五十步。
第二只紧随其后,火光偏移十步,形成第二点坐标。
接着是第三、第四……一共十二只鹰依次投弹,落点连成一条弧线,最终拼出一段完整的旋律——《破阵乐》的第一个乐句。
火光映在海面上,像一首写给敌人的战书。
敌船停住了。
他们本想伪装成商队靠近港口卸货区,但现在系统已经识别出异常。波斯湾的磁暴装置自动触发,地下管道喷出高压蒸汽,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同时,电磁网笼罩整片海域。
那些船是铁皮包覆的,一进入警戒圈,船体立刻被吸附住,动弹不得。
“成了。”胡万三靠着铁箱,终于松了口气。冷汗顺着额头流下来,浸湿了衣领。他咧了咧嘴,右手无意识地又转了转扳指。
“祖宗留下的船帮规矩……”他低声说,“今日改写了。”
没有人接话。
所有人都看着远方的火光。三处节点,三种反应,却在同一时刻完成了协同。这不是某一个人的胜利,而是整个系统的第一次完整运行。
苏婉娘坐回桌前,拿起算盘,开始记录数据。哪一段信号延迟最长,哪一处锅炉升温最快,哪个节点响应最及时。她的手指在珠子间快速拨动,声音清脆而有序。
这些数字以后都要用上。
陈墨仍站在望管前。他的手还贴在护腕上,能感觉到远程系统的脉动。就像心跳一样,稳定而持续。
他知道,这不只是防御。
这是开端。
完颜玉收回追风隼,把热感铜片封进新竹筒,准备送往下一个驿站。他没说话,只是拍了拍鹰的翅膀,示意它休息。
慕容雪收起最后一支磷粉箭,对身后士兵说:“轮值开始,地面防线移交系统。”
士兵们列队上前,接手岗位。她们不再需要一直盯着海面,因为现在有机器替她们看。
胡万三慢慢直起身,走到沙盘前。他用手指抹掉原来画的三条红线,重新划出四条。第四条指向更远的西北方。
“下次。”他说,“我们可以接到更远的地方。”
陈墨听见了,没有回头。
他知道胡万三说得对。
这套系统还能延伸。只要还有船能走,还有信标能立,就能把这张网铺出去。不只是为了防突厥,也不只是为了护药船。它要护的是规则——治病不要钱,但你要留下你知道的世界。
这才是真正的防火墙。
远处,海面上的火还在烧。被困的船动不了,也不敢动。他们看到天降火雨,听到空中传来的乐声,以为是神罚。
其实不是。
是人在做事。
陈墨终于开口:“通知所有节点,保持警戒。这不是结束。”
苏婉娘停下拨算盘的手,抬头看他。
完颜玉也停下封竹筒的动作。
胡万三站在沙盘前,一只手还悬在半空。
陈墨看着望管里的火光,声音很平:“他们还会再来。下次可能不止三艘船,也不止一个方向。”
他顿了顿,说:“我们要让每个节点都能自己判断,自己动手。”
苏婉娘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自动化识别程序需要更新。”她说,“加入更多变量,比如航速、吃水深度、船体材质。”
“还有行为模式。”完颜玉补充,“渔船不会走直线,商船不会突然变向。如果发现反常,就直接预警。”
慕容雪点头。“连弩阵也可以设自动触发机制。一旦确认威胁,无需指令,立即反击。”
胡万三摸了摸下巴上的疤。“我在想,能不能让蒸汽机自己调节压力。外面风大,温度低,它就多烧一点;要是检测到附近有金属聚集,就提前升压。”
陈墨听着,没打断。
这些人现在想的,已经不是怎么打一场仗了。
他们在想怎么建一套活的东西。
一套能自己呼吸、自己反应的防御网络。
他最后看了眼望管。三处火光依旧明亮,彼此呼应。就像星星一样,连成了线。
他抬起手,摘下腰牌,打开夹层。里面有一张纸片,是柳如烟留下的密码表。他没烧,也没藏,一直带着。
他把纸片拿出来,放在掌心看了两秒。
然后重新折好,塞回去。
“开始改程序。”他说,“明天就要能用。”
胡万三应了一声,转身走向操作台。他的脚步有点沉,但走得稳。
苏婉娘已经开始在纸上画新的算法结构。她的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声音。
完颜玉把最后一根竹筒绑好,交给传令兵。
慕容雪站在高台边缘,望着海平面。风把她的头发吹起来,遮住半边脸。
陈墨仍站在原地。
他的护腕还在发热,连接未断。
系统仍在运行。
远方,一只机械鹰从云层中钻出,翅膀展开,滑向阴山主控室的方向。它腹部挂着一个小铁盒,里面是波斯湾节点的第一份完整日志。
它越飞越近。
陈墨抬起手,准备接收信号。
铁盒即将落入轨道。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