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稷连夜写好的国策,第二天就在朝堂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当他宣布要动用国库,对长途贩运粮食的商人进行补贴时,整个太和殿都炸了锅。
户部尚书柳尚书第一个跳了出来,一张老脸涨得通红:“陛下,万万不可!自古以来,朝廷只有向商人征税的道理,哪有反过来给他们钱的?国库里的每一个铜板,都是民脂民膏,怎能用来喂饱那些贪得无厌的商人?此举与割肉饲虎何异?!”
“柳尚书此言差矣!”李承稷还没开口,新提拔上来的“土豆型”官员,时任仓部主事的张启年就站了出来。他皮肤黝黑,手上还有着常年握笔和算盘留下的茧子,一看就是个务实的干吏。
“陛下此策,看似是‘饲虎’,实则是‘养鸡’!”张启年声音洪亮,毫不畏惧地对上柳尚书的目光。
“养鸡?”柳尚书气笑了,“张大人倒是说说,怎么个养鸡法?”
“敢问柳尚书,您府上的鸡,是天天打它能下蛋,还是喂饱了它能下蛋?”张启年不答反问。
柳尚书一愣,这叫什么问题?他下意识地回答:“自然是喂饱了……”
“这就对了!”张启年一拍手,“商人就是咱们大夏朝会下金蛋的鸡!京城缺粮,江南粮多,这粮食从江南运到京城,路途遥远,风险重重。若无厚利,谁肯干?如今陛下愿意拿出一点‘鸡食’来喂他们,他们吃饱了,有力气了,自然会把江南的‘鸡蛋’,也就是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京城来!到时候,京城粮食充足,粮价自会回落。我们付出的只是一点‘鸡食’,换来的却是整个京城的民心安定,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张启年这番话说得通俗易懂,却又直指核心。一些脑子活络的官员已经开始点头,觉得有道理。
李承稷坐在龙椅上,欣慰地看着张启年。这就是他提拔“土豆”的好处,他们或许不懂得引经据典,但他们懂得最朴素的民生道理。
他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张爱卿的比喻,很贴切。朕再补充一点。这只‘鸡’,我们不仅要喂,还要好好地喂。朕决定,设立‘皇商’制度。凡在调控粮价中有大功者,可授予‘皇商’之名,出入官府,可见官不跪,其子弟,可入国子监读书!”
此言一出,比刚才的“补贴”引起的震动更大!
商人的地位,自古以来就在“士农工商”之末。让他们见官不跪?让他们的孩子和官宦子弟一同读书?这简直是颠覆了祖宗的规矩!
“陛下!这……这万万不可啊!此举有违祖制,会乱了纲常!”一群老臣跪了一地,痛心疾首。
李承稷的目光冷了下来:“祖制?哪条祖制规定,要让朕的子民饿肚子?哪条纲常,比江山社稷更重要?朕意已决!商人,只要他们做的是利国利民之事,就不再是末流!他们是为大夏疏通血脉的功臣!”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朝堂上,再无人敢出声反对。
散朝之后,李承澄稷心中畅快,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范柔柔。他想让她知道,她的“鸡卵理论”已经在朝堂上大放异彩。
他兴冲冲地赶到凤仪宫,却看到范柔柔正对着鸡窝唉声叹气,一脸的愁容。
“怎么了,我的皇后?”李承稷笑着走过去,“谁又惹你不高兴了?”
“还能有谁,这几只不下蛋的鸡!”范柔柔指着鸡窝里几只悠闲踱步的母鸡,气鼓鼓地说,“我天天拿最好的米糠和菜叶喂它们,窝也给它们铺得又软又干净。结果呢?一天就下一个蛋!你说它们是不是在偷懒?我琢磨着,是不是得饿它们两天,或者找个东西吓唬吓唬它们,让它们知道厉害,才会多下几个蛋?”
李承稷听得哭笑不得,他蹲下身,看着那些肥硕的母鸡,说道:“你饿它们,它们可能就真一个蛋都不下了。你吓它们,它们说不定还会生病。你对它们这么好,它们才肯每天给你一个蛋。你要是对它们不好,它们连这一个都舍不得给你了。”
范柔柔听了,觉得有道理,但还是有些不甘心:“可我付出了这么多,就得到这么点回报,总觉得亏了。”
“不亏。”李承稷握住她的手,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柔柔,你对它们好,它们就给你蛋。你对它们越好,它们下的蛋就越大、越结实。这就叫‘有舍才有得’。你舍得给它们好吃的,它们才舍得给你好蛋。这是一个最公平的道理。”
范柔柔眨了眨眼,看着李承稷,总觉得他今天的话里有话。
李承稷却笑了,他凑到她耳边,低声说:“朕今天,就用你这个‘鸡卵理论’,说服了满朝文武。从今天起,大夏的商路,就要彻底活起来了。而那些商人,就是你养的这些鸡。朕已经决定了,要给他们最好的‘鸡食’,让他们给朕下出最金贵的‘蛋’来!”
范柔-柔听得一知半解,什么商路,什么下蛋,她只关心自己的鸡。她嘟囔道:“那你倒是说说,怎么才能让它们多下蛋?”
李承稷哈哈大笑,他站起身,拉着她往回走:“走,朕不跟你讨论鸡了。朕今天高兴,御膳房做了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咱们去尝尝。至于这些鸡……就让它们继续一天一个蛋吧。至少,它们每天都在给你回报,不是吗?”
范柔柔被他拉着,还在回头看那几只鸡,心里盘算着明天是不是该给它们加点小虫子吃。
她不知道,她的一个无心之论,已经被她的皇帝丈夫,变成了一项即将改变整个国家经济命脉的国策。
几天后,第一批挂着“皇商”旗帜的运粮船队,从江南出发,浩浩荡荡地驶向京城。沿途关卡畅通无阻,官府甚至派人护送。商人们看着手里的补贴银票和那面代表着无上荣耀的旗帜,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知道,一个属于商人的新时代,来临了。
而这一切的源头,仅仅是凤仪宫里,一位“疯”皇后关于鸡下蛋的几句抱怨。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之疯批太子妃要摆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