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荆南三郡听闻汉皇刘禅欲舍弃臣民、允(许)曹魏在此立国,顿时人心惶惶,竟有过半百姓打算迁离荆南,前往汉皇所辖之地安居乐业。
荆南三郡归附大汉已久,民心向汉,一户带动十户,最终竟有三十余万百姓扶老携幼、举家外迁。
丞相诸葛亮火速呈报刘禅,一时之间也难以处置。
刘禅却并未慌乱,下令诸葛亮命附近郡县就地安置这三十余万移民。
与此同时,在长沙官署,魏王曹芳见三郡人口已流失近半,紧急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将军曹爽进言:“应立即派兵封锁边界,禁止百姓外迁……”
桓范当即反对:
“不可!我军仅甲士八百,若激起民变,授汉皇以口实,则大势去矣。应当张贴安民告示,承诺魏国将全面承袭大汉制度与政策,使百姓安心务农……”
辛毗、钟会等臣附议:“桓范所言极是,应速速施行。”
于是大汉竟未动一兵一卒,让曹魏全盘沿袭汉制。
然荆南人口已流失十余万。
数日后,将军曹爽在三郡募兵,仅得二三千人。
桓范再献计:“可提高新兵待遇、福利。”
曹爽与钟会竭力筹措,方才招满五千兵卒。
辛毗则协助招募衙役、捕快等吏员,又得数千人,总算凑齐万人之众。
至七月末,魏王于密室召众臣商议未来国家大计。
众人皆默然不语。
唯桓范慷慨陈词:“魏王当务之急,是奖励耕织、勤修政事,静待时机!”
魏王追问:“请军师细细说。”
桓范续道:“大王现今宜忍辱负重,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策。
若他日大汉内乱,便可效商周时期,武王伐纣,率义师以有道伐无道,重夺天下!”
曹爽问:“若大汉始终不乱,又当如何?”
桓范答:“无妨。可遴选荆南美女十余人,再选魏国宗室数女,一并进献汉皇刘禅,仿勾践献西施之计。
纵然当今汉皇英明,后代却未必贤能,不出五代,必出暴君或庸主……”
他稍作停顿,又道:“即便要等到汉皇百年之后,再图大业,也未为不可。”
众将别无良策,只得依从此议。
唯有尚书卢钦暗中将此事记下,密报长安刘禅。
十日后,汉皇刘禅阅信笑道:“魏欲献美,倒省了朕许多麻烦。”
此时大汉朝廷庆典已过,众将多外出统兵,长安城内仅留赵云、诸葛亮、姜维、马谡等人。
刘遂召此四人,共商应对桓范之计,并探讨如何避免后世之君治国无方、致使国家陷入内乱,从而跳出王朝一治一乱历史周期之困局!
大将军赵云直言:“可借此为由,发兵灭魏,永绝后患!”
丞相诸葛亮却摇头:“此仅治标之策。若后世君主失德、治政无方、任用奸佞,纵无魏国,天下仍将大乱。”
前将军姜维建言:“应加强皇子们教育,提升其德才素养……”
刘禅沉思良久,最终参照当世内阁制度、议会制度与君主立宪之构思,提出:
“皇权应逐步弱化,皇帝仅把握国家大政方针,日后更可走向象征化、名誉化,推行内阁制、议会制与法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竟有皇帝自愿让权!
众人纷纷劝道:“陛下圣明,然此举恐过于激进……”
刘禅决意:“就由丞相牵头,草拟国家大法,筹建内阁制度。”
诸葛亮领命:“诺。”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