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既是藏族古名,又是藏族所建的古国名,现代的藏族即渊源于吐蕃。
吐蕃原居西羌之地(青藏高原),从事农业和牧业,初无文字,靠结绳记事。
战国时期,西北地区的部分羌人,如发羌、唐羌、迷唐等都陆续南迁,与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土着居民孟族相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吐蕃族。
5世纪以前,吐蕃还处于原始氏族公社阶段。
6世纪时,青藏高原上出现了众多的部落,
其中,一支活动于雅鲁藏布江中游雅隆河谷的部落,叫牦牛部!
而建立吐蕃王朝的,正是活动在雅隆河谷的牦牛部,
统一牦牛部各部落的首领,叫弃聂弃赞普。
“赞普”是雄强丈夫的意思,从此以后,赞普一词,成为了吐蕃君长的尊称。
从弃聂弃赞普开始,吐蕃确立了酋长世袭制度,
等第八世赞普布袋巩甲以后,吐蕃社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由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奴隶社会。
公元6世纪时,吐蕃逐渐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并由部落联盟,完成了向奴隶制政权的转变。
到松赞干布的父亲是囊日松赞时期,
先后兼并苏毗等部落,将岩波地区更名为澎域(今拉萨以北),奠定了吐蕃统一的基础。??
同时,引入汉地历算、医药技术,发展生产,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驯化野牛、野驴、野马为饲养牲畜,以大力农牧业,
并首次从北方获取食盐,推动社会经济进步。??
又增设内相、外相官职,推行“论功行赏”制度,封赐土地和奴隶以巩固统治。??
是时,庶民百姓和韦·义策等人上其尊号为“赞普”(意为雄强之丈夫),并以其“政比天高,盔比山坚”,尊称为“囊日松赞”(意为天山赞普)。
此乃为“赞普”二字出现之始,其之上历代赞普均为后人所追封!
后被致毒暗害而死,其子松赞干布继位。
松赞干布继位后,以武力征服了藏东北强大的苏毗、羊同、香雄等部,统一了西藏中东部地区,
之后将统治中心从山南,迁到逻些(今拉萨),
大约在唐太宗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建立起了吐蕃王朝。
由于尺松赞对藏族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他死后,藏族人民追思他的功绩,尊崇其品德,追谥他为“干布”,意为大德,
所以藏族文史典籍都称他为“松赞干布”,即“庄严大德王”。
松赞干布统一西藏中东部地区后,为适应经济和政治的需要,积极发展生产,创立文字、藏历,制定官制、军制及有关土地、牧畜、计量等制度,缔造了强盛的吐蕃王朝。
松赞干布,按照藏族的传统,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
但实际上却是吐蕃王朝的立国之君。
在位期间(629—650年),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平定吐蕃内乱,降服羊同,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
他发展农牧业生产,推广灌溉,命人制定文字,颁行治理吐蕃之“大法令”,以处理赞普王室与世家贵族、诸小邦及社会各阶层的关系,
创设行政制度和军事制度,设置官职品阶,颁布律令,统一度量衡和课税制度,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确立了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法律等制度,并且从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松赞干布至柏海(今青海扎陵湖鄂陵湖)迎娶唐宗室女文成公主。
大唐封他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
松赞干布又遣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学习诗书,请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
唐高宗时,松赞干布献金银珠宝十五种,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
公元645年,松赞干布,又击败了青藏高原西部的象雄王国,灭亡了曾经称霸青藏高原西部的象雄王国,彻底统一了整个青藏高原,
至此,青藏高原开始进入到了吐蕃王朝的统治时期!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又册封松赞干布为“宝王”,
松赞干布,则称唐高宗为“天子”,
确立了唐蕃之间的舅甥亲谊关系,
之后吐蕃与大唐,两国维持了将近20年的友好合作关系!
然而,平静的局面未能长久维持。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享年34岁。
其死因众说纷纭:
一说是由于尺尊公主感染了瘟疫后传染给了松赞干布,不久松赞干布便在彭域的色莫岗(位于今西藏自治区林周县彭波农场附近)逝世;
另一说松赞干布是被仇视佛教的苯教教徒暗杀而死的。
次年吐蕃以极为隆重的葬礼,在琼结的吐蕃历代赞普王陵之间为松赞干布建起了一座很高大的坟墓,称之为“木日木波”。
由于其子共日共赞早逝,遂由孙芒松芒赞嗣位,大论禄东赞摄政。
至此,吐蕃军政大权被噶氏家族(即禄东赞家族)所把持。
公元656年(唐高宗显庆元年),禄东赞率军攻灭白兰部,并利用白兰部作为对抗唐朝的前哨。
同时为避免唐朝的压力,禄东赞于公元658年向唐朝遣使求婚。
唐朝断然拒绝了吐蕃的求婚之请。
自此,吐蕃和唐朝的联盟关系,宣告彻底破裂。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挽天倾之南明复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