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霞光把老灶台的烟囱染成了金红色,王铁柱举着锅铲敲了敲灶沿:“都过来!教你们做道‘合炉菜’。”
炎昭正聚精会神地给最后一串鸡柳刷油,突然听到王铁柱的话,手像被电了一下似的猛地一抖,油滴“啪嗒”一声落在了炭火上,瞬间冒起了一缕缕白色的烟雾。
与此同时,炎曜刚刚把酱料瓶小心翼翼地摆回架子上,转身准备去拿别的东西时,不小心碰到了旁边的醋瓶。眼看着醋瓶摇摇欲坠,就要掉下来摔个粉碎,好在小宇反应迅速,一个箭步冲上前,眼疾手快地扶住了醋瓶,这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三人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然后快步走到土灶前,好奇地看着王铁柱接下来要做什么。只见王铁柱不紧不慢地拿起勺子,从油罐里舀出一勺晶莹剔透的猪油,轻轻地倒入锅中。猪油一接触到热锅,立刻“滋滋”地响了起来,不一会儿就融化成了一汪金黄的油液。
王铁柱紧接着将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扔进锅里,随着“噼里啪啦”的一阵响声,五花肉在油锅里欢快地翻滚着,渐渐被煸炒出了诱人的香气。那股浓郁的肉香和松木燃烧产生的烟火气交织在一起,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住了人们的鼻子,让人不由自主地直咽口水。
“这道菜可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三香汇’。”王铁柱一边用锅铲熟练地翻动着锅里的五花肉,一边得意地介绍道,“等会儿炎昭负责烤五花肉,记住哦,要烤出一点焦边来,这样才更香;炎曜呢,去调个蒜蓉酱,味道要甜中带辣,这样才能和肉搭配得恰到好处;至于小宇……”他的目光落在了小宇手中的那把香菜上,略作思考后说道,“你就把香菜切成花,等菜快出锅的时候撒上去,就算是你的一份功劳啦!”
小宇立刻站直了,像领了圣旨似的,把香菜摆得整整齐齐,切的时候特意切成星星状。炎昭把五花肉片架在烤炉上,炭火舔着肉片,油脂滋滋往下淌,烤出的焦边比早上的鸡柳还诱人。炎曜调酱料时,往蒜蓉里加了勺蜂蜜——那是他偷偷藏的,说“甜一点,像一家人的味道”。
菜快做好时,玻璃门被推开,张大爷和陈婶互相搀扶着走进来。“听说你们做‘合炉菜’?”张大爷的拐杖在地上敲出欢快的节奏,“给我们也来一份,算预定!”
陈婶手里拎着个布包,打开来是两双棉手套:“看俩娃总烤东西烫手,我给缝了双厚的,上面绣了‘灶’字,沾沾老灶台的福气。”
炎昭接过手套,指尖触到布面的温度,突然想起早上跟弟弟吵架的事,耳朵又红了。炎曜赶紧往陈婶手里塞了块刚烤好的红薯:“甜着呢,您尝尝。”
“三香汇”端上桌时,满屋子都是香。烤得焦脆的五花肉裹着蒜蓉酱,香菜星星散在上面,红的肉、绿的菜、黄的酱,看着就喜庆。张大爷夹了一筷子,刚嚼两下就眯起眼:“这味……像你们爷爷年轻时做的‘全家福’,一家人的手艺凑在一起,才叫香。”
正吃着,穿工装的小伙子带着媳妇来了,怀里还抱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我姑娘要给做菜最好吃的人颁奖!”小伙子把女儿往地上一放,小姑娘就举着张画满星星的纸,跑到炎昭面前:“哥哥烤的串最香,这个给你!”又跑到炎曜面前,踮着脚递出另一张:“哥哥拌的菜最好吃,这个也给你!”
最后,她跑到小宇面前,从兜里掏出颗糖:“你包的外卖最好看,这个给你!”
仨孩子举着“奖状”和糖,笑得露出豁牙。小宇突然说:“其实我们是一起做的菜,奖状该贴在一起。”他把三张纸往墙上一粘,用唾沫沾了沾边角,歪歪扭扭的,却像朵盛开的花。
晚上收摊时,小宇掏出练习本,翻到新的一页,用铅笔写:“今日收入:烤串86元,凉拌菜52元,三香汇30元。罚款:0元。奖励:三颗星星,一颗糖。” 炎昭凑过去看,在“奖励”后面加了句“还有陈奶奶的手套”;炎曜则画了个大大的笑脸,把三个小人的手画得更紧了。
李秀莲端来三碗甜汤,是用烤红薯的边角料煮的,甜丝丝的。“今天分炉,明天合炉,”她摸着孩子们的头,“做菜跟过日子一样,有时各显本事,有时互相帮衬,都离不了这口老灶台。”
王铁柱蹲在烤炉前,往里面添了最后一把炭。火光映着墙上的“奖状”,映着孩子们的笑脸,映着小宇本子上歪歪扭扭的字。他突然哼起了不成调的小曲,是年轻时跟爹学做菜时听的,歌词早忘了,调子却像老灶台的烟火,暖乎乎的。
夜深了,老灶台的灯还亮着。分设的两个灶台旁,炎昭的烤炉余温未散,炎曜的酱料盆还留着蒜香,小宇的练习本摊在中间,上面的三个小人仿佛在说:不管分多少炉,老灶台的烟火,永远是拧在一起的;不管走多远,这里的人,永远是心连着心的。
胡同里的风穿过玻璃门,带着烤串的焦香、凉拌菜的酸香、甜汤的醇香,飘向沉沉的夜色里。就像老灶台的故事,还在继续,带着孩子们的笑,街坊们的暖,和那口永远烧不熄的,人间烟火。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灶王爷的作业:双宝寻味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