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的课间操时间,队伍里总藏着些“小动作”。三年级(二)班的队伍后面,几个男生围着炎昭,手里攥着宝贝——小胖捧着本没拆封的《奥特曼》漫画,戴眼镜的男生举着个充电满格的游戏机,连平时最抠门的瘦猴都掏出袋进口巧克力,眼睛亮晶晶地盯着炎昭:“换不换?就换你家的酱牛肉,一小盒就行!”
炎昭背着手,像个小掌柜似的摇头:“昨天刚给你带过!我妈说了,总吃酱牛肉上火,今天换白切鸡,配姜蓉酱,清爽!”
这事像长了翅膀,没几天就传遍了整个年级。一年级的小豆丁拽着高年级的哥哥问:“那个会做炸鸡的大哥哥,真的在五二班吗?” 六年级的学姐们凑在一起,偷偷商量:“要不我们凑钱,让炎昭炎曜给我们做次毕业宴?”
连老师们都被惊动了。午休时,数学老师路过教室,看见几个学生正围着个保温盒,里面的白切鸡油光锃亮,姜蓉酱的香味飘得老远。“你们这是……外卖?”老师皱着眉,“学校不让带校外食品。”
“不是外卖!是炎昭妈妈做的!”学生赶紧解释,举着鸡腿递过去,“老师你尝尝?可香了!”
老师半信半疑地尝了一口,鸡肉嫩得像豆腐,姜蓉酱辣得恰到好处,瞬间被圈粉。回到办公室一说,其他老师也来了兴致——语文老师总听学生夸“小师傅的瓦罐刀鱼”,英语老师被“草莓酸奶杯”的名字勾得心痒,可一想到要去学生家的饭店吃饭,又有点不好意思:“多尴尬啊,像蹭饭似的。”
这事被炎昭炎曜的同班同学听了去,凑到炎曜耳边说:“老师想吃你们做的菜,又不好意思去店里,你们家不是有外卖吗?”
炎曜眼睛一亮,放学就跟妈妈说了。李秀莲乐了:“这有啥不好意思的?让他们点外卖,备注‘老师’,我多给装点!”
第二天,“老灶台”的外卖订单里,多了个熟悉的地址——正是学校办公室。备注栏写着:“要小师傅做的白切鸡和瓦罐刀鱼,少辣,谢谢。” 留的名字是“美味”,手机号炎昭看着眼熟,想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这是语文老师的号!她上次在家长群里发过!”
“那得给老师多装点!”炎昭跑进后厨,把刚做好的白切鸡往饭盒里塞,又偷偷放了两串炸蘑菇,“老师总说嗓子疼,吃点清淡的。” 炎曜则在餐盒上贴了张便签,歪歪扭扭地写着:“王老师,我妈说您要是爱吃,周末来店里吃吧,我给您做新研发的柠檬凤爪!——炎昭炎曜”
中午,语文老师收到外卖,打开一看,饭盒里的白切鸡堆得冒尖,还躺着两串炸蘑菇,便签上的字稚气又认真,忍不住笑了。办公室的老师都围过来看,英语老师赶紧拿起手机:“我也点!就点那个草莓酸奶杯!”
没过多久,“老灶台”的外卖订单里,多了好几个备注“老师”的订单。数学老师点了樱桃排骨,特意备注“不要太甜”;体育老师最实在,直接点了十人份的炸串拼盘,说是“给教研组当下午茶”。
炎昭炎曜在后厨打包时,总偷偷多塞点东西——给教美术的张老师加个番茄焖面,说“颜色好看,适合您画”;给刚怀孕的音乐老师换了不辣的瓦罐刀鱼,附纸条“我妈说孕妇吃这个好”。
这天放学,语文老师叫住炎昭炎曜,手里拎着个袋子:“这是老师给你们带的辅导书,上次的白切鸡太好吃了,周末我真去店里打扰?”
“欢迎欢迎!”炎昭笑得露出豁牙,“我让我爸给您做他最拿手的红烧排骨!”
周末的“老灶台”,格外热闹。语文老师带着女儿来了,张老师和音乐老师也约着一起来,几个老师坐在小桌旁,看着炎昭炎曜在后厨忙碌,偶尔指点两句“这个菜该多放葱”“那个鱼炖得时间够了”,像在教室里辅导作业,又多了份烟火气的亲切。
学生家长们也来看热闹,看见老师和孩子们像朋友似的聊天,都笑着说:“这才是最好的师生情,连菜香味都透着亲。” 有家长偷偷跟李秀莲说:“以前总怕老师对孩子不好,现在看他们这样,放心了。”
王铁柱看着这场景,给老师们端上红烧排骨时,难得正经地说:“老师多来,孩子们在学校调皮,您多担待。”
语文老师笑着摆手:“俩孩子懂事着呢,做菜这么用心,学习也差不了!”
夕阳透过窗户,把店里的影子拉得老长。老师和孩子们的笑声混着饭菜香,飘出老远。炎昭突然说:“原来老师也爱吃我们做的菜啊,跟同学一样。”
炎曜点点头:“以后我们做个‘老师特供菜单’,都是不辣的、清淡的!”
小宇在旁边听着,偷偷把这话记在小本本上——他知道,这小小的饭店里,不只是做菜的地方,更是把老师、学生、家长连在一起的地方,用烟火气的暖,焐热了所有的距离。
而那些带着“老师”备注的外卖单,和孩子们偷偷塞的小纸条,像一根根看不见的线,把校园里的书香和饭店里的菜香,紧紧系在了一起,酿出了最动人的味道。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灶王爷的作业:双宝寻味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