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北约总部。紧急特别会议气氛凝重。
美国国务卿通过视频连线,面容严肃:“……先生们,女士们,中国的行为已经清晰表明,他们意图通过武力手段改变太空现状,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他们的‘赤龙’号,他们的反卫星武器,他们对小行星的独占宣称,以及对我国‘企业号’的挑衅性监视,无不证明了这一点。这不仅是美国的挑战,更是所有信奉自由、开放、安全的太空利用方式的国家的共同挑战。”
他稍作停顿,加重语气:“北约是一个集体安全组织。太空域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成员国的国土安全与经济繁荣。现在,我们呼吁我们的盟友站出来,与美国站在一起,采取一致行动,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封锁、联合演习,以及在必要时,展示我们共同的威慑力量。”
会议室内一片交头接耳。西欧国家的代表们面露难色。德国代表谨慎发言:“我们严重关切近期的局势升级。但是,国务卿先生,将北约直接卷入中美在太空的双边争端,这是否过于仓促?这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冲突扩大化。我们更倾向于通过欧盟渠道进行独立的外交斡旋。”
东欧国家代表则更为强硬:“中国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我们不能坐视另一个强权主导太空。北约必须展现团结,支持美国!”
北约内部裂痕清晰可见。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俄罗斯总统与安全会议成员观看完北约会议的新闻简报,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看吧,他们内部自己就先乱起来了。”他转向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这是我们巩固战略空间的机会。立刻向中国方面发出最高级别通话请求,商讨深化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以及双边层面的太空安全合作。我们可以共享早期预警数据,在必要时进行联合演习。”
他的意图明确:利用中美对抗,强化与中国的战略协作,共同对抗西方压力,同时确保自身在太空的利益和安全。
东京,首相官邸。
内阁危机管理会议通宵达旦。屏幕上并列着中国“赤龙”号和美国“企业号”的影像。
防卫大臣态度坚决:“中国的空天能力已直接威胁到我国的安全。美日安保条约涵盖太空域。我们必须坚定站在美国一边,允许美军使用我们在太平洋的基地进行后勤支援,并加快我们自己的太空态势感知(SSA)体系建设。”
经济产业大臣忧心忡忡:“但是,与中国彻底切割?我们的电子、汽车、精密机械产业将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中国市场……”
外务大臣面色沉重:“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选择。选择美国,意味着全面融入其主导的‘太空技术安全联盟’,将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但若表现出任何犹豫,将立刻失去美国的战略信任和安全保障。我们必须做出抉择……”
最终,在巨大的安全压力下,日本政府宣布:“鉴于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和日美同盟的重要性,日本将参与美国主导的太空安全倡议。” 韩国在经历类似的激烈辩论和来自美国的强大压力后,也做出了类似但略显模糊的承诺。
阿斯塔纳,上合组织秘书处。
成员国代表会议同样充满争论。
印度代表态度谨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上合组织是区域合作平台,不应成为任何形式的军事同盟。我们呼吁中美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印度与中美双方都有深入合作,不愿选边站。
巴基斯坦代表则明确支持中国:“中国是巴基斯坦全天候的战略伙伴。我们坚信中方行动的正当性,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在太空搞霸权主义。巴方愿与中方深化太空合作。”
中亚各国代表则左右为难,既希望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获益,又担心过度刺激西方和俄罗斯,大多表态呼吁和平,但行动上倾向于加强与中俄的技术协调。
世界地图的政治板块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新拼合。
北美、大部分西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逐渐汇集到以美国为首的阵营周围,打着“维护太空自由与安全”的旗号。
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以及部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非洲和拉美国家则形成了另一极,强调“反对太空霸权”、“维护发展权”和“多极化世界”。
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和中立国(如印度、印尼、部分中东国家)则试图艰难地保持平衡,呼吁对话,避免成为新冷战的战场。
世界,在无声中分裂成两个巨大的、对立的战略阵营。经济、技术、外交的铁幕正在缓缓降下,从地球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太空。每一次轨道机动,每一次网络攻击,每一次外交表态,都在加深这道裂痕,将人类推向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体系性对抗。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南天门计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