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钢铁巨舰倾泻怒火,当官兵们在前线浴血奋战,这场战役的胜负天平,最终倾斜向何方,在很大程度上系于两位舰队指挥官——中国的林凡将军与美国的威廉姆斯上将——在此时此刻的心理韧性、战术智慧与决策速度之上。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惊心动魄的巅峰对决。
**林凡将军(“赤龙号”指挥官的假定名):
压力下的磐石**
处境:护航兵力被调离,本阵防御出现漏洞,能量储备告急,正面临敌军全力猛攻。传感器上代表敌方火力的红色光点如同暴雨般砸向己方阵型。
心理:巨大的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肩头。他深知自己中了对方的阳谋,但保护“天宫”站是必须承担的责任。此刻没有时间后悔,只有应对。他的眼神依旧沉稳,但瞳孔深处燃烧着冷静的火焰。他必须像磐石一样,承受住这波狂潮般的攻击,并找到反击的机会。
战术应对:
极致微操:他不再宏观指挥,而是切入微观层面。命令精确到每一艘剩余护航舰的站位调整、每一次点防御火力的优先级的微调、甚至每一区域护盾能量的瞬时分配。“所有能量,优先保证舰首和引擎部护盾!忽略非致命区撞击!”
以伤换命:在计算评估后,他果断命令一艘受损较轻的驱逐舰主动前出,用舰体为“赤龙号”抵挡一波可能穿透火力的导弹齐射。驱逐舰重伤退出,但为“赤龙号”赢得了宝贵的数秒充能时间。
信任与激励:他通过全舰广播,声音冷静而坚定:“全体人员,坚守岗位。我们承受得住,援军正在回援。‘赤龙’,永不沉没!” 这句话极大地稳定了军心,避免了恐慌情绪的蔓延。
暗藏后手?:他目光扫过战术屏上某个不起眼的、尚未激活的友军图标(可能是另一支隐藏力量,或者是某种预先布置的战术陷阱),似乎在等待着某个极限时刻的到来。
**威廉姆斯上将:
优势中的猎手**
处境:计策成功,对手被迫分兵,己方火力占优,正处于全力输出的攻击态势。战场主动权似乎掌握在手中。
心理:他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猎豹,兴奋而谨慎。他深知林凡不是易与之辈,绝不会坐以待毙。优势之下,他反而更加警惕,全力捕捉着对方任何可能反击的蛛丝马迹。他的自信建立在精密计算和风险控制之上,而非盲目乐观。
战术加压:
饱和打击:他命令火力持续不断,不留任何间隙,旨在用纯粹的强度压垮对方的防御,不给林凡任何喘息和重组的机会。“不要节省弹药!持续射击!耗尽他们的护盾!”
多维度攻击:在火力压制的同时,他命令电子战部队加强干扰,试图瘫痪“赤龙号”的传感器网络和通讯,制造更大的混乱。同时,派出少量高速战机,试图贴近进行更精准的打击。
预判回援:他分出一部分火力,对正在回援的中国护航舰队进行远程骚扰和阻滞射击,延缓其回归本阵的时间,为自己全力攻击“赤龙号”创造更长的窗口期。
保留预备队:尽管攻势凶猛,他依然死死捏着最后一支完整的预备队(可能是几架高性能战机或一艘状态完好的巡洋舰),没有投入进攻,以防林凡真的藏有致命的底牌。
无声的交锋:
两位指挥官几乎能隔着遥远的虚空,“感知”到对方的存在和意图。
林凡能感受到威廉姆斯那如同手术刀般精准而冷酷的攻击节奏,每一次集火都打在己方防御最难受的点上。
威廉姆斯也能感受到林凡那顽强的、如同磁石般吸附着舰队进行绝望防御的意志,以及那平静表面下可能蕴含的反击危险。
他们都在飞速思考:
林凡:“他的攻击峰值还能持续多久?我的护盾还能撑几波?我的底牌必须在最关键的时刻打出……”
威廉姆斯:“他的韧性极限在哪里?他是否还有隐藏的力量?我的预备队应该现在投入以求一击必杀,还是继续等待?”
他们的每一个指令,都关乎成千上万官兵的生命和国之重器的存亡。
这场将帅之间的对决,是意志的比拼,是计算力的碰撞,更是对战争艺术理解的最高体现。
此刻,外部炮火连天,内部两位统帅的脑海中也正进行着一场无声但同样激烈的风暴。谁先犯错,谁先看穿对方的底牌,谁就能赢得这场对决,从而决定这场战役的最终走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南天门计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