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鸟号”的建造已进入关键的系统集成阶段。其敏捷的舰体、隐形的刺客“影龙”、智能的“蜂群”都已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但一艘深入险境的空天母舰,还需要一面能在绝境中保护自己的“盾牌”。这面盾牌,并非传统的复合装甲,而是代表了能量防御技术巅峰的第三代“羲和”定向能防护系统。
一、终极测试
月球背面的专用武器试验场,“夸父”靶场。一艘1:10比例的“玄鸟号”核心模块(包含动力舱与舰桥)被固定在试验场中央,其表面覆盖着特殊的能量导管和发射节点,这就是“羲和”系统的测试平台。
远处,数艘经过改装的“雷公”级武器测试舰,已经锁定了目标。它们搭载的,是科研团队根据“神嗣号”在琉球对峙和“巡天七号”事件中表现出的武器特征,精心仿制的模拟攻击系统——高速电磁动能炮和高能粒子束发生器。
试验指挥中心,气氛紧张到了极点。苏芸博士、林星宇将军(全息影像)以及所有“羲和”项目的核心成员,都凝视着主屏幕。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验证,更是一场针对未来假想敌的模拟生存考验。
“测试倒计时开始。五、四、三、二、一……启动!”
二、“羲和”的绽放
刹那间,模拟攻击开始了。
首先来袭的,是数枚以百分之一光速射出的钨合金动能弹丸。它们无声无息,却蕴含着毁灭性的动能。
几乎在对方炮口闪光的瞬间,“玄鸟”测试模块表面的能量节点骤然亮起!一层肉眼可见的、由高能粒子构成的淡金色扭曲力场瞬间展开,如同一个半透明的、不断流动的蛋壳,将舰体包裹。
动能弹丸撞入力场的瞬间,没有发生爆炸,而是像撞入极度粘稠的液体,速度以惊人的指数级锐减!力场通过极其精妙的能量场梯度变化,将弹丸的直线动能转化为粒子层面的无序热运动。最终,失去动能的弹丸被力场“吐”出,软绵绵地飘向太空,仿佛被无形之手解除了武装。
紧接着,暗红色的高能粒子束如同死神的凝视,激射而至!
这一次,“羲和”系统的反应更为精妙。力场的局部特性瞬间改变,从“粘稠”变为“镜面”。粒子束击中力场时,其携带的能量并未被吸收,而是被力场以一种特定的频率和相位进行了偏转和反射!暗红色的光束如同撞上无形的棱镜,被散射成数道无害的能量流,射向四周的虚空。
三、成功的代价
指挥中心爆发出短暂的欢呼,但很快被急促的警报声压过。
“目标存活!所有模拟攻击均被有效防御!”
“但是……能源读数急剧下降!‘羲和’系统峰值能耗达到预估的120%!聚变反应堆输出临近红线!散热系统超载!部分能量导管过热熔断!”
主屏幕上,“玄鸟”测试模块的模拟图像上,代表能源系统的部分从健康的绿色瞬间变为刺眼的红色,多个过热警报不断闪烁。
那层保护了它的淡金色力场,在成功抵御攻击后,也因能量供应不稳而剧烈闪烁了几下,迅速消散。
测试成功了,但也暴露了致命的弱点。
四、严峻的现实
“果然如此……”苏芸博士喃喃道,眉头紧锁,“‘羲和’系统的防御效能无可挑剔,但其能量需求……是一个无底洞。”
林星宇的面色同样凝重:“这意味着,‘玄鸟’在启动‘羲和’进行全方位防御时,将几乎无法为推进系统和武器系统提供能量。它要么全力防御,成为无法移动、无法攻击的‘铁乌龟’;要么保留机动和攻击能力,但防御力将大打折扣。”
一位能源系统的负责人补充道:“不仅如此,巨大的能量吞吐会产生恐怖的热量。目前的散热系统根本无法长时间维持。每一次全力防御,都对舰体结构和能量核心是一次巨大的考验,甚至可能造成永久性损伤。”
五、策略的权衡
成功的喜悦被现实的冷水彻底浇灭。他们拥有了世界上最坚固的“盾”,但这面盾,沉重到可能拖垮持盾的勇士。
“我们必须重新评估战术定位。”林星宇沉声道,“‘羲和’系统不能作为常规防御手段。它应该是最后的保命底牌,用于在关键时刻抵御无法规避的致命一击。”
苏芸点头赞同:“我们需要制定严格的启用条例。同时,必须加速对聚变反应堆‘金乌之心’的升级,并研发更高效的超导能量传输系统和辐射散热技术。否则,‘玄鸟’的持续作战能力将受到严重制约。”
会议转向了如何优化能源分配、制定“羲和”系统启用优先级,以及开发战术级(非全舰级)点防御应用的讨论。
测试证明了“玄鸟”拥有了一张强大的底牌,但也让所有人清醒地认识到,绝对防御的背后,是同样巨大的代价。未来的深空战场上,“玄鸟号”的舰长将时刻面临艰难的抉择:是节省能量用于机动和攻击,还是赌上全部能量,撑起那短暂却绝对安全的“能量壁垒”。
生存与胜利的天平,将由对能量的精准掌控来决定。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南天门计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