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谷之战后,东协最高委员会将目光集中在“猎隼”的升级上。
猎隼外骨骼在战场上的表现堪称亮眼:空降兵依靠喷射背包高速突入,在极端风雪与电磁干扰中仍能精准落地,并立刻投入战斗,展现出远超传统伞兵的价值。
军方总结出“近距离空降突击”这一全新战术理念:在传统伞兵根本来不及展开的环境下,而猎隼外骨骼士兵则能以高速降落直接切入战场最紧要的缺口,甚至深入敌阵,与空降无人装备、无人机、空中火力支援协同展开突击。
这一战术强调士兵下落的速度,要求装备能承受极端落地冲击并在短时间内爆发火力。正是基于这一点,猎隼外骨骼的改进型的研发被迅速提上议程。
猎隼II型在设计上强化了伺服器和姿态控制系统,采用了大量同位素合金,在减轻了重量的同时能够承受更高的加速度与冲击力。
同时,它在背部增加了可抛弃式反冲火箭,以便于在落地时节省喷射背包的燃料。
核心能源系统也进行了优化,在维持高功率输出的同时,提升了电池冗余和冷却效率,确保长时间作战不断电。
在武器搭载上,猎隼II型预留了磁轨步枪与电磁霰弹枪的挂载接口,并支持搭载微型反装甲导弹的肩射发射架。
科研人员特别强调近距离压制能力,新型外骨骼的手臂设计能承受电磁霰弹枪连射的强大后坐力,让士兵在与半人牛这种近战型怪物交锋时拥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
————————————
数周后,新星基地附近,空降兵训练场。
高空中,三架Y-20A“鲲鹏”运输机低空掠过,涡扇发动机在夜空中发出低沉轰鸣,仿佛空气都在微微震颤。机舱尾门缓缓开启,冷冽的高空气流灌入舱内,猎隼II型外骨骼的作战灯在舱内闪烁,一排排空降兵整齐列队,肩甲上嵌入的hUd同步显示倒计时。
“计时器清零,准备跳伞——”
指令落下,第一批队员纵身一跃,跃出机舱,身体被风雪裹挟。
与他们一同投放的,还有被挂载在运输机机翼下方保型舱内的“飞羽”可折叠高空无人机。
释放指令与跳伞指令同步执行,六架无人机被推离机翼,主翼与螺旋桨展开。它们并不会降落,而是直接爬升至一万五千米的高空,接入战场战术链路,为空降兵实时提供高精度成像、激光制导与目标标定支援。
猎隼II的喷射背包在半空点火,发出深沉的咆哮,蓝白色尾焰将夜空划出一道道明亮轨迹。
与传统伞降不同,他们以近乎贴地的高速滑行方式进入目标区。伺服器实时修正姿态,hUd上的高度与速度数据快速下降,外骨骼的惯性稳定系统全功率运转,使整列队形在高空乱流中依然保持一致。
不到半分钟,反冲火箭点火,第一批空降兵如钢针般插入雪原。
外骨骼的液压缓冲系统将剧烈的冲击完全吸收,厚重的冰雪被震起数米高,落地的热量将飞溅的雪雾迅速蒸腾为一层白色薄雾。
他们迅速展开,前排端起“闪电II型”电磁步枪,掩护后续队员。与此同时,第二批队员紧随而至,三十秒后,整个排的兵力已在预定区域集结完毕。
接下来的战术模拟展现了“近距离空降突击”的精髓。
第一纵队利用猎隼II增强的机动能力,直接从模拟建筑的低层窗户切入,带着安装多级加速线圈的电磁霰弹枪,近距离清扫狭窄走廊中的假想敌靶标。每一次扣动扳机,密集的高速弹丸几乎在瞬间摧毁靶点,靶场内的反馈灯接连熄灭。
第二纵队则沿着建筑外缘快速穿插,利用外骨骼的高功率喷射背包进行短距跃升,占据制高点后,用磁轨步枪精确压制高处靶点。头盔hUd与战术指挥中枢的量子链路保持同步,高空彩虹无人机实时传回的三维地形图像与红外热源标记被直接投影到视网膜显示层,目标点一目了然。
小队长轻触护臂战术终端,借助中枢计算链路,将任务点位在每名士兵的hUd上实时更新,整个队伍的动作被无缝协同起来。
不到两分钟,模拟据点内的假想守军靶标全部被清除,而代表着敌方碉堡和重火力的假目标,则是被高空中的无人机用激光制导炸弹挨个点名。战术系统自动判定全域制压完成。
远处观摩的军官们面面相觑,这种空降速度与突击效率远超以往的伞兵或机降部队。
传统伞兵往往需要数十分钟才能着陆并展开战斗,而猎隼II型的高速空降能力能让空降兵们几乎瞬间落地并且展开突击。
这让“近距离空降突击”成为可能——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整个空降连已经从空中降落并压制了关键节点。
————————————
演习结束后,猎隼II空降兵们陆续回收至预备区,外骨骼上的冷凝雾气还在缓缓升起,喷射背包的尾喷口仍然发着微弱的余温。士兵们摘下头盔,呼出的白雾与汗水混在一起,面庞上既有成就感,也有疲惫感。
有士兵兴奋地拍了拍战友的肩甲:“这套东西真是怪物,落地冲击几乎没有,机动完全不像之前的猎隼I,要强太多了。”
另一名队员却摇了摇头:“是,不过我们还有短板。你们没觉得吗?从接到命令到落地开始突击,运输机的航程还是太慢了。”
讨论很快集中到运输机速度的问题上。几名小队长交换数据后得出结论:现役的Y-20A“鲲鹏”运输机虽然在运载能力上表现出色,但在“近距离空降突击”的作战理念下,快速投送速度成为瓶颈。
如果需要跨区域执行斩首或强袭任务,仅靠现有的亚音速运输平台,无法迅速到达目标地区。
“我们猎隼的优势是突击效率。”一名中队长总结道,“所以要最大化猎隼II的价值,我们需要一款能够突破音障的运输平台,最好在接到任务后一小时内,能让我们降落在几百公里外的目标上。”
“你们说……干脆把我们塞在轰炸机的弹舱里,当成炸弹一样扔下去怎么样?”
“呃……虽然理论上可以做到,但你想象一下在高超音速状态下被甩出去的感觉吗?脑浆子给你晃匀了。”
几名空降兵哄然大笑,缓解了演习后的紧张气氛。
工程观察员则低头快速记录下这一反馈,将“高速投送需求”标注为最高优先级。演习总结报告里,关于投送平台的改造建议被正式写入,h-33“鬼神”超音速战略轰炸机被列为首个技术可行性验证方案。
很快,有人提出了更激进的概念:为猎隼II配套开发超音速战略运输机,采用高推重比发动机与强化机身结构,支持更高的巡航高度和更快的投送速度,实现“瞬间远程打击”。
在构想中,这种运输机的巡航高度将达到20公里以上,最高速度可突破3马赫,理论上能在接到指令后30分钟内,将猎隼II小队投送到五百公里外的战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瞬间远程打击”。
尽管技术挑战巨大,暂时还停留在概念阶段,但这一设想在现场的工程师与指挥官之间迅速引发热烈讨论。
猎隼II的战术价值在这次演习中已经得到验证,而下一步如何在更大范围、更短时间内投送猎隼空降部队,显然已经成为东协装备委员会必须面对的问题。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异世界传送门,但是烈焰升腾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