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地区。
军用机场的跑道被灯光照亮。
地勤人员在灯光下忙碌,技师完成最后的检查,指挥台下达起飞命令。
J-36A“玉龙”挂起整备信号,涡喷与加力室先后点火,机身的金属外壳在热流中微微发亮。
机轮离地的瞬间,驾驶舱内的仪表迅速切换工作模式,导航系统锁定远洋航路,战机以爬升姿态离开机场,掠过近海的云层,朝大洋方向加速。
当推力达到最大值时,飞行控制系统将飞机推进到高亚音速,接着进入超音速。外部的空气温度和阻力上升,机体在加热带来的气流中发出低沉的声响。
J-36A继续提速,跨越三倍、四倍音速的临界区,经过短促而受控的震荡后,飞机进入近平流层,飞向四万米的巡航高度,机舱外的海平面被压缩成一条细线。
在四万米高度巡航并维持四马赫速度,整套推进与气动控制进入长时间稳定状态。机身表面因高温而出现热斑,散热系统和结构监控不断传回数据。
座舱内,飞行员通过头盔显示与合成数据链接收来自地面与卫星的情报。
战机在高空建立起一张移动的侦察网,主动雷达、被动接收机和红外探测器协同工作,监视下方与远方的空中态势。
航程中,数据链不断与指挥中心通信,卫星中继将战机观测到的目标信息回传。
J-36A的任务并非单纯巡航,而是对任何尝试起飞的固定翼飞机实施猎杀与阻断。为此,它在高空设置了多个监视扇区,利用雷达与光电传感器捕捉地面机场的起飞轮廓与尾流特征。
民航、货运或军用飞机一旦在地面滑出、点火或进入跑道,机载AI就会自动评估其类型、航路与风险等级。
在这种工作模式下,J-36A像一座移动的监测哨,提前识别潜在威胁并向指挥链提交处置建议。
若目标被判定为可疑或具有威胁性,战机通过电子战设备对其地面控制与导航信号施加干扰,力求使对方起飞程序中断或延迟。
需要更强制性的阻止时,预置的武器系统在严格授权下进入准备状态,但具体的使用由具体情况决定。
“警告,高风险目标已锁定,型号:阵风战斗机,数量:四,隶属:国家社会运动。”
飞行员通过头盔显示看到目标轮廓:四架阵风战斗机以紧密编队从地平线上起飞,爬升角度与预定航迹吻合。玉龙的传感器在几秒内完成目标识别,并将轨迹交给火控系统。
火控界面上,目标的优先级由自动逻辑提升到最高。
与此同时,电子战套件悄无声息地工作。被动接收器捕获到敌机的通信与雷达发射片段,系统分析出一组频谱特征。
玉龙并未发射强烈的雷达脉冲以避免暴露,而是利用微波测距和被动感知,精确计算出阵风编队的方位与速度。
令人意外的是,对方的告警系统并未出现预警信号。
阵风的雷达在忙于下方地面和中低空目标时,对来自极高空、以特定频段进行的被动侦测并不敏感;它们的电子支撑以低空态势为主,而对罕见的高空威胁有盲区。
玉龙利用这一点,将自身的电磁轮廓压到极低水平,使得对方的被动告警难以捕捉到异常。
短暂的窗口内,阵风编队保持了正常爬升,机载告警并未触发。
玉龙在高空稳稳矗立,武器舱门缓缓开启。
四枚pL-21A导弹在加速器的推动下冲出机体,划破稀薄的空气,带着压抑的音爆向下撕去。发射后,玉龙的火控系统立即跟踪每一道弹道,数据回传如同冷静的心跳。
第一枚导弹在三十秒内命中最前列的阵风。
爆炸瞬间,机体的尾迹被撕裂,燃油与金属在空中瞬时解体。
前排驾驶员的座舱警报器骤然尖叫,仪表屏闪烁着红色故障码,耳机里传来急促的呼叫:“基地,基地,我们遭受攻击,右引擎失去推力——”声音被断裂的电流覆盖,随后消失。
第二枚导弹跟随而至,命中第二架阵风的机翼根部。那架飞机出现失速,机身剧烈震荡,飞行员试图通过推杆与舵面恢复姿态,面板上的警示灯不停跳动。
他口中重复着呼叫词:“mayday,mayday,我需要指引,机体失控!”
无线电里回荡着压缩的求助,但回应被高空的噪声吞没。
第三枚导弹击中第三架阵风的尾部控制面,飞机在高空划出一段弧线,随后翻滚坠下。
最后一枚导弹直接命中第四架阵风的机体,爆炸将其撕成零散的残骸。那架飞机的驾驶员在最后几秒间仍然试图发出指令,手上的操纵杆微微颤动。机体失去升力,在云层之间消失。
玉龙在四万米上继续巡航,火控回路记录下每一次命中与每一段轨迹。地面指挥中心接收到了完整的数据包,确认了目标被彻底摧毁。
下方的雷达与目视观察报告则开始反馈残骸坠落的方位与高度。高空恢复平静,唯有通信频道里残留的呼救声,像被风带走的回音,证明着刚刚发生的一切。
而被击落的阵风战斗机以及地面指挥中心,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摧毁了它们。
而四枚导弹,对于这架起飞重量超过六十吨的空中怪兽来说,仅仅是开了个头。
J-36A继续在高空保持巡航,机载电子侦察系统持续扫描周边频谱。
地面与空中的被动接收器捕捉到一组雷达发射的脉冲,频率与方向被迅速三角定位。火控计算机把信号与情报库中的雷达型号比对,机载AI确认这是敌方中远程防空雷达,并将其列为必须优先摧毁的目标。
系统在短时间内完成轨迹预测与拦截方案计算。飞行员通过头盔显示接收指令,武器舱门再度开启,一枚pL-31R反辐射导弹被推离机体。
导弹尾焰短促,迅速投入自主导航。发射后,J-36A并未立即改变航向,而是通过数据链把目标位置、频谱特征与后续导弹共享给同编队的其他平台。
pL-31R在空中以高亚音速飞行,导引头锁定目标的电磁辐射。导弹沿预测航线降低高度,穿过稀薄云层,航迹被地面雷达的发射频率牵引。
接近目标前,导弹启动末端制导,主动搜寻雷达的强信号源。
地面雷达在被动侦测到异常后尝试切换频段并实施间歇发射,但pL-31R的宽频接收器快速适应,仍能保持引导。
命中瞬间,旋转的抛物面在爆炸中断裂,控制机柜被摧毁。
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连锁反应:附近的防空指挥站失去关键回路,短波与链路出现断裂,部分导弹发射装置因指令中断而无法启动。
随后,有着“炸弹卡车”美称的J-16 “潜龙”重型战斗机编队从空中飞过。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异世界传送门,但是烈焰升腾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