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港预备区的灯光在轨道上稳定闪烁,新的工程项目已经开始。
那是名为“星船一号”的实验性太空船,搭载了与地球上的两艘空天母舰同类,但是尺寸更小的“聚变—引力复合动力系统”。
“星船一号”的主框架在外环的装配平台上组装。运输轨道不断输送部件,几台机械臂在固定轨迹上移动,将来自地面的模块逐一安装到位。
船体的主梁由同位素合金制成,被加工成细长的中轴结构。机械臂将它缓缓吊起,定位系统发出低鸣声,红色指示灯在接口上闪烁。
控制台上传来确认信号,四台机械臂同时启动,将主梁稳稳固定。焊接装置滑入轨道,电弧闪烁的光点在真空中形成整齐的接缝。焊接完成后,冷却喷嘴立即启动,喷出一层低温气雾。
组装舱内的工作人员检查各节点的应力值。屏幕上显示出整艘飞船的骨架模型,随着每一段安装完成,新的区域被标上绿色。
接下来安装的是反应堆和引力驱动模块。两台运输机器人将一个椭圆形的舱体送入主梁中心。舱体表面布满接口与冷却槽,装配小组利用磁力工具逐个锁定连接点。
“聚变模块上线。”
舱内的控制系统开始供电,舱体外壳上亮起一圈蓝光。
引力操控装置还未正式激活,只在测试模式下运行。仪器监测其θ场强度和能耗曲线,确保稳定后再进入正式装配阶段。
船体外壳的安装在几小时后展开。
大量的板件被机械臂一块接一块地拼装外壳。每一次固定都伴随着短促的机械声。自动喷涂系统紧随其后,为新安装的部分喷上一层防辐射涂层。
科研区的监测小组通过远程终端记录数据,所有工序按分钟计算。
在外层,另一组人员正在调试推进姿态装置。
喷口组件安装在船尾,四个可旋转的喷口正在校准。检测仪器测出偏差后,机械臂自动微调角度。推进器测试时短暂点火,来自聚变反应堆的蓝色等离子体从喷口闪出,又迅速熄灭。
最后一项作业是安装卡西米尔阵列组成的引力驱动环。那是一枚环形结构,直径超过十米,它用于对引力操控模块进行精确引导与补正。它被缓缓吊起,在多组定位信标的指引下嵌入船体尾部的接口。
固定完成后,电源重新接入。控制台上出现稳定的能量读数,环体内的引力场开始微弱运转,带动整个船体产生轻微的震动。
作业舱内恢复平静,屏幕上的“星船一号”外形已完整。反光的船体在舷窗外漂浮,连接缆索轻轻拉直。工程人员在控制台前记录时间节点,传回地面指挥中心。
新的测试指令很快下达,下一步将是引力系统的全功率试验。
————————————
“星船一号”被缓缓拖离星港预备区,牵引索在真空中放松。
控制舱内,灯光转为低亮模式。主控台前的屏幕列出了完整的试车步骤,数百个传感器的数据开始刷新。
“轨道姿态稳定,外部环境正常。”
控制人员的声音通过内部频道回荡,船体微微转向,尾部的喷口逐渐打开。
“聚变主反应堆预热。”
“引力-磁约束场稳定。”
“引力场耦合准备完毕。”
主控台上的绿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整个系统开始从待机转入工作状态。
在传统的霍尔推进器中,电离气体被磁场加速喷出,推力微弱而持续;化学火箭则以一次性的高温燃烧释放巨大动能。
而现在,“星船一号”采用的聚变-引力复合动力系统,介于两者之间。
聚变反应堆为引力操控模块供能,以精确调控的方式改变局部时空曲率,让船体在受控的引力梯度中“滑行”。
并且它的能量还会被直接引导进船体后方的喷口,为船体提供额外的推力。
“推进开始。”
舱内出现轻微的震动,冷却液流动的声音穿过舱壁传来,主屏幕上的能量曲线平稳上升。
“耦合场强度百分之九十,引力操控模块启动。”
外部摄像机传回的画面中,船尾的环形装置表面闪烁起淡蓝色的光。
“引力耦合完成,准备一级推力测试。”
倒计时归零,船体微微一顿,随后无声地加速。
仪表上显示的加速度并不大,但能量效率远超以往任何形式的推进方式。
“当前输出功率为百分之二十,单位能耗效率是霍尔推进器的三十七倍。”
“提升到百分之五十输出。”
外部摄像机的画面中,星船尾部的引力环亮度增强。附近的微粒被拉出细微的轨迹,像是被看不见的力量拖曳。
“速度一千米每秒……一千五百……两千。”
加速几乎没有颠簸。
与化学火箭的剧烈燃烧相比,这种推进几乎没有火焰,只有稳定的空间扰动。
工程师调整磁约束参数,监控聚变舱内部的氘氚燃烧率。
能量通过超导通道流入引力场控制环,再转化为向后的空间梯度。
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推力”,更像是一种连续的下落。船体被“引力差”吸引着向前滑行。
“准备进入全功率测试。”
控制台上最后一盏指示灯亮起。
聚变舱内部温度提升到两千万开,引力场同步调制。
“功率一百。”
短暂的沉默后,船体猛然加速。
外部监控画面中的背景星光出现轻微的偏移,那是由于局部空间被压缩产生的光折射。
“速度四千米每秒……五千……加速依然稳定。”
控制官轻声汇报,声音仍然平稳。
“能源输出稳定,引力梯度波动小于百分之一。”
“平均能耗比化学推进低九十五点六倍。”
几名工程师开始记录测试结果,与地面实验室的模型比对。
“霍尔推进器在轨道保持上还能使用,但在长程航行中,这种复合系统的效率高出至少一个数量级。”
“化学推进已无意义。”
经过二十分钟的持续运行,主控台发出提示音。
“一级试车完成,系统正常。”
“关闭反应堆,降功率。”
光线逐渐暗下,引力环的能量层消散。
星船缓缓进入惰性滑行状态,在轨道上稳稳停下。
从外部看,星环空间站的观测窗口反射着微弱的光,星船一号像是一道银色的弧线悬在空中。
它的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冷却系统开始循环。内部舱段恢复静音,只能听见通风管道的低鸣。
“数据完整。”控制员按下存档键。
所有记录通过量子通讯通道传回地面。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异世界传送门,但是烈焰升腾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