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青溪村的鸡鸣声此起彼伏。
林春织站在灶屋门口,手中仍握着昨夜那本《夜灯簿》,眉头紧蹙。
按理说,香椿芽早该送来了——那是她为老族长六十大寿准备的关键食材,用来制作寓意“新春如意”的腌萝卜拌香椿。
可现在,送来的却是一篮子发黑腐烂的野菜。
“怎么回事?”她沉声问来人。
来的是村里一个干杂活的小厮,结结巴巴道:“那、那采椿芽的阿旺哥被张大娘拦住了……说是‘林家养女不配用新鲜香椿’……”
春织心头一震,脸色沉了下来。
张氏!
她几乎立刻就猜到了是谁在背后搞鬼。
但此时不是动怒的时候。
宾客未至,宴席将开,时间紧迫,必须迅速应对。
她转身进了厨房,快速翻出家中去年秋天腌制的嫩蕨菜,洗净切段,又取出一小罐自酿的桂花蜜,轻轻调入几滴,以提鲜味。
这道原本应是清香爽口的凉拌菜,如今虽换了主料,但她有信心让它同样惊艳。
张氏不知何时站在了厨房门口,见状冷笑道:“香椿都弄丢了,还硬撑什么?这也能端上桌?我看你是想让林家丢脸吧。”
春织抬头看了她一眼,目光平静,语气却坚定:“我做的是给宾客吃的,不是给你看笑话的。”
张氏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春织没有理会,继续料理剩下的菜品。
从清晨到午时,厨房里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她亲自掌勺,霍砚则在一旁默默协助,有时递刀,有时添柴,两人默契无言,却又心照不宣。
当第一道菜端上宴席时,宾客们纷纷侧目。
“这是——酸菜炖豆腐?”
“酸中有醇,豆香浓郁,入口即化!”
“好一口福寿双全啊!”
紧接着,第二道玉米鱼上桌,金黄的鱼身裹着一层薄薄的玉米粉,外酥里嫩,汤汁清甜。
“年年有余,寓意极佳!”陆四爷率先夹了一口,眼神一亮,“鱼肉嫩滑,火候恰到好处,这厨艺,竟胜过我酒楼几位掌勺师傅。”
第三道梅干菜扣肉更是惊艳全场。
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蒸得软糯,梅干菜吸饱了油脂,咸香适口,入口即化。
“步步高升……这道菜吃下去,怕是真能升官发财!”孙员外哈哈大笑,连连点头。
第四道野菇炒蛋饼,金黄圆润,如满月般精致,蛋香与菌香交织,让人食欲大开。
第五道红豆糯米糕色泽红润,软糯香甜,象征“红运当头”,几位老太太连吃了两块。
第六道,便是那临危换料的腌萝卜拌蕨菜羹,清香扑鼻,微酸爽口,众人皆赞其别出心裁。
第七道山菌鸡汤,汤色清澈却香气浓郁,鸡肉酥而不柴,汤中加入了几片晒干的枸杞,滋补养神。
最后一道桂花蕨菜羹,则是整场宴席的压轴之作。
颜色翠绿中透着点点金色花瓣,入口滑腻清香,带着一丝淡淡的甘甜,令人回味无穷。
“锦绣前程……”老族长喃喃重复,忽然抚须大笑,“好菜!好寓意!比去年城里的席面还要讲究三分!”
王阿婆也难得露出笑意:“春织姑娘心思灵巧,手艺更是出众,咱们林家有福咯。”
陆四爷更是当场拍案而起:“林姑娘若愿到我‘聚福楼’掌勺,月银翻倍,工钱由你开口!”
一旁的孙员外也不甘落后:“若肯将这几道食方卖于我,价格好说,我还能助你在县城开店。”
热闹非凡的宴席上,唯有张氏脸色铁青。
她原以为今日春织会因食材问题狼狈不堪,丢尽颜面。
却不曾想,她竟临危不乱,妙手回春,不仅化解危机,更赢得了满堂喝彩。
她强忍着心中的不甘,正欲起身挑刺,却被王阿婆冷冷瞥了一眼,语气严厉地说道:
“你若有这本事,便先做出一道像样的菜再说。”
一句话,堵得张氏满脸通红,半晌说不出话来。
宴席仍在继续,笑声、赞誉声此起彼伏。
阳光洒落在院中,暖洋洋的,像是预示着林家的新气象,也将春织的身影映得愈发清晰、挺拔。
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孤女,而是真正撑起了这个家的女子。
她的厨艺,不只是舌尖上的滋味,更是命运中的转折。
夜色渐浓,宴席早已散去,院中灯笼摇曳,残留的菜肴香气还未散尽。
张氏独自站在后院廊下,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她原以为今日是个好机会——春织根基尚浅,又无长辈撑腰,只要香椿芽一断,那道寓意“新春如意”的凉拌菜便成了空谈。
她甚至已经想好了如何在众人面前冷嘲热讽,让春织颜面扫地、威信尽失。
可结果呢?
不仅没有让她丢脸,反而让她名扬十里!
宾客满堂喝彩,连县里的酒楼掌柜都当场抛出橄榄枝,更有孙员外愿出资助她开店……张氏咬牙切齿,拳头攥得死紧。
“不过是一顿饭罢了,有什么了不起。”她低声自语,语气里却藏着掩不住的不甘。
“是啊,一顿饭而已。”身后忽然传来王阿婆的声音,带着几分讥讽,“你若有这本事,也不至于让自家孩子饿着肚子过年。”
张氏猛地转身,见王阿婆正倚在门边,目光如炬。
她心头一颤,强撑镇定:“您这话什么意思?”
“意思再明白不过。”王阿婆冷笑一声,“林家如今有春织顶着,日子越过越好,你们夫妻却是越活越回去。要不是春织接手家事,林家怕是要落得个年关揭不开锅的下场。”
张氏脸上一阵青白交错,张了张嘴,却一句话也反驳不了。
她知道王阿婆说得没错。
去年腊月,他们一家三口确实因没钱置办年货,在亲戚面前抬不起头。
而如今,林家灶上不断炊烟,田里收成渐丰,谁还看不出来,全靠春织一手撑起。
王阿婆没再多说,只甩下一句:“别总想着算计人,先想想自己能不能把日子过明白。”
说完,她径直离去,留下张氏一人站在昏暗的廊下,脸色愈发难看。
与此同时,厨房外的小院角落,陆四爷正低声与春织交谈。
“林姑娘的手艺,老夫平生仅见。我‘聚福楼’每日客似云来,但少些配餐小菜,若能用你的腌渍菜和干粮做搭配,必定更受欢迎。”
春织听罢,神色平静,眼底却闪过一丝思索。
“陆四爷的意思,是想长期合作?”她问。
“正是。”陆四爷点头,“你只需定期供应一些成品或半成品,价格由你定,我绝不压秤。”
这是个机会。
春织心中念头飞转。
眼下家中虽已摆脱困境,但若能在县城打开销路,不仅能增加收入,更能为林家积累口碑与人脉。
她抬眼看向霍砚,后者微微颔首,低声道:“这是个机会。”
春织遂轻笑应下:“好,我先试做一批送去县城。”
陆四爷满意而去。
待夜深人静,灶屋内只剩春织一人。
她坐在案前,手中翻看着一本账本,眉头微蹙,心绪未平。
忽地,她想起今晨那篮腐烂野菜。
张氏虽有嫌疑,但她行事素来小心,怎会如此明目张胆?
更何况,那些野菜的种类,似乎不全是本地所产……
她缓缓合上账本,起身走向墙角堆放的竹篮,取出几片残叶,细细观察。
果然,在其中一片叶子边缘,发现了一种她在青溪村从未见过的野菜品种。
她眼神一凝,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这一篮腐烂野菜,并非偶然,而是有人刻意为之。
是谁?
她尚未得出结论,却已决定查个水落石出。
她将叶片小心包好,放于木盒之中,准备明日交给霍砚辨认。
夜风穿窗而入,吹动灯花一闪,映得她的侧影清冷而坚定。
春织站起身,熄灭灯火,走入夜色之中。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寒门巧妇理家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