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曦,青溪村的炊烟袅袅升起。
林春织推开院门,脚下的石阶上赫然躺着一封没有署名的信。
她微微蹙眉,弯腰拾起,入手纸张厚重细腻,边角整齐,不似寻常乡野所用之物。
更引人注目的是那右下角的图腾——鹰首蛇纹,狰狞诡谲,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压迫感。
阿福凑上前:“小姐,是谁送来的?”
“不知。”春织将信收进袖中,淡淡道,“别声张。”
回房后,她小心拆开信封,抽出信笺。
纸面空白处只有一行字:
“赵家背后另有靠山,勿再插手林家事务。”
字迹歪斜凌乱,像是故意伪装,却掩不住笔锋间的急躁与威胁之意。
她心头一沉。
这不是恐吓,而是警告。
而且,来自一个连名字都不敢留的人。
春织将信纸铺在桌上,反复端详。
片刻后,她唤来阿福:“去请李先生来一趟。”
不多时,李崇文披衣而来,一见那信便皱起眉头。
他拿起信纸翻看片刻,又嗅了嗅,神色凝重地道:“这纸……不是本地货。”
“哦?”春织追问。
“是府城南街‘墨云斋’特供的笺纸,专供给知府幕僚和几位县衙书吏使用。”李崇文顿了顿,“这种纸,外头极难买到。”
春织心下一震。
府城、知府幕僚、笺纸……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她沉声道:“赵家若真有这般背景,那我们之前遇到的阻力,不过是冰山一角。”
李崇文点头,神情复杂地看着她:“你打算怎么办?”
“查清楚。”她语气坚定,“不能让林家再次陷入被动。”
当天,春织托村里走商前往府城打探。
几日后回报果然证实此纸确系出自“墨云斋”,且近月间仅供应给知府幕中一位姓孙的幕僚。
孙大人?
她脑中瞬间浮现出那个曾在宅地纠纷中频频出现的身影——县衙书吏孙大人,正是赵家背后的说客之一。
此事恐怕已牵涉官场。
她不敢耽搁,连夜前往霍砚家中。
霍砚正在擦拭猎刀,见她匆匆赶来,起身迎入屋内。
春织将信交给他,把调查结果简要讲了一遍。
听完,霍砚沉默许久,低声道:“看来有人不想让你动这块蛋糕。”
“不止是林家的地。”她看着他的眼睛,“还有我这个人。”
霍砚眸色一暗,缓缓点头:“我会留意进出村子的人,尤其是陌生人。”
两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深深的警觉与默契。
翌日,春织召集族中长辈,在祠堂召开会议。
她站在香案前,声音清朗:“各位叔伯长辈,如今林家虽初显安稳,但隐患未除。近日有不明身份之人送来恐吓信,意图扰乱林家秩序。”
众人闻言皆露惊容。
族长林宗仁沉声道:“可查出是谁?”
“尚未查明。”春织道,“但可以确定的是,此事并非孤例。为防万一,我想提议设立‘护宅巡更’制度,由族中青年轮流守夜,确保夜间安全。”
林宗仁抚须思索片刻,点头赞许:“好主意。你思虑周全,林家能有今日安稳,皆赖你一人之力。”
其他长辈亦纷纷附议,族中几个年轻男子也自告奋勇,愿意加入巡逻。
事情定下后,春织心中稍安,却始终压着一层阴影。
果不其然,数日后的一天夜里,族中巡更的青年慌张跑来报信,说围墙外有人潜伏!
霍砚听闻后立刻出动,追至村外山道时,终于发现那黑影一闪而逝,仓皇逃窜……
但这些,都还只是开始。
风起了,暗流涌动。
而林春织,已经站在风暴来临的边缘。
夜色沉沉,青溪村的灯火在寒风中微微摇曳。
林家新宅的围墙外,几道黑影如鬼魅般游走,脚步轻得几乎听不到声响。
族中巡更的青年林大勇警觉地握紧手中的木棍,目光在黑暗中搜寻着可疑之处。
忽然,墙角一道阴影动了——有人!
他心头一跳,立刻拔腿就跑,直奔霍砚家而去。
“霍大哥!有人潜入村子,就在林家后院!”林大勇气喘吁吁地喊道。
霍砚正在擦拭弓箭,一听此言,立即起身抓起猎刀,迅速披上外衣便冲出门去。
不多时,他便带着两名身手敏捷的村民赶至林家后院。
月光洒落,隐约可见一人影正贴着墙根疾行,动作利落,明显不是寻常毛贼。
“站住!”霍砚一声厉喝,人已飞扑而出。
那人猛然回头,眼神凌厉,在看清霍砚面容的刹那竟没有纠缠,转身便往山脚逃窜。
霍砚紧追不舍,但对方熟悉地形,几个转折便消失在密林深处。
待一切归于寂静,春织才缓缓从门廊下走出,手中提着灯笼,神情冷凝。
她弯腰拾起地上一枚闪着铜光的小物件——一枚铜扣。
入手沉重,边缘刻有细密纹路,中央是一个模糊却清晰可辨的军徽图案。
春织瞳孔微缩,心跳陡然加快:“这……是军中的制式用物?”
她猛地抬头,看向霍砚,声音压得很低:“难道……这事牵扯到了军方?”
霍砚眉头紧蹙,接过铜扣仔细端详,脸色越发阴沉:“这种扣子,我在镇北军服役时见过,只有军官才配有。”
两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深深的不安。
这不是普通的威胁,而是来自一个更高层面的力量。
而他们,已经触碰到了某个不该碰的东西。
翌日清晨,春织便召见李崇文。
“先生,我需要一封信。”她开门见山,“写给府城驻守的镇北军副将。”
李崇文神色微惊:“你要向官府求援?”
“不是求援,”春织语气冷静,“是防患于未然。”
她将那枚铜扣放在案上,推至李崇文面前:“此事若真牵涉军方,单凭我们,恐怕难以应对。”
李崇文盯着铜扣良久,终于点头:“我可以试试,但你得知道,军中之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反而会引火烧身。”
“我明白。”春织目光坚定,“但我不能让林家再陷入被动。”
数日后,一封加盖火漆印章的回信悄然送至林家。
信中并未提及是否派遣军官协助调查,却附赠了一枚小巧的青铜火漆印,背面刻着“镇北军·副将营”的字样。
随信还有一句话:
“若遇危急,可用此印调三百里内任一哨所巡查之力一次。”
春织轻轻摩挲火漆印,心中却没有一丝轻松。
夜深人静之时,春织站在屋檐下,望向远方的青山。
风起了。
她在等一场风暴来临前的最后准备。
而在她视线无法触及的山头之上,一道身影静静伫立,斗篷在夜风中猎猎作响,嘴角微扬,目光深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寒门巧妇理家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