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的秋天,省城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湛蓝。锦绣制造厂的院子里,那几棵老梧桐树开始泛黄,风一吹,便窸窸窣窣地落下几片叶子,在地上铺了一层浅金。
车间里的生产已经步入正轨,半自动缝纫机的嗡鸣声如同这个新兴企业稳健的心跳。订单稳定,质量上乘,工人熟练,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苏晚却在一次行业交流会后,陷入了新的思考。
那次的交流会,来了不少省城乃至外地的厂商。当别人介绍自己时,都能响亮地说出“xx牌”劳保用品、“xx字号”服装,唯独轮到苏晚,她只能介绍自己是“锦绣制造厂”的。会后交换产品样本,她发现,不少产品质量明明不如他们的精细,只因为有个响亮的商标名字和独特的标识,就能被客户轻易记住,甚至卖出更高的价钱。
“长河哥,我发现我们缺了点什么。”晚上,在出租屋那盏温暖的台灯下,苏晚对正在看技术资料的林长河说道。
林长河放下手中的图纸,抬眼看向她,目光带着询问。
“我们缺一个真正的‘牌子’。”苏晚拿起桌上自家生产的一双劳保鞋,摩挲着光秃秃的鞋舌部位,“你看,我们的东西,质量好,耐穿,客户用了都说好。可除了老客户,新客户凭什么在那么多一样包装、差不多样式的产品里一眼认出我们?凭口口相传吗?那太慢了。”
她顿了顿,眼中闪烁着一种林长河熟悉的光芒——那是她每次有了新想法、准备大干一场时的神采。“我们要注册自己的商标,要有独一无二的牌子,叫‘锦绣’!让以后所有人一看到‘锦绣’这两个字,就知道是我们的东西,就知道是好东西!”
林长河沉默地听着,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仔细咀嚼着妻子话里的含义。他不懂什么品牌效应,但他懂得“名声”的重要性。在村里时,苏晚做的咸菜、棉衣,就是因为味道好、样式新,才一步步打开了销路,那其实就是最朴素的“口碑”。如今到了省城,面对更广阔的市场,把“口碑”变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牌子”,无疑是明智的。
“嗯。”他点了点头,言简意赅地表达了支持,“需要怎么做?”
他的支持总是这样及时而坚定,让苏晚心头一暖。她立刻拿出纸笔,开始规划:“首先得有个标志,得画出来,然后去工商局注册……我打听过了,现在国家鼓励企业发展,注册商标是受保护的。”
事业的方向定了下来,但真正的难题,却在于那个至关重要的标志本身。
接下来的几天,苏晚一有空就趴在桌上写写画画。“锦绣”二字,寓意极好,象征着前程似锦、繁花似绣,贴合他们从穿针引线起步的事业,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可如何将这份美好的寓意,凝练成一个简洁、醒目、易记的图形,却难住了她。
她画过传统的如意纹样,觉得不够独特;试过将“锦”和“绣”的字形做变形组合,又显得过于复杂,缩小后印在产品上恐怕会模糊一团。她也参考了一些现有的知名商标,不是觉得太过洋气,失去了本土味道,就是感觉冷硬,缺少了温度。
几天过去,废纸篓里堆满了揉成一团的草图,苏晚的眉头也越皱越紧。
这天晚上,她又对着一纸不满意的设计稿发呆。林长河默默给她倒了杯热水,放在桌角,然后没有像往常一样去看他的技术书,而是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她身边,拿起那些被废弃的草图,一张张仔细地看。
他的动作很慢,看得很认真,虽然依旧没什么表情,但苏晚能感觉到,他不是在随便翻翻,而是在努力理解她想要的东西,以及遇到的困境。
“很难?”他放下草图,看向她,声音低沉。
苏晚叹了口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嗯,想找个既好看,又有我们自己味道的,还想……还有点特别的意义。”她说着,目光不经意间落在林长河那本摊开的技术笔记上。笔记的扉页,是他工工整整写下的名字——“林长河”。那个“林”字,写得端方稳重,笔画间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感。
她的心忽然微微一动。
她的名字是“晚”,夜晚的晚,常被觉得带着些暮气。可认识林长河之后,她的人生才真正迎来了曙光。是他,在那个风雪夜默默护送她回家;是他,用坚实的脊背背她过雪地成婚;是他,在她每一次遇到困难时,都沉默而坚定地站在她身后,像一座沉稳可靠的山,为她遮风挡雨,为她托起一片晴空。
“林”……森林,包容、滋养、守护,给予万物生长的根基。
“晚”……夜晚,静谧、沉淀,却也孕育着黎明和星辰。
一个想法如同电光石火般划过脑海。
她猛地抽出一张新的白纸,铅笔在纸上快速游走。她不再拘泥于复杂的图案,而是尝试将“林”和“晚”的元素融入“锦绣”的意象中。
她先轻轻写下一个变形的“林”字,将双“木”的笔画延伸、抽象,化作两条流畅而交织的曲线,仿佛缠绕的丝带,又似守护的臂弯,构成了一个包容性的、圆润的基底轮廓。这基底,代表着根基,代表着守护,代表着林长河给予她的那份沉静而强大的力量。
然后,在那交织的“林”字轮廓之上,她精心勾勒出“锦绣”二字,字体秀逸而不失力道,这是她自身才华与努力的体现。最关键的一笔,是在“锦”字右上角那一点的位置,她没有用常规的圆点,而是画了一颗小巧的五角星。那颗星,灵感来自于“晚”字,是长夜中的启明星,是黑暗中的指引,是希望与光芒的象征,也暗合了林长河曾作为军人的身份。
整个标志,线条简洁流畅,图形与文字结合巧妙。下方的“林”字曲线是根基与守护,上方的“锦绣”二字与星辰是绽放与光芒。它们彼此依托,相互成就,就像一个无声的誓言,讲述着他们夫妻二人相辅相成、共同奋斗的故事。
“长河哥,你看!”苏晚激动地将草图推到林长河面前,声音因兴奋而有些颤抖,“这样行不行?”
林长河低头,目光落在那个独特的标志上。他先是微微一怔,随即,那双总是沉静如水的眼睛里,清晰地映出了图纸上的线条,并缓缓泛起了一阵涟漪。他看得极其专注,粗粝的指腹轻轻拂过那颗小小的五角星,又划过那作为基底的、抽象化的“林”字曲线。
他或许不懂什么设计美学,但他读懂了这标志里蕴含的、独属于他们两人的密码。
他没有立刻评价,而是抬起眼,深深地看向苏晚。那目光复杂而浓烈,有惊讶,有触动,还有一种几乎要满溢出来的、深沉的情感。他喉结滚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伸出宽厚的手掌,紧紧握住了苏晚因长时间握笔而有些冰凉的手。他的掌心滚烫,力量很大,握得苏晚指节微微发疼,但那疼痛里,却传递着一种无言却震耳欲聋的肯定与感动。
“……好。”良久,他才低低地吐出一个字,嗓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沙哑。
这一个字,胜过千言万语的赞美。苏晚的心瞬间被巨大的喜悦和满足填满,所有熬夜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标志定稿,接下来的流程快了许多。林长河主动揽下了跑工商局的任务。他带着苏晚精心绘制的图样和所需文件,一次次往返于各个部门。他话不多,但条理清晰,态度诚恳,加上锦绣制造厂在本地已有不错的口碑,商标注册的申请递交得异常顺利。
等待批复的日子里,苏晚并未闲着。她开始着手设计新的产品包装。以前他们的产品多用简单的牛皮纸或透明塑料袋包装,如今,她选用了质地更厚实的浅米色卡纸,将新注册的“锦绣”商标凸版印刷在包装盒的显眼位置,旁边配上简要的厂名和“质量为本,信誉至上”的厂训。连用来封装产品的布质标签,也统一换成了绣着缩小版标志和“锦绣”字样的新标。
当第一个打着“锦绣”商标的鞋盒样品做出来时,苏晚将它摆在办公室的窗台上,看了又看。秋日的阳光照在崭新的盒子上,那个融合了她与林长河名字元素的标志,仿佛在发光。
“以后,这就是咱们的‘脸面’了。”她轻声对身边的林长河说。
林长河看着那个盒子,又看看她被阳光镀上一层金边的侧脸,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
商标注册证书正式下发的那天,苏晚在厂里召开了一个简单的全体员工大会。当她将那张盖着红色大印的证书复印件展示给大家看,并宣布从此他们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将统一使用“锦绣”商标时,工人们先是寂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太好了!咱们也有自己的牌子了!”张梅激动地喊道。
“就是!以后走出去,说我是‘锦绣’制造厂的,脸上都有光!”另一个老工人附和道。
赵婶子更是抹起了眼角:“晚晚,长河,咱们从村里几台缝纫机做起,到今天有了自己的大牌子,我这心里……高兴啊!”
看着台下那一张张洋溢着自豪与希望的脸庞,苏晚的眼眶也有些湿润。她深知,这张薄薄的证书,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认可,更是他们事业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凝聚人心的旗帜,也是通向更广阔市场的敲门砖。
品牌化的效果,比苏晚预想的来得更快,也更猛烈。
使用了新包装、带有“锦绣”商标的劳保鞋、工作服等产品,首批铺货到省城几家最大的百货公司和供销社时,立刻引起了注意。
“锦绣?这牌子没听过啊。”
“包装挺别致,这标志也好看。”
“看着就比旁边那些杂牌货正规。”
顾客们议论着,好奇地拿起产品查看。而产品质量本身,成了最好的推销员。扎实的用料、精细的做工、舒适耐用的体验,让第一批购买者迅速成为了“锦绣”的活广告。
“同志,就拿上次买的那种‘锦绣’牌的劳保鞋,再要两双!”
“你们这‘锦绣’牌的工作服,还有别的尺码吗?”
类似的询问开始在各大销售点出现。百货公司的采购科长再次登门,这次脸上堆满了笑容:“苏厂长,林厂长,你们这牌子一打出来,效果立竿见影啊!销量眼看着往上涨,尤其是这新包装的,看着就上档次!我们打算把‘锦绣’牌放到更显眼的柜台去。”
更让苏晚惊喜的是,之前合作过的外贸局同志也带来了好消息。他们在广交会上,将带有“锦绣”商标的产品样本推荐给了外商,对方对其独特的设计和过硬的质量表示了浓厚兴趣,初步意向订购一批试销海外。
“苏厂长,你们这一步走得漂亮!”外贸局的同志竖起大拇指,“有了自己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才有辨识度,才能谈得上长远发展!”
消息传回厂里,整个锦绣制造厂都沸腾了。工人们走路都带风,干起活来格外有劲,因为他们现在不仅仅是在做工,更是在共同塑造和维护“锦绣”这个属于他们每个人的金字招牌。
傍晚,苏晚和林长河并肩站在办公室的窗户前,望着楼下院子里下班后仍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兴奋讨论着商标和订单的工人们。
夕阳的余晖将天边染成一片绚烂的锦缎,正如他们“锦绣”之名的寓意。
“长河哥,你看,”苏晚指着那片天空,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却是难以抑制的激动,“我们的‘锦绣’,算是迈出第一步了。”
林长河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目光悠远。他看到的不仅是晚霞,更是这条品牌之路开端的光芒。他收回目光,落在苏晚略显憔悴却神采飞扬的脸上,心中涌起一股混杂着心疼与无比骄傲的热流。
他没有看那片锦缎般的天空,而是深深地看着苏晚,低沉而清晰地回应,仿佛在陈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嗯。是你的‘锦绣’,也是我们的。”
他的话语落下,如同沉稳的基石,牢牢托住了苏晚所有关于未来的、飞扬的梦想。苏晚侧头,与他相视一笑,万千感慨与深情,尽在不言之中。窗玻璃上,隐约映出他们并肩而立的身影,与窗外那片璀璨的锦绣晚霞,融为一体。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七零锦绣小农媳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