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的清晨,凛冽的寒气如细密的针尖,无孔不入地钻进每一道缝隙。破败的土屋在朔风中瑟瑟发抖,墙角的蛛网结着白霜,随着漏进的风轻轻颤动。
凌云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指,呵出的白气在眉睫间凝结成细小的冰晶。就在他活动僵硬的手脚时,院外忽然传来一阵刻意压低的脚步声——那声音极轻,却带着习武之人特有的节奏。
“谁?!”典韦如一头被惊动的猛虎,原本倚在墙角打盹的身影骤然暴起。双戟在他手中划出两道寒光,壮硕的身躯已如铁塔般堵在门前,震得门框上的尘土簌簌落下。
门外立着个半大少年。朔风卷起他打满补丁的衣角,露出内里单薄的粗布短衫。约莫十三四岁的年纪,身量却已比同龄人高出半头,挺拔如边塞常见的白杨。
稚气未脱的脸庞被塞外的风沙磨砺出坚毅的轮廓,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不似寻常少年那般懵懂,反倒像淬过火的寒星,在晨光中闪烁着警惕而明亮的光彩。
少年被典韦的杀气惊得后退半步,随即稳住身形,规规矩矩地行了个抱拳礼:“小子张辽,张文远。本来还没有到取字年龄,一路过朔方大儒郑玄,选中了我给他做向导,就给我取了字。是本县人。昨夜听闻有车马入城,特来拜见。”他的声音尚带着变声期的沙哑,语气却是不卑不亢,“不知各位是否是朝廷派来的新任上官?”
张辽?!
凌云只觉得心头仿佛被重锤击中,血液在瞬间涌上头顶。那个在史书中留下“威震逍遥津”之名的五子良将,那个让江东儿郎闻风丧胆的张文远,此刻竟以如此青涩的模样站在眼前!他强压下几乎要脱口而出的惊呼,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才维持住面上的平静。
“小兄弟误会了。”凌云示意典韦收起兵刃,上前半步温言道。他注意到少年冻裂的虎口上结着新旧交叠的茧子,那是常年握兵器留下的痕迹。
张辽眼中的期待如风中残烛般熄灭,稚嫩的脸上浮现出与年龄不符的警惕:“那各位是......?”
恰在此时,蔡邕闻声从内室踱出。老者虽经风霜,举止间仍带着世家大儒特有的气度。凌云顺势引见:“这位是当世大儒,蔡邕蔡伯喈先生。”
“蔡、蔡大家?”张辽的呼吸陡然急促,那双明亮的眼睛瞬间睁大。在这片文化荒芜的边塞,蔡邕的名字如同传说。少年慌忙拍打衣襟上的尘土,又将开裂的指节在裤缝上擦了又擦,这才郑重其事地行了个标准的学生礼,动作虽显生涩,却透着发自内心的敬重。
待凌云将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张辽听得拳头紧握,指节泛白。少年人的热血在他单薄的胸膛里翻涌,声音里压抑着愤怒:“朝廷......朝廷怎能如此对待忠良!”他望向远处残破的城墙,喉结剧烈滚动,“边塞百姓日日盼着王师,等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就在这时,典韦走到院中空地上舒展筋骨。只见他双戟一展,破空之声骤起,卷起的劲风竟将地上的枯草尽数掀起。那对八十斤重的精铁短戟在他手中仿佛没有重量,化作两道纠缠的黑龙。
时而如惊涛拍岸,戟风扫过之处积雪纷飞;时而如饿虎扑食,每一个转身都带起猎猎风声。典韦偶尔发出一声低喝,震得屋檐下的冰凌应声而断。
张辽看得痴了。他不自觉地向前倾着身子,嘴唇微张,连睫毛都忘了眨动。这个自幼在军营旁长大的少年,见过老兵舞枪,也见过戍卒操练,却从未见过这般惊心动魄的武艺。
那不再是简单的招式,而是融入了武者精气神的杀伐之术。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随着戟势起落,血液在血管里奔腾叫嚣。
“小兄弟?”凌云的声音将他从忘我的境界中唤醒。张辽猛地回神,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摆出了握戟的姿势,脸上顿时烧得滚烫。
“看你也是个练家子。”凌云含笑指向院中,“蔡先生学贯古今,你可以常来听课;典韦兄弟的武艺......”他故意顿了顿,看着少年瞬间亮起的眼睛,“你若用心,或许能得他指点一二。”
张辽的胸膛剧烈起伏着,激动得连行礼的手都在颤抖:“愿意!小子愿意!”他偷眼望向收势而立的典韦,那个浑身蒸腾着白气的巨汉在他眼中仿佛发着光。
少年悄悄将冻裂的手掌藏到身后,生怕这双握过木枪的手不配接受这样的机遇。
凌云凝视着这个未来的名将,仿佛看见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正在荒原上发出微光。他仿佛已经听见,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将会响起一个让天下震颤的名字——张文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群美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