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的秋风吹过广袤的华北平原,带来收获的气息,也带来了权力格局彻底重塑的讯号。青州行宫内,捷报频传,最终汇聚成一个足以震动天下的消息——历经数载征战、运筹与整合,刘衍已彻底掌控幽、并、冀、青河北四州之地,麾下带甲数十万,良将千员,谋士如云,成为雄踞北方,无可争议的霸主。
四州归一,根基深植
冀州,邺城。这座曾经袁绍的霸府,如今已换上“刘”字大旗。在荀彧、田丰等能臣的精心治理下,饱经战乱的冀州正迅速恢复生机。屯田制广泛推行,流民得以安置,损坏的水利得以修复,这个天下最为富庶的州郡之一,终于将其庞大的人力与物力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刘衍的霸业。
幽州,蓟城。赵云白马义从的旗帜飘扬在边塞雄关之上,乌桓、鲜卑等胡骑在其兵锋与刘衍“怀柔征伐并用”的策略下,或臣服,或远遁,北疆防线固若金汤。来自草原的战马、皮毛,与内地的盐铁、布帛在此交汇,边贸兴盛,既充实了府库,也缓和了民族矛盾。
青州,平原县。作为刘衍起家的根基和如今的统治中心,这里更是气象万千。高顺在此倾力练兵,将陷阵营的严苛操典与悍勇精神融入各军,使得刘衍麾下步兵之精悍,冠绝诸军。工坊日夜不休,锻造着锋利的兵甲与强弩。来自四方的人才汇聚于此,求见于晋阳宫外,渴望在这位崛起的雄主麾下一展所长。
并州,晋阳。于禁、徐晃坐镇于此,不仅肃清了袁谭残余和境内匪患,更大力整顿水军,建造舰船,将影响力辐射至东海。青州丰富的盐铁资源和沿海之利,为刘衍的势力增添了重要的经济与战略维度。
文武鼎盛,制度初立
此时的刘衍麾下,可谓人才济济:
· 谋主核心:郭嘉、贾诩、戏志才运筹帷幄,洞察机先;荀彧、田丰总揽政务,治理地方,王佐之才尽显;徐庶等新附之才亦得重用。
· 武臣、猛将:关羽、张飞、赵云、张辽、典韦、许褚、徐晃、于禁、高顺……皆当世虎臣,各统一军,能征惯战。
· 精锐之师:除各将本部兵马外,更是形成了如“春秋刀营”、“枪兵营”“铁壁营”、“陷阵营”“白马义从”、“并州狼骑”等闻名天下的特种营团,战力彪炳。
在郭嘉、荀彧等人的辅佐下,刘衍并未急于称王称帝,而是在河北四州初步建立了一套高效运行的霸府体制。设丞相府(自领)总揽军政,其下分设六曹处理具体事务,同时尊重汉室旗号,表奏天子,行“承制”之权,名正言顺地任命州郡长官,赏罚分明,律法严谨,使得四州之地政令统一,秩序井然。
南北对峙,山雨欲来
刘衍全据河北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握着军报的手,指节微微发白。他虽早已预料到这一天,但当其真正来临时,那股巨大的压迫感依旧让他感到窒息。北方的威胁,已从未如此具体而庞大。他失去了黄河天险以北的所有缓冲,刘衍的兵锋可以直接威胁到兖州、司隶。
“刘衍……潜龙已出渊矣。”曹操长叹一声,目光扫过麾下同样面色凝重的文武,“河北四州,民殷国富,带甲数十万,其势已成。我等再无退路,唯有倾力一战!”
许都朝廷立刻加快了动作,一方面加紧紧盯荆州刘表与江东孙权的动向,防止他们与刘衍联合;另一方面,则加速整合内部,囤积粮草于官渡、白马等黄河沿岸要地,征调兵马,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北方强压。
潜龙之志,天下瞩目
青州行宫内,刘衍登高远眺,南方山河仿佛尽收眼底。全据河北,对他而言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主公,如今之势,我已进可攻,退可守。曹操虽据中原,挟天子,然其四面受敌,内部亦有隐忧。我军可暂作休整,稳固四州,待时机成熟,一举南下!”田丰慷慨陈词。
郭嘉则道:“元皓之言固是正理。然亦不可让曹操过于从容。嘉以为,可遣使联络荆州刘表,示好江东孙权,共分曹操之势。同时,西凉马超处,当再加笼络,使其在关键时刻,能出兵牵制曹操关中兵力。”
贾诩补充:“内部整合,清除袁氏残余影响,安抚士族,编练新军,此为根本。可表奏朝廷,求封大将军、督河北四州诸军事,进一步名正言顺,压制曹操。”
刘衍静静听着,心中已有决断。他深知,与曹操的决战将决定天下的归属。此刻,他需要时间将河北四州的力量彻底融为一炉,需要外交手段孤立曹操,更需要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
“诸君所言,皆深谋远虑。”刘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传令各方:一,加紧屯田练兵,储备军资;二,遣能言善辩之士,南结荆州,东连孙权;三,厚赐马超,稳固西线;四,整饬内政,广纳贤才。”
他的目光越过重重宫阙,投向南方,那里是他的宿命之敌,也是他成就霸业的最终战场。
“曹操,这中原大地,你我终须一战!且看是你曹孟德的权谋厉害,还是我刘衍的势不可挡!”
河北四州归一,潜龙之势已成。天下这盘棋局,进入了刘衍与曹操南北对峙的全新阶段。时代的洪流,将以更加汹涌澎湃之势,冲向那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决战之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