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粮车刚驶出城门,就被百姓拦住了。
赶车的官差挥着鞭子想赶人,却被一个老汉抱住了马腿:“不能拉走啊!这是咱们过冬的粮!”
消息像长了翅膀,半个苏州城的百姓都涌到了路上。他们举着空粮袋,跪在地上,黑压压的人群从城门一直排到运河边,哭声和喊声混在一起,惊飞了树上的麻雀。
赵宸站在府衙的门楼上,看着这一幕,心口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诸葛亮递给他一件披风:“天凉,披上吧。”
“你看。”赵宸指着下面的百姓,他们的手皴裂得像老树皮,却紧紧攥着空粮袋,“童贯要的不是粮食,是想看看,这些百姓会不会反我。”
诸葛亮叹了口气:“他们却在用自己的方式护着您。”
门楼下的百姓看见赵宸,哭声更响了。“赵大人,不能给啊!”“给了咱们冬天就得挨饿!”“咱们去汴京告御状,告那阉宦!”
赵宸走下门楼,站在百姓面前。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无数双眼睛望着他,有期盼,有担忧,有愤怒。
“乡亲们,起来吧。”赵宸的声音有些沙哑,“陛下的旨意,不能违抗。”
“可……”一个妇人抱着孩子哭,“去年水灾,咱们就是靠这些粮活下来的。今年好不容易有了余粮,他们又要来抢……”
“我知道。”赵宸弯腰扶起她,“但我向大家保证,这粮,不会白给。等送粮的官差走了,我会打开府衙的粮仓,先给大家分过冬的口粮。明年开春,咱们再多打粮食,把损失补回来。”
“大人的粮仓里没多少粮了啊!”陈老栓喊道,“上个月刚给嘉兴的灾民送了一批!”
“我还有办法。”赵宸看向运河上的商船,“让商户们先捐些,我用税银给他们补。实在不行,我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总能让大家过冬。”
百姓们沉默了。他们知道,赵宸的俸禄根本不够;他们也知道,商户的粮食捐出来,明年的生意就难做了。可看着赵宸坚定的眼神,没人再说话,只是默默地站起来,给粮车让开了路。
粮车缓缓驶过,车轮压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重的声响,像压在每个人的心上。有个小童追着粮车跑,喊着“那是我家的稻子”,被他娘一把拉住,捂在怀里哭。
赵宸站在原地,看着粮车消失在路的尽头,忽然对诸葛亮道:“你看,民心,才是最硬的底气。”
诸葛亮点头:“他们没反,就是最大的底气。”
送粮的官差走后,赵宸果然打开了府衙的粮仓,又让商户们捐了些粮食,挨家挨户给百姓分口粮。分到最后,府衙的粮仓空了,赵宸的俸禄也散光了,他自己和亲兵们,只能顿顿吃糙米掺野菜。
消息传到汴京,徽宗正在和画师们讨论笔法。蔡京拿着密报进来,笑道:“陛下,赵宸在苏州快成乞丐了,听说他顿顿吃野菜,连亲兵都瘦了一圈。”
徽宗愣了愣,随即笑了:“他倒会做戏。”可心里却莫名地有些不是滋味——他想起赵宸在汴河口治水时,也是这么和士兵们同吃同住的。
童贯在旁道:“陛下别被他骗了!他这是在收买人心,等时机成熟,就会举兵谋反!”
徽宗没说话,只是看着画纸上的仙鹤,忽然觉得,那鹤的眼睛,像极了苏州百姓望着赵宸的眼神——带着信任,带着依赖,是他从未拥有过的东西。
而苏州的夜里,赵宸正在灯下看《北伐策》。卫十三端来一碗野菜粥,粥里飘着几粒米:“将军,喝点吧。”
赵宸接过粥,刚要喝,就听见窗外传来动静。拉开窗帘一看,只见百姓们提着食盒,悄悄放在府衙门口,有馒头,有咸菜,还有一碗刚熬好的鱼汤。
“他们……”卫十三眼眶发红。
赵宸的指尖触到温热的鱼汤,忽然觉得,这碗粥,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他知道,只要这些百姓还在,苏州就倒不了;只要民心还在,他这条潜龙,就总有飞天的一天。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