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前哨站的毁灭,如同一盆冰水,浇熄了“涅盘”内部因玛雅壁画而燃起的躁动火焰。所有关于跨空间技术的研究被无限期封存,研究重点再次毫无争议地回归到“基石共振”技术的深化与完善上。
凌依领导的“文明遗痕解析中心”进入了最枯燥,却也最关键的数据积累和模型优化阶段。他们不再追求惊世骇俗的突破,而是致力于将那个跨文明符号分析模型打磨得更加精确、稳定。每一天,都有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新的古老符号或传说被录入系统,进行比对、分析和能量模型拟合。
这个过程缓慢而扎实,仿佛在编织一张覆盖整个人类文明史的、无形的知识之网。
这天深夜,凌依依旧伏在控制台前,屏幕上正运行着一次大规模的多文明符号聚类分析。突然,“灵犀”发出了一声轻微但独特的提示音——这通常意味着发现了超出预设参数的高匹配度关联。
凌依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看向屏幕。分析结果将她数据库中两个此前从未被联系起来的符号标记为了“高度关联”。
其中一个,是来自中美洲奥尔梅克文明一个巨石雕像底座上的、一个酷似扭曲树根与星辰结合的奇特图案。另一个,则是刻在西藏某座古老寺庙密室墙壁上的、一个由无数细小漩涡组成的曼荼罗(坛城)的一部分。
这两个符号,无论是形态还是所属文化背景,都风马牛不相及。但“灵犀”的能量模型拟合度却高达94.7%!更令人惊讶的是,它们各自蕴含的能量属性,一个偏向于“生长”与“连接”,另一个偏向于“循环”与“包容”,但在某个极其精妙的振动模式下,它们竟然可以完美互补,形成一个自洽的、稳定的能量闭环!
这绝非巧合!
凌依立刻调取了所有关于这两个符号的已知信息。奥尔梅克文明被认为是中美洲文明的始祖,神秘而短暂。而那座西藏寺庙,据传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象雄”时代,甚至与传说中的“香巴拉”有关。
她尝试将这个新发现的双符号闭环模型,导入到“基石共振”的核心架构中。
惊人的一幕发生了!
原本已经趋于稳定的“基石共振”能量场,在融入这个双符号闭环后,其稳定性和能量效率竟然再次提升了足足十五个百分点!而且,能量场的覆盖范围也出现了微弱的、可调控的扩展!
这就像一个精密的机械表,在加入了某个失落的齿轮后,突然走得更加精准、有力!
凌依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她立刻将这个发现报告给了苏晚。
苏晚在睡梦中被唤醒,来到解析中心。当她看到那个双符号闭环模型以及它给“基石共振”带来的提升时,睡意瞬间全无。
“能确定这两个符号的原始用途吗?”苏晚问道。
“信息太少了。”凌依摇头,“奥尔梅克的记录几乎湮灭,西藏寺庙的记载也语焉不详,只提到与‘守护秘境之门’有关。但它们的能量互补性是毋庸置疑的!指挥官,这很可能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基石’体系的……失落环节!”
苏晚凝视着屏幕上那两个缓缓旋转、彼此交融的符号,陷入了沉思。奥尔梅克文明与西藏古象雄……这两个相隔万里、看似毫无关联的古老文明,为何会拥有如此高度契合的能量符号?是某种早已湮灭的、全球性史前文明的共同遗产?还是存在着不为人知的交流渠道?
“立刻对所有已收录的符号进行类似的互补性分析!”苏晚下令,“重点寻找那些能够与现有‘基石’核心符号形成稳定闭环的组合。我们需要找到更多这样的‘齿轮’!”
“是!”
解析中心再次进入了高速运转。有了明确的方向,效率大大提升。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又有三组来自不同文明的符号组合被确认能够有效提升“基石共振”的性能。它们有的来自非洲部落的古老面具纹饰,有的来自太平洋岛国的航海图标记,甚至有一组源自凯尔特德鲁伊祭祀使用的树皮卷轴。
这些发现,拼凑出了一幅令人震惊的图景——在地球各个角落,那些看似孤立发展的古老文明,其最深层的文化密码中,竟然隐藏着某种共通的、关于能量稳定与秩序构建的“语法”!
“基石共振”技术,在这些“失落环节”不断被补充进来后,开始发生质变。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防御力场,其能量形态变得更加灵动和富有“韧性”。最新型号的“基石共振器”甚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根据环境中的能量扰动,进行自适应的微调,以达到最佳的稳定效果。
苏晚站在升级后的指挥中心,感受着那如同活物般呼吸、脉动的能量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明悟。
“遗产议会”掌握着强大的“钥匙”,但他们似乎更倾向于将这些古老的力量视为工具和武器。
而“涅盘”现在走的这条路,则更像是试图去理解、去融入、去重构这种力量的底层“语法”。
一条路是驾驭,另一条路是共鸣。
孰优孰劣,尚未可知。
但苏晚隐隐感觉到,当这些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失落环节”被一一找回,当“基石”体系被不断完善……
“涅盘”所构筑的,将不仅仅是一座坚固的堡垒。
那或许会是……一种全新的可能。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涅盘重生:千金逆袭撕渣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