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一名亲卫小心翼翼呈上一封密信。
“陛下,山东沧州…刘体纯将军派死士送来的。”
李自成眼神微动,有些意外。他拆开密信,刘体纯那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闯王陛下钧鉴:
潼关血战,闻之痛心。左逆东叛,江南糜烂,张逆窥伺湖广,虏廷三路(吴、尚、耿)进逼,此诚天下板荡,英雄用命之秋也!
然虏势方炽,潼关天险亦难久持。陛下身系义军存续,万不可效匹夫之勇,困守孤城。
西安、太原虽陷,然陕甘辽阔,山险重重。虏骑利于平原,拙于山林。陛下何不暂避锋芒,率百战精锐,西入陕南秦岭,北走陕北高原 。
效昔日游击之法,据险要,联豪杰,休养士卒,徐图再起。
虏廷重心在南,其力必分。待其江南受挫,或虏廷内乱,陛下振臂一呼,光复旧土,犹未晚矣!
体纯不才,据四府之地,整军经武,誓抗虏廷。若陛下西行,体纯愿竭力牵制虏军东路,互通声息,遥为犄角!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望陛下明察,以社稷为重,珍摄龙体,留待天时!
刘体纯 顿首再拜”
信中的字句,如同冰冷的雨水浇在李自成滚烫而绝望的心头,却也带来一丝异样的清明。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这句话,像重锤敲打着他。
是啊,刘宗敏死了,宋献策死了,那么多老兄弟都死了…难道要把最后这点种子也葬送在潼关这绝地吗?刘体纯说得对,陕甘还有广袤的山地,清虏不可能处处布防。
一股求生的本能和最后的不甘,压倒了玉石俱焚的冲动。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虽仍有悲怆,却多了一丝决绝:“传令各部!交替掩护,撤出潼关!目标…陕南汉中山区!轻装简从,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烧掉!”
潼关之外,清军大营连绵,旌旗招展。
平西王吴三桂一身锃亮甲胄,立于高台之上,冷冷地注视着硝烟弥漫、摇摇欲坠的潼关。他的眼神锐利而冷酷,带着一种复仇的快意和完成使命的决绝。
“王爷!闯逆困兽犹斗,抵抗甚是顽强。缺口处反复争夺,我军伤亡不小!”一名副将禀报。
“哼!”
吴三桂冷哼一声说道:“垂死挣扎罢了!传令下去,红夷大炮集中轰击缺口,楯车云梯压上。再派人向关上喊话:告诉李自成,刘宗敏、宋献策早已授首山海关。西安、太原已是我大清尚可喜、耿精忠将军囊中之物。他已是瓮中之鳖,无处可逃!若开城投降,念在昔日…,…念在他也曾是一方枭雄,本王可奏明摄政王,饶他不死,许以富贵!若再冥顽不灵,破关之时,鸡犬不留!”
他深知多尔衮的战略重心正在南移,江南才是未来争夺的焦点。
必须尽快解决李自成这个心腹大患,彻底肃清西北,他吴三桂才能在接下来的南下大戏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清军的攻势更加凶猛。重炮集中轰击城墙薄弱处,碎石横飞。披着重甲的“死兵”在震耳欲聋的喊杀和劝降声中,踩着同袍的尸体,疯狂涌向被轰开的缺口。
然而,就在吴三桂以为最后的总攻即将发起时,潼关城头的大顺军抵抗似乎突然减弱了。
紧接着,关内隐隐传来混乱和火光…
青州镇守府内,刘体纯的案头堆叠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急报:
张献忠大举出川,兵锋直指湖广!
潼关血战,李自成困兽犹斗!
他派出的死士可能已将密信送达的消息。
“张献忠…果然如饿狼扑食。”
刘体纯看着地图上从四川指向湖广的粗大箭头,眼神凝重。
张献忠入湖广,短期内对沧州体系威胁不大,甚至可能吸引清廷部分注意力。但长远看,一个占据长江中游、以劫掠为生的张献忠,是巨大的不稳定因素,且湖广百姓将再遭浩劫。必须密切关注其动向。
潼关战报触目惊心。西安太原已失的消息,更让李自成陷入绝境。刘体纯心中默念道:“闯王…希望你能听得进去!退入陕甘山地,尚有生机,也能为我们在北方多钉下一颗钉子!”
他深知,李自成若能保存部分力量西撤,将极大牵制清廷在西北的兵力,延缓其全力东顾或南下的步伐。
吴三桂在潼关的凶猛攻势和尚可喜、耿精忠迅速夺取西安、太原,清晰展现了清廷高效的军事机器和扫平西北的决心。
吴三桂部,这支由前明精锐转化而来的清军主力,将是未来最可怕的对手之一。而清廷在占据西北后,其战略重心转向江南已是必然。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刘体纯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巨大的波澜。
南方的崩塌,西边的烽火,北方的铁蹄,清廷的步步紧逼…乱世的绞索正在收紧。
他再次将目光聚焦于自己的四府之地,这是他在惊涛骇浪中唯一的方舟,也是他的希望所在。
提起笔来,又连下数条命令。
“陈有银!西面张献忠动向、潼关最终结果、闯王部去向、以及吴三桂部战后动向,列为最高优先级!我要第一时间知道!”
“命令李黑娃、王猛!新兵训练加速!火器营实弹演练强度翻倍!告诉工坊区宋应星和吴守拙,火帽和定装弹的产量,月底前必须再提三成!质量是命根子,一根劣质铳管都不许流出!”
刘体纯现在最大的倚仗就是火帽技术的突破。稳定量产,是沧州军未来对抗清军骑兵的重要保证。
“屯田夏收,关乎生死存亡!各级官吏务必全力以赴!难民安置继续推进,人尽其用。请吴迪先生有所准备,秋闱筹备按计划进行。越是乱世,越要彰显秩序,越要选拔人才,凝聚人心。这是我们的根基!”
刘体纯现在最缺的就是优秀的管理人才,包括了城市管理、工商业、交通运输等。前明的官吏,已经烂到了骨头上,不堪大用。
开科取士,形成一套高效丶廉洁的管理体制,是沧州体系从流亡政权向稳固割据势力转变的重要标志。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