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内茶香袅袅,却弥漫着一种沉重的静默。
黄裳望着杯中澄澈的茶汤,仿佛在看自己波澜起伏的一生。他缓缓放下茶杯,抬起头,目光坦诚而带着一丝疲惫,看向对面青衫依旧的周易。
“周先生,”他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不再有光明顶上的杀伐决绝,反而透着一股洗尽铅华的苍凉,“你可知,我那《九阴真经》是如何创出的?”
周易静默不语,只是用那双洞悉世情的眼睛温和地看着他,示意他说下去。
“是恨。”黄裳吐出一个字,这个字仿佛抽走了他不少力气,“滔天的恨意,满门的血仇,支撑着我钻入那浩如烟海的道藏之中。别人读道藏,见的是无为清净,阴阳冲和。而我……我看到的,却是天地不仁,是以万物为刍狗;是阴符杀机,龙蛇起陆;是兵解尸遁,驭鬼驱神……”
他语气平缓,却字字惊心:“我将那经文中一切隐含攻伐、杀戮、诡变、阴煞的义理,尽数掘出,融汇贯通。故而《九阴真经》虽源于道教,但其核心,却是极致的‘阴’与‘杀’。如那‘九阴白骨爪’、‘摧心掌’、‘白蟒鞭法’……招招凌厉狠辣,摧敌性命,蚀人心魄。”
黄裳摊开自己那双布满老茧、曾沾满鲜血的手,眼神复杂:“凭此经书,我终报大仇。然……报仇之后,我非但未得解脱,反觉体内戾气日盛。真气运转间,阴寒刺骨,常有幻象丛生,心神不宁。我冥冥中有所感应,此功伤敌,亦伤己。我以仇恨为柴,燃尽自身精元创出此经,如今大仇得报,心火已熄,油尽灯枯……恐时日无多了。”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周易,带着一种近乎恳求的意味:“周先生,你之道,中正平和,生生不息,方是大道正途。黄裳今日前来,非为求长生,只有一事相求。”
“黄兄请讲。”周易神色郑重。
“我恳请周先生,能助我优化这《九阴真经》。”黄裳语气恳切,“化去其中的戾气与杀伐,将其导回道教冲虚中和之本源。使其不再是复仇杀人之术,而能成为淬炼心神、固本培元、延年益寿之玄门正法。”
他顿了顿,眼中流露出最后的期盼:“此经乃我毕生心血所系,我不愿它随我埋入黄土,更不愿它日后流入心术不正之人手中,贻害无穷。若能将其戾气化去,使其归于中正,再为它寻一心性纯良、根骨上佳的传人,令其传承下去,造福后人……如此,也算我黄裳,于这世间,留下一点微末贡献,而非仅有血债与杀戮。”
说完这番话,黄裳仿佛卸下了千钧重担,静静等待着周易的回应。他将自己毕生的成就、最后的愿望,乃至身后之名,都托付给了眼前这位唯一能理解他、并且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故人。
周易听完,沉默良久。他看着眼前这位垂暮的老人,能感受到他那滔天仇恨背后的痛苦,功成名就后的虚空,以及对自身道路的反思与最终的超脱。
“唉……”周易轻轻一叹,叹声中包含着无尽的感慨,“仇恨如火,既能焚敌,亦会灼己。黄兄你能于大仇得报后,窥见自身功法之弊,并愿化戾为和,返本归元,此等心境转变,已是得了‘道’之真味,远胜功法本身。”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云卷云舒的九华胜景,缓缓道:“《九阴真经》,包罗万有,实乃武学中之瑰宝。其偏执于阴煞杀伐,确为憾事。将其导回中和,化死气为生机,看似逆转,实则是拨乱反正,令其重归大道。”
周易转过身,目光清亮地看着黄裳:“此事,我愿助你。”
黄裳闻言,眼中猛地爆发出明亮的光彩,激动得胡须微颤,起身便要深深一揖:“多谢周先生!”
周易抬手虚托,一股柔和却不可抗拒的力量将黄裳扶起:“黄兄不必多礼。此举亦是功德一件。你我便在这山庄之中,结合道藏精义与逍遥派养生之法,重衍《九阴》。至于传承之人……”
周易微微沉吟,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机缘或许已在眼前。山庄之内,便有一人,其性至纯,其心至善,其质至阴,恰是承袭你这改良之后《九阴真经》的最佳人选。待功成之后,我自会引见。”
黄裳心中大石落地,顿感无比轻松与欣慰。他知道,有周易出手,此事必成。自己这源于仇恨的毕生心血,终将能以一种更完美、更永恒的方式留存于世。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未来,那不再是由血与火铺就,而是由云与雾环绕,充满了生机与平和。
“好,好……”黄裳连说两个好字,脸上露出了数十年来第一个真正释然而轻松的笑容,“如此,黄裳……再无憾矣。”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逍遥传人,我让乔峰多活百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