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宫的偏殿内,孙权正对着江淮地形图出神,殿外忽然传来脚步声——负责探查蜀军动向的斥候统领周泰,捧着一叠密报快步而入,单膝跪地时,甲胄上的寒霜还未消融。
“主公,蜀军最新动向已查清!”周泰将密报呈上,声音带着几分凝重,“赵云已从寿春援军里抽走五千精锐,星夜赶赴祁山,说是要防备羌人袭扰粮道;寿春那边,张嶷、魏延弃了外围据点,把兵力都缩到内城,还从长安调了工匠和守城器械,正加固城墙缺口。”
孙权接过密报,指尖划过“赵云援祁山”“张嶷缩防”的字样,眉头渐渐皱起。一旁的诸葛瑾凑过来,看清密报内容后,低声道:“庞统这是听了诸葛亮的指点,一边防羌人断粮道,一边集中兵力守寿春——看来他早料到我们会盯着寿春的动静。”
“不仅如此。”周泰补充道,“庐江那边,吴懿近日在城外举行军演,还故意晾晒铠甲、打磨兵器,派去的探子说,蜀军营地旌旗密布,看着至少有两万兵力,还传言成都的援军不日就到。”
“两万兵力?”孙权冷笑一声,将密报扔在案上,“吴懿原本只有五千人,哪来的两万?庞统这是在虚张声势,怕孤趁机出兵!”话虽如此,他的手指却不自觉地叩着案几——蜀军虽分兵援祁山,却牢牢守住了寿春内城,庐江又有防备,若真要出兵,不仅讨不到便宜,还可能被魏军反咬一口。
诸葛瑾叹了口气:“主公,庞统的部署看似分散,实则环环相扣——援祁山是保粮道,守寿春是拖司马懿,防庐江是盯我们。如今蜀军上下一心,我们若贸然行动,只会破坏同盟,让曹魏得利。”
孙权沉默良久,起身走到殿门处,望着窗外的长江。江风卷着寒意吹来,他忽然想起合肥突围时的狼狈——那时若不是庞统派奇兵袭扰魏军,他恐怕早已成了司马懿的阶下囚。可如今蜀军势力渐强,寿春又被他们占着,他心中总有不甘。
“再探!”孙权转身,对周泰道,“密切关注祁山的动静,若赵云挡不住羌人,蜀军粮道出了问题,孤再做打算。另外,派人去魏军大营,看看司马懿那边有什么反应——若他要撤兵,我们或许能趁机拿下寿春外围的据点。”
周泰领命退下,偏殿内只剩下孙权与诸葛瑾。诸葛瑾看着孙权阴晴不定的脸色,轻声劝道:“主公,眼下最稳妥的做法,是按兵不动。若蜀军能拖住司马懿,我们便能趁机休整兵力;若魏军占了上风,我们再出兵也不迟——此时贸然入局,怕是会成了庞统和司马懿的棋子。”
孙权沉默点头,目光重新落回地形图上。他知道诸葛瑾说得对,可一想到庞统步步为营,将局势牢牢掌控在手中,他心中便有些不是滋味。
几日后,周泰再次带回探报:赵云已抵达祁山,与当地守军汇合,不仅挡住了羌人的第一次袭扰,还派轻骑烧了羌人的粮草;司马懿见蜀军缩守寿春内城,多次攻城都损兵折将,又听闻羌人失利,已开始收缩兵力,似有撤军之意。
孙权看着密报,终于松了口气,却又生出几分无奈——庞统的部署滴水不漏,他想坐收渔翁之利的心思,终究还是落了空。
“传孤命令。”孙权对诸葛瑾道,“让濡须口的水军撤回一半,只留少量兵力警戒;再给庞统写封信,祝贺他守住寿春,顺便问问后续抗曹的计划——既然暂时夺不到好处,不如先稳住同盟,看看接下来的棋局,他怎么落子。”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