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既定,外患未除
蜀汉大营内,营帐林立,旌旗飘扬,一片繁忙景象。士兵们身着甲胄,手持兵器,步伐整齐地穿梭于营帐之间,训练有素。
在主营帐内,庞统正站在地图前,目光如炬,紧盯着合肥的位置。他的身后,站着几位将领,他们神情严肃,认真倾听着庞统的讲解。
庞统指着地图,详细地阐述着他的新战略。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决心。将领们不时点头,表示对庞统战略的认同和支持。
随着庞统的讲解,全军上下都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士兵们士气高昂,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渴望在战场上一展身手,为蜀汉建功立业。
在庞统的指挥下,蜀汉军队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战前准备。粮草、兵器、箭矢等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确保战斗的顺利进行。同时,士兵们也加紧训练,提高自身的战斗能力和战术素养。
整个蜀汉大营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合肥之战全力以赴。
然而,诸葛亮却并未放松对盟友的警惕。他对庞统说:“东吴再次破坏盟约,虽非当前主要矛盾,但也绝不能放任不管。我们必须派人去敲打敲打,稳住东线局势。”
舌辩之士,临危受命
庞统深以为然,点头道:“正合我意。能言善辩、不辱使命者,非邓芝莫属!”
邓芝被召入帐中,诸葛亮亲自交代任务:“你此番过江,务必向孙权陈明利害,既要让他知我军之决心,也要让他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庞统则补充道:“此行只带少量随从,以示诚意。若东吴仍执迷不悟,我们也要有后手准备。”
轻舟渡江,单刀赴会
第二天清晨,太阳还未升起,长江之上便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宛如轻纱一般,给整个江面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邓芝站在船头,凝视着前方的江水,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他此次前来东吴,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必须要顺利完成。
轻舟在江面上破浪前行,速度极快。邓芝站得稳稳当当,仿佛与船融为一体。他的目光坚定,透露出一种决心和自信。
随着距离东吴水营越来越近,雾气也逐渐散去,邓芝终于看清了前方的景象。东吴水营规模宏大,战船密布,旗帜飘扬,显示出强大的军事实力。
面对东吴将领的刁难和试探,邓芝神色自若,朗声回应:“我为吴蜀联盟而来,非为个人安危。若能为两国百姓免去战乱之苦,此身何惜!”
舌战群儒,利害分明
在吴营大殿,邓芝不卑不亢,句句在理:
- 一针见血:“东吴若只顾眼前小利,夺取寿春,只会让曹魏渔翁得利。”
- 指明方向:“我军已转攻合肥,若东吴能在东线牵制魏军,合肥指日可下。届时,江淮尽归吴蜀,岂不是比一城一地之争更划算?”
孙权沉吟良久,最终点头道:“先生之言甚是。孤即刻下令,约束诸将,不得再与蜀军发生冲突。”
不辱使命,暗流涌动
邓芝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稳住了东吴。但他敏锐地察觉到,吴营中仍有不少将领对蜀汉心存芥蒂。
返回蜀营后,他向诸葛亮和庞统详细汇报了情况。庞统听完,若有所思:“孙权虽口头答应,但未必真心。合肥之战,我们仍需速战速决。”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