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总裁办公室,阳光被厚重的防弹玻璃过滤后,只剩下适宜阅读的明亮。顾晏舟刚结束一场冗长的董事会,略显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周靖将几份需要过目的文件和一份制作精美的拍卖会图录轻轻放在他的办公桌上。
“先生,这是下周‘嘉德’秋拍‘现当代艺术与设计遗珍’专场的图录,您之前提过有兴趣。”周靖恭敬地说道。顾晏舟偶尔会关注拍卖市场,有时是为了收藏,有时则是为了把握某些资产流向或特定人物的动向。
“嗯。”顾晏舟应了一声,随手拿起那本厚重的图录。他并没有特定的目标,只是习惯性地浏览,让高速运转的大脑在艺术的视觉冲击中得到片刻舒缓。
图录印刷精良,涵盖了从印象派画作到现代雕塑,再到一些极具概念性的设计作品。他翻动的速度不慢,目光掠过那些或浓墨重彩或极简抽象的图片,直到某一页,他的指尖微微一顿。
那并不是一幅多么炫目或者名家的作品,相反,它显得相当“朴素”——是一张建筑概念手稿的影印图。
手稿绘制在微微泛黄的纸张上,用的是传统的钢笔线条,辅以淡淡的水彩渲染。描绘的并非具体的建筑实体,而是一个极具未来感和想象力的概念:几座流线型的塔楼如同破土而出的水晶簇,通过空中廊桥和透明的管道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仿佛拥有生命的微型生态系统。线条流畅而大胆,充满了不受拘束的灵气和一种超越时代的洞察力。
引起顾晏舟注意的,不仅仅是这独特而超前的设计理念,更是右下角那个清晰的、用花体英文签下的名字——
Sue。
一个极其简单,甚至有些常见的英文名。
但就是这个名字,像一道微弱的电流,瞬间击中了顾晏舟的某根神经。
Sue……苏……
他的脑海中,几乎是不受控制地浮现出苏晚那张沉静的面容。她喜欢建筑设计,书房里就有不少相关的书籍和杂志,他甚至默许了她偶尔借用技术部的资源进行一些模拟和推演。但他从未见过她如此早期、如此充满野性与灵气的笔触。
是巧合吗?
他微微蹙眉,目光变得专注起来。他仔细看向图录旁的标注信息:
【Lot 189】 佚名建筑师‘Sue’早期概念手稿《共生之城》
创作年代:约8年前
材质:纸本钢笔、水彩
来源:欧洲某匿名藏家
估价:hKd 80,000 - 120,000
八年前……苏晚那时候,应该还在上大学,或者刚毕业不久?时间点上,似乎存在某种模糊的重合。
他又将目光投回那幅手稿。抛开惊人的概念不谈,单从笔触和渲染风格来看,线条的走势,阴影的处理方式,尤其是对空间结构那种独特的理解……隐隐约约,竟与他偶尔在苏晚现在随手画的草图中感受到的某种韵律,有几分微妙的相似。
那是一种藏在娴熟技巧之下,不易察觉的个人印记。
心脏,几不可察地加速跳动了一下。
他想起傅瑾言曾经提醒过的,关于苏晚背景“过于干净”的疑点。想起她身上那些与“普通”履历不符的、偶尔惊鸿一瞥的才华和能力——无论是赛车、网络技术,还是此刻可能指向的建筑设计天赋。
这个“Sue”,会是她吗?
如果真的是她,为何这样一幅充满才华的早期手稿,会流落到拍卖市场,并且作者信息成了“佚名”?她与“欧洲匿名藏家”又有什么关联?这背后,隐藏着她怎样的过去?
无数个疑问,如同黑暗中悄然浮出水面的气泡,在顾晏舟的心湖中泛起涟漪。
他靠在椅背上,深邃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图录上那幅名为《共生之城》的手稿,指尖在“Sue”那个签名上轻轻敲击着。
阳光在他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办公室内一片寂静。
这本看似普通的拍卖图录,如同一个不经意的路标,悄然指向了一条可能通往苏晚隐藏世界的小径。而顾晏舟,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信号。
他拿起内线电话,接通周靖。
“嘉德秋拍,‘Sue’的那幅手稿,”他的声音平稳,听不出任何情绪,“我要它的详细竞拍资料。”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顾先生,请牵好我的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